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李馨婷
又要出發了,大晶再次拖上行李箱。
大晶是一個助農MCN的創始人,日常工作是教農民直播帶貨。過去一年,她踏遍了全國100多個村莊,上過帕米爾高原,去過青海看牛羊,光是廣西就去過6個縣。這次,大晶的目的地是山東濟寧。
而距離山東1800多公里外,在四川樂山的一個村莊裡,車車與劉劉則過著“躺平”的生活:不用工作,每天睡到自然醒、做飯逗貓,用影片記錄生活日常。
難以想象,不久前,大晶、車車、劉劉都還是城裡的上班族,每日按部就班。如今,她們離開了城市,將生活陣地轉移到農村,卻發現了另一片天地。
曾經,因為資源有限,農村是年輕人爭相逃離的地方。但現在不一樣了,官方資料顯示,2020年,全國各類返鄉入鄉創業創新人員達到1010萬人,比2019年增加160萬人,同比增長19%,是近年來增加最多、增長最快的一年。
網際網路也為鄉村新業態提供了更多出路。在農村,你大可以做和城裡一樣的工作,去看看更廣闊的世界,像大晶一樣;你也可以靠著“躺平”賺錢,實現田園自由,像車車和劉劉一樣。
“新農人”的樣子,絕不只有一種。
大晶 助農MCN創始人 33歲
辭職到農村教直播,收了3000多位“農民學生”
我是江西人,大學畢業後在長沙工作。2019年3月,我辭掉了會計工作,想轉換一下生活狀態。恰好當時有朋友去做化妝品主播,我也對直播產生了興趣,於是便報名了阿里巴巴的村播計劃。
我完全沒有直播經驗,本想著賣點家鄉的農產品就行,沒想到會遇到這麼多困難。入行前半年,我都在賠錢。
因為是單幹,不熟悉地方上的供應鏈,經常是直播了幾個小時後,還要親自打包農產品發貨。村播講究原生態,直播地點一般選在田地、果林又或者是村民家裡,蚊蟲叮咬、燈光不足是家常便飯。而且,兩年前農村的網路訊號還不那麼好,我帶貨的地方又比較偏僻,訊號時斷時續。
有一段時間,我差點就放棄了,最後堅持下來,是因為看到了村播工作的意義。2020年疫情後,很多地方都想發展村播帶動村民創收,我也常被各地方政府邀請去做分享。
第一次外出做培訓,我來到當時贛南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我驚訝地發現,“學生”裡竟然有60多歲的老人。老人家在村裡耕作了一輩子,做夢都想讓農作物賣得更好。那一刻我意識到,對於生活在偏僻農村、改變生活途徑極其有限的農民來說,村播有多麼重要。
2020年下半年,我正式放棄了自己的直播業務,成立了助農MCN,全力做村播培訓。個人直播間做得再好,也只是個體的成就,但讓更多農民學會直播帶貨,帶來的影響力是難以想象的。
1年多以來,我跑了國內100多個村和縣,收了3000多個農民“學生”。我的“學生”上至60多歲的老大爺,下至20來歲的年輕人。在黔西南地區培訓時,一個在家務農的婦女甚至帶著不到2歲的孩子,坐了將近四個小時的班車來聽課;在新疆、青海培訓時,有兩個因病坐輪椅的小夥子小姑娘也來找我學習直播,想要賺錢獨立。
雖然農民在網際網路知識的學習方面進度較慢,但我覺得,因為個性單純、語言表達實在,農民其實自帶直播屬性、很能吸引觀眾。他們臉上那種為家鄉自豪的神情,是外來主播所無法替代的。
還有一位年輕人令我印象最深刻。他很有天賦,我曾想讓他加入我的團隊,但他告訴我,他學直播的目的,是要建設自己的家鄉。這個回答著實令我敬佩。
村播很苦,需要很強的意志力以及對家鄉的熱愛才能堅持下去。有一個西雙版納姑娘,之前在昆明上班,因為留意到村播潮,便辭了職來找我學習,想將家鄉特產的玉米賣出去。她的直播資料挺好,後來甚至發展成了盒馬鮮生的產地合作人,現在,盒馬上能搜到的西雙版納玉米,其中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她。
