據報道,安徽歙縣有個槐塘村,一棟棟西式別墅引人注目,被譽為“歐元村”。村支書稱,1970年代起村民陸續赴歐洲發展,目前有1000多人在國外,主要分佈在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和荷蘭,從事酒店餐飲、超市批發、皮具等業務。
令人稱奇的是,這一村上千人多是歐洲掙錢回鄉蓋別墅,一改村裡貧窮落後面貌,一躍成為富裕村,這到底反映了一種什麼樣的現象呢?
一、這跟我們去一線城市打拼,回老家蓋房子是一個道理的
這種賺錢邏輯主要是:在歐洲打工賺到錢,然後把錢留到國內用,這跟我們在一線城市打拼,回老家買房差不多是一個道理。
- 要知道,在歐洲打工,比如服務員這類行業,工資相比國內要高很多,這些錢如果在歐洲消費,由於物價高,可能消費力不高。但如果把錢留到回國用,實際購買力會強很多。可能同樣的錢,在歐洲只能吃兩頓,在國內可以吃一週。
我所在城市有一個地方,叫連江,也是很多人這麼幹的,很多華僑。早年去歐洲從事服務行業,省吃儉用,錢留到國內,實際購買力就完全不一樣了。
比如法國、德國、盧森堡、西班牙、愛爾蘭和荷蘭等月最低工資標準都已超過1000歐元,其中盧森堡最牛,達到了2141歐元。
另外,奧地利、塞普勒斯、丹麥、芬蘭、義大利和瑞典這6個歐盟國家沒有在全國範圍內實行明確的最低工資,他們要麼有某些職業的最低工資法,要麼最低工資是由行業集體協議決定的。
眾所周知,全世界沒有比中國人更勤勞的了,所以我們看一下他們在歐洲打拼的時薪和平均月工資淨值如下:
這種情況蓋別墅不是輕輕鬆鬆的?可人家賺的也是膽量勇氣以及辛苦的錢。別說遠渡海外赴7萬里長途了,保守估計國內也有五分之一的人都沒出過省,離家遠一點工作都得委屈哭鼻子的人大有人在。
- 所以,我們羨慕歸羨慕,敬佩是必須的。《山海情》電視劇是真正體現中國人民氣節和苦難的好影視劇,也可以把寧夏類比成中國,福建類比成發達國家,出國打工的僑匯也是國家外匯的來源,理應尊重他們。
二、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世界也用金錢回報了他們
俗話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從古至今,這個道理從未改變,因為生存生活的需要。
- 一直以來,有外出打工衣錦還鄉榮歸故里的,也有懷揣美夢客死他鄉的;有歐洲掙錢回鄉置墅的,也有國內發達移民歐洲的;但凡有路子,幾乎所有人都會把腦袋削尖了往裡鑽,但凡沒有辦法的,揀銅賣鐵也會努力地求得生存。
不過,人們確實喜歡謳歌頌揚光鮮的一面,而對負面情緒的東西多少都有一些牴觸。安徽雖有別墅群,命名卻為歐元村,說到底是表明歐洲的經濟發展利於背井離鄉去掙錢。
- 可是,當有那條路子就去走,沒那條路子你就老實待著,等國內哪天經濟發達了,讓歐洲那邊的百姓削尖腦袋來我們國內打工,回去蓋一個“人民幣”村,其實也是可期的。
要知道,我們中國一直也都是勞務輸出大國,這幾年量質齊升,足跡佈滿全世界,這些人難免也有自己的一技之長。
- 當然,這更離不開我們一帶一路的好政策,包括中鐵、中建和中電建等一系列企業走出去,充當了排頭兵和急先鋒,比如安徽、河南和重慶等地的廚師,電工以及建築工人都緊隨其後,快把紅旗插滿全世界了。
當然這更離不開他們的個人奮鬥,畢竟我們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世界也用金錢回報了他們。
- 所以,我們對這個“歐元村”,不置褒貶,泰然處之,就是找了一份錢,辦了一份事兒,沒有什麼節奏可帶,也不要帶出什麼節奏來。
三、最後,中國人對故土的依戀,世界上大概沒有任何民族能出其左右了
也許你並不知道,在歐洲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叫“The Chinese never d”,意譯為中國人永不死。
因為據義大利國家統計局在2006年做過一項統計:義大利人的死亡率是9.9%,而在1997到2001年間,中國移民的平均死亡率只有0.6%。在數量超過4萬的中國移民中,只有3人死亡。所以,才有了中國人不死的傳聞。
其實,“中國人永不死”是指生活在海外的中國人都不願,死在異國他鄉,哪怕只剩一口氣兒,都要買到回國的船票,落葉歸根。
- 在我看來,這樣的事情不新鮮,幾千年來一直都有,古代寒窗苦讀而鯉魚躍龍門的天子門生達官貴人,功成名就之後,衣錦還鄉,榮歸故里,光宗耀祖。
進入近代,東南沿海沒有文化的農民也有了這樣的機遇,很多廣東福建農民的貧苦農民下南洋,一些人發了財後,也會回老家置地買房,晚清還有一些人捐個官,以求光宗耀祖。
- 改革開放後,東南沿海一些地方的貧苦農民又重走舊路,只是這次不是下南洋,而是下西洋去歐美,安徽這個村跟他們比起來應該算是不起眼的一個,大家在海外發財後,基本也還是要回來光宗耀祖的。
還有一個例子是改開之前,當時中國陷入了一個“怪圈”出不來,我們想買德國和日本升級裝置,但是需要外匯才能購買,可是我們的裝置太老舊,生產出來的東西國際上沒人買,也就賺不到美元,賺不到美元就沒法升級裝置,這就非常尷尬。
現在大家明白了,為啥很多國家需要“世界銀行”的貸款了吧,因為他們也陷入了這個大坑出不來,只有拿到貸款才能打破這個迴圈。那我們是怎麼破局的呢?
其實就是讓海外華人來中國投資,他們帶著美元,就可以給我國升級裝置。在福建、廣東、浙江一帶在海外有大量移民,他們當中的有錢人,有的是單純為了盈利,有的是因為家國情懷,改革開放後他們回國投資,很快我們有了改開後的第一批能參與國際貿易的產業投資。隨後,我們也就有了改革後輝煌的30年。
- 總的來說,他們把賺到的每一分錢都寄回祖國,把賺到的錢都寄回家鄉,養家、蓋房子,為的就是有一天衣錦還鄉。也就是說,中國人對故土的熱愛,正如根對大地的依戀,也是我們文化生生不息的源泉。
最後的話:回來投資就好,掙歐元花人民幣,也促進當地發展,利國利民。
毫無疑問,他們都是遵紀守法靠本事掙錢,到了一定年紀再落葉歸根,還能資助村莊發展,兩全其美,也就是向外輸出了人工,向內引進了文化。
- 因此,這些人透過勤奮、吃苦耐勞賺到了錢,回國蓋別墅享受天經地義。我看見有人說蓋的是歐式風格的別墅就是崇洋媚外,省省吧,有錢蓋成中式歐式的重要嗎?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透過努力改善了家人的生存現狀,甚至實現了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