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身高往往是許多父母心中的頭等大事。此前,有媒體報道,一位媽媽因擔心兒子身高偏矮,“病急亂投醫”一年下來花了48萬元,結果兒子只長高了1釐米。
這種對孩子身高不必要的焦慮,也使得“增高針”進入了家長們的視野,一年花十幾萬給孩子打針的家長並不少見。
“增高針”是什麼?
真的有奇效嗎?
↓↓↓
“增高針”不是你想打就能打
通常,所謂打“增高針”、生長針,其實就是注射生長激素。市面上主要分為粉劑和水劑兩種,水劑又分為每週注射一次的長效水劑和每天注射一次的短效水劑。這些針劑價格較貴,一年所需費用約6-10萬元,但為了孩子能夠“再高一點”,仍有許多家長心甘情願掏錢買針。
那麼,“增高針”的具體效果怎麼樣呢?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內分泌遺傳代謝科副主任醫師李豫川表示,“增高針”在臨床上並沒有神奇的效果。孩子身材矮小可能由很多原因導致,要找到根本,對症下藥才有好的治療效果。
所謂“增高針”也就是生長激素,在醫學上主要用於治療矮小症,有明確的使用範圍,並且患者能否打生長激素,也有一套嚴格的要求和體檢指標,比如年齡、骨齡、激素水平等,並不是想打就可以打的。醫生要根據孩子現在的年齡、骨齡、身體狀況以及肝腎功能、血糖指標、跟副作用有關的安全性指標是否都正常,來決定孩子可不可以接受生長激素的治療。
濫用“增高針”會危害健康
“長高”是家長和孩子的美好期望,但也一定要科學、合理設定期望值。遺傳因素對身高的貢獻佔到70%,而環境因素也就是外界因素、後天因素的貢獻僅佔30%。因此,萬不可期待過高,透過注射生長激素的方式拔苗助長,否則“身高焦慮”之下,不但家長們“高不可攀”的期望值會受挫,孩子們也很可能會因為“濫用生長激素”而危害健康。
李豫川介紹,生長激素的不良反應有很多,比如早期使用過程當中可能會有頭痛、血壓高以及面部和四肢的水腫;有的孩子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肝功能或甲狀腺功能波動、四肢關節不舒服甚至疼痛,甚至會出現血糖緩慢波動(升高)。
採用科學的方法輔助長高
雖然後天因素對身高的貢獻僅佔30%,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遺傳因素作用的發揮,即便基因無法改變、“增高針”不能亂打,但還是有一些科學的方法可以輔助長高。
針對那些有增高需求的青少年,李豫川在睡眠、運動和飲食方面給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
- 其一,12歲以下的學齡兒童睡眠時間應不少於9個小時,堅持早睡早起。人體自身的生長激素的分泌和發揮很好的作用是在凌晨時分,如果我們睡得越晚,那麼生長激素的分泌和作用的發揮會受到干擾。
- 其二,青少年要保證充足、適量的運動,堅持游泳、跑步、快走、跳繩等有氧運動。運動除了能夠激發自身生長激素的分泌和作用的發揮外,對骨骼的生長也是有幫助的。
- 其三,飲食上注重營養均衡、清淡。
最後,李豫川醫生表示,矮小本身並不是決定是否需要治療的唯一標準,身材高矮是生物多樣性的表現,除非是經診斷患有矮小症的患者,否則不必過於介懷。
可憐天下父母心
但也要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長
拔苗助長不可取
給孩子點時間
慢慢長大
……
來源/央廣網(ID:cnr_cnr)綜合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
稽核/志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