我做農村直播已經2年半。現在,透過與各地政府對接進行直播培訓,8個人的小團隊,年收入約200多萬元。比起其他主播在相對固定的室內工作,我們時常奔波在鄉野,和有名氣的主播對比,我們的收入也不算多,但能為農村帶來貢獻,成就感卻無可替代。
因為一年到頭往來於全國各地培訓,我已經很久沒有自己的娛樂生活了,大火的電視劇是什麼?最紅的明星是誰?這些我都基本不瞭解。但我沒時間去想這些,要處理的事情實在太多。每到一個村,不僅要培訓,還要隨時幫村民解決選品和供應鏈問題。
教會農民直播開啟銷路只是第一步,讓各地的農產品能賣得更便利高效,是我下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車車和劉劉 自媒體博主 29歲
本想回村“養老”,沒想到變成影片博主
我倆分別來自四川樂山和綿陽。2014年大學畢業後,我們在成都做和網際網路運營相關的工作。
工作上軌道後,我們的年薪在20萬左右。感覺上,除了平時工作壓力大點,我們在成都的生活挺滋潤的。
如今我們在農村裡成為自媒體博主,可以說純屬偶然。
2020年9月時,因為工作太久想休息一下,我們不約而同選擇了離職。離職後,我們跑遍了成都周邊農村,最後才在樂山熟人家的村子裡找到了一棟老房子,並簽下10年租約,每年租金4000元。
一起找個農村養老,是我倆很久以前的約定。這次剛好遇上一起辭職的契機,我們就當作提前演練了。
老房子建於80年代,租下來時非常破舊,我們花了2個月才把它改造成現在這個樣子,房子改造完時我們都忍不住哭了,因為過程太不容易。
因為預算有限,除了拆牆、鋪電線以及排汙管改造,房子的改造我們基本都是自己來。砌牆、塗油漆、拌水泥、就連窗簾都是買好布料去請人裁來自己掛上的。
裝修是在2020年年底,當地氣溫已經接近0攝氏度。我們借住在80公里外的朋友家,每天開車往來2小時,穿著羽絨服幹活。但是手還是凍的啊,幹活又不能戴手套,一度就靠別人送給我們的智慧馬桶圈取暖。老房子是旱廁,還在黑乎乎的豬圈裡,衛生間還沒改造好時,上洗手間都得結伴去。
算下來,我們已經在村裡住了將近一年了。對我們來說,除了裝修時比較辛苦,農村生活並不難適應。
城裡人可能覺得農村還很落後,但其實農村的發展簡直日新月異:透過水利設施改造,這裡的農田已經能根據季節轉換成旱/水田,村民能種的農作物比以前更多;村裡雖然的確點不了外賣,拿快遞和買菜也得到鎮上,但現在村鎮間道路暢通,我們定期開車去鎮上採買也很方便;現在農村水電費能在網上交、網路也暢通。
說老實話,如果這裡生活不便利,我們也不會留下。
呆在村裡,我們的生活開銷大減。在成都工作時,通勤、外賣費用佔了支出的大頭,但現在我們不用上班通勤,村裡物價又低,我們倆自己做飯,一天只花30多元。之前工作時壓力大,人也浮躁,時常忍不住報復性消費,但現在除了護膚品,我們基本不怎麼在外貌上花錢。今年雙十一,我們的購物車裡什麼都沒有。
裝修房子時,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發了房子改造前後的對比圖,沒想到網友們特別喜歡,短時間內就漲了幾萬粉。於是我們便嘗試著將生活日常拍成影片發上網,隨著粉絲數量增加,漸漸地也有廣告收入了。
現在,我們每個月的廣告收入已經能夠覆蓋日常開銷,有時還會有一些帶廣告性質的旅遊機會。這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畢竟來村生活前,我們已經做好了一段時間不工作、全靠積蓄生活的準備。
現階段,我們計劃在村裡住上1到2年,再考慮未來的去向。畢竟,我們確實還沒到真正退休養老的時候。對未來的規劃還是傾向隨遇而安吧,說實話,剛搬到村裡時,我們也沒想過能靠拍影片掙錢,說不定以後我們會專心做自媒體呢。還是不要講得太遠了,未來的事,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