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屯糧嗎?我們的糧食真的不夠吃嗎?
首先我們不需要屯糧
口糧也足夠吃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最新資料
我國糧食生產總體向好
今年我國夏糧產量2916億斤,增產59.3億斤
其中早稻產量560億斤,增產14.5億斤
雖然河南、山西、陝西等地
受嚴重洪澇和乾旱影響,秋糧有所減產
但其他糧食主產區大多實現增產
全國糧食產量將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為國內糧食市場供應奠定堅實基礎
所以不用擔心糧食不夠吃
我國的糧食產量
主要包括了麥類、稻類和粗糧等種類
這其中又以小麥、水稻和玉米為最主要
根據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和生產要素
我國形成了九大主要的商品糧基地
不同於其他地區
不是為交換出售而生產的糧食
商品糧僅是為了出售而生產
這些基地生產出來的糧食不僅質量高
而且數量多
九個商品糧基地被分成了四大類
一是南方高產商品糧基地
包括長江三角洲、江漢平原、鄱陽湖平原
洞庭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
二是淮河平原商品糧基地
包括蘇北和皖北兩片
它們處於華北平原南部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08年01期
三是人們熟知的東北商品糧基地
包括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以及遼河平原
最後一類是西北乾旱區商品糧基地
包括河西走廊、寧夏河套等地區
雖然這一類的商品糧基地
不在九大基地之中
但是它們對於西北地區的糧食供給
同樣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南方高產商品糧基地
宋代就有“蘇常(蘇州和常州)熟,天下足”
“蘇湖(蘇州和湖州)熟,天下足”的諺語
明代又有“湖廣(湖北,湖南)熟,天下足”
到了清代還有過“湖南熟,天下足”的說法
直到今天
這些蘇常、湖廣等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
仍然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糧倉
這片地區包括了太湖平原、江漢平原
鄱陽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等長江中下游地區
再加一個同樣物產富庶的珠江三角洲
構成了富饒的南方商品糧基地
自然條件優越,農作物生長季節長
可一年多熟,同時又具有悠久耕作歷史
勞動力充裕,有精耕細作傳統
農田基本建設有一定基礎
水利、肥料等生產條件較好
比全國糧食平均單產約高出30-50%
糧食商品率為29%
每年提供的商品糧
佔全國基地商品糧的60%以上
因此是我國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
素有中國“米倉”之稱
根據2020年糧食產量統計
全國糧食總產量66949萬噸
這一地區的產量就達16351萬噸
佔全國糧食總產量接近25%
再往南的珠江流域上唯一的大糧倉
珠江三角洲最終敵不過工業化的大潮
在經濟上領跑中國的珠江三角洲
已經不再是當年“桑基魚塘”的田園牧歌景象
大片的農田在急速擴張的城市建設中被開發
早在1980-1996年間
珠江三角洲糧食產量年均遞減率為1.2%
糧食自給率不足60%,短缺現象嚴重
現如今的珠三角已經很大程度上依賴
國內其他地區的外調糧了
長三角的北部是黃淮海糧倉產區
位於華北平原的南部
這裡地勢平坦,土層深厚
熱量和無霜期雖然低於長江以南
但基本又高於黃河以北
是我國重要的水旱輪作糧食產區
屬暖溫帶-亞熱帶、溼潤-半溼潤季風氣候
年平均氣溫在12℃—16℃之間
全年無霜期從北往南為180—240天
年降水量約為500-900毫米,適宜農業發展
不僅以全國6.2%的耕地
生產了中國10%的糧食
小麥的生產量佔中國的1/4
每年還向省外輸出400多億斤
商品原糧和糧食製成品
2020年增產夏糧佔了全國總增量的一半多
是中國糧食發展史上第一個實現千億斤的省
東北商品糧基地
再往北便到了熟知的東北商品糧基地
它是由三個平原構成
因為其具有很多相似之處
本文便僅以三江平原為例
由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
沖積形成的三江平原荒野茫茫,人煙稀少
森林茂密,沼澤遍佈,林間野獸出沒
低空百鳥飛翔,時稱“北大荒”
真正的地廣人稀的地方
但這裡卻擁有其他地區少有的
高養分土壤——以暗棕壤
白漿土、黑土及草甸土為主的黑土
其土質以腐殖質層“深厚”著稱
一般有70釐米,最厚可達100釐米
主要分佈在平原西部微有起伏的漫崗地上
總面積約66.69萬公頃
因此土壤養分之充足是這裡的一大優勢
現今這裡已建起了我國規模最大
機械化程度最高的農場群
三江平原主產大豆、玉米、水稻
其中僅建三江一個地區
糧食年產量即達到340萬噸
因為東北地區氣候寒冷的緣故
農作物的生長期長
寒冷的氣候
有力抑制了農作物的 “天敵”病蟲害
最大限度地汲取黑土的養分
2018年東北三省的糧食產量
約佔全國糧食總產量的20.3%
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
為我國十餘個省份提供糧食補給
和淮河商品糧基地一起
從我國糧食產量來看
北方產量已經超過了南方
自古以來的“江浙熟、湖廣熟、天下足”
已悄然變為“東北熟、淮河熟、天下足”
西北乾旱區商品糧基地
大西北的糧倉包括了內蒙古河套平原
寧夏平原、河西走廊和新疆農墾區
這裡深處內陸,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
氣候乾旱,作物生長季也短
一年僅可一熟
在主要糧食作物的全國統計報表上
西北的糧倉只是在馬鈴薯方面稍有優勢
內蒙古與寧夏的河套平原,溼地眾多
長久被譽為“塞外江南”
黃河沖積帶來平坦的耕地
還有河水灌溉之便利
近年來治理土地鹽鹼化的成功
水稻的種植更廣泛
2019年河套平原的水稻畝產已達1000斤
乾燥區的西北高原也有了稻浪起伏的景象
除了九大商品糧基地之外
還有遍地開花的中小糧倉——伊犁河谷
拉薩河谷、渭河谷地、汾河谷地等
基本可以滿足該地區糧食自給
糧食不僅產量大質量高
事實上,從2010年以來
中國人均糧食佔有量持續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2019年中國人均糧食佔有量超過470公斤
遠高於人均400公斤的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
不僅如此,我國的小麥和玉米自給率
均保持在98%以上也就是說我們的口糧就算不依靠進口
也能自給自足
此外,從庫存的角度講
中國的糧食庫存消費比遠高於
聯合國糧農組織17%至18%的安全水平
特別是兩大口糧小麥和稻穀的庫存
大體相當於全國人民一年的消費量
因此根本沒有必要屯糧
中國人的飯碗
早已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
參考資料:
《國家統計局關於2018年糧食產量資料的公告》
《國家統計局關於2020年糧食產量資料的公告》
我國糧食生產重心進一步向北轉移.《中國糧食經濟》.2020,(07),49-52
話題
你最喜歡吃哪種糧食?
- END -
圖自:圖蟲、視覺中國
編輯 / 堃堃
粵語,“你講咩啊?”
南嶺如何劃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