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二十年前寫的一篇文章,記錄我2002年某週末在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買老相機和舊攝影書刊的事......
2002年時的潘家園正在改擴建,但買賣的人真多,攤位多得像彎曲的長蛇,隨彎就勢,你走在其中彷彿進了迷宮一樣,不一定走到哪去。
我也不急,慢慢在人群裡擠來擠去,尋找著自己的所愛。一個直筒式的(兩片鏡組望遠鏡有一個前鏡片都沒有了,賣主也敢喊出200元的“天價”,讓你覺得好氣又好笑。一大堆雙反相機中有一臺很奇特的“皮盒子”,拿來開啟一看,是蘇聯的留比切爾-1型,要價600元,而邊上的一臺成色很好的紅梅HM-1型要450元。
我說:“這價太高了吧,誰會買。”賣者說:“有外國人買的,其實在這兒賣相機掙不了幾個錢,不如賣別的利大啊。”
哈,他把價加這麼高還說掙不著錢,那賣別的(假古玩)得掙多少錢啊!
看到一個外國女人在琢磨一雙古代婦女穿的小鞋,不知為什麼放下就走,賣者不饒,大喊一聲:“別走,便宜給你!”結果那女人不知是沒聽懂,還是怕有什麼不測,反倒急急走掉了,看來外國人這個市場的交易更是難知其深淺哪。
一中年學者在一個賣碎瓷器的攤前挑了十多個碎碗底,賣者同他嘮得很熱乎,只收了240元。從他們的談話中聽出,十幾年前就有交易,難道這市場已有十幾年的歷史?一個攤位有架柯達方箱(620)相機,成色很破,同我剛在二手店裡買的根本沒法比,卻要價600元。
一隻7×50軍用望遠鏡成色很好,要價800元,我看一下便放下了。但賣者一再讓我出價,能給多少。我實話實說:“不想要。”
他邊上的一個攤位裡也有不少相機,而且是比較正規的賣相機的攤子。我看一下有俄羅斯的老相機十餘臺,還有國內產的印有“遼寧人民政府”、“為人民服務”字樣的牡丹紀念機,以及牡丹MD等雙反相機,還有一臺佳能A-1機,成色也都不錯。
這裡有好幾個人圍著,我沒有向前擠,一則是這賣主肯定是個玩器材的圈內人,價格掌握得會很準確,不可能太便宜,如真的便宜,我也不敢要,怕其內部有問題;二則是今天來就是想“淘金”的,這麼大的地方等我四處挖,在這兒瞎耽誤工夫沒意思。
兩個小女孩守著一個大鐵皮箱子,我過去一看,裡面有燈泡,聚光鏡等,原來是個老式的幻燈機,過去電影院用的那種。問她們是什麼?答:“不知道”。要價300元。
邊上,一老外在給另兩個老外拍照,並要一個老大媽做陪襯(敢情外國人也搞擺拍),等拍完了,回身就走。老大媽手拿著那幅字畫發牢騷,“又給我照相,一天不知照幾回,就是不買東西。”
在一個講天津話的人面前蔡斯·伊康是F75 1:4.5(諾瓦頭)的6×6相機,要價500元。一臺華山相機要200元,一臺佳能A-1相機要1600(8成新),配套的28/2的廣角頭要1700元,蘇聯火花摺疊相機要價550元。
再往下轉也大都如此,沒什麼特別的東西,偶有一兩臺相機也都是4B之類的雙反,連4A都比較少見。我逐漸感覺有些累,興趣也減弱下來。這時已近中午,阜新的L兄還未到,我肚子開始叫了。
接五棵松照材城趙俊毅的電話,他說知我來北京,能否去他那兒一次,有事。我說下午吧,照材城我似乎還有些事要辦。
轉到了右面,這裡有大一排賣舊書的攤位。狹長的一條長巷,兩邊是市場裡統一的小門房。舊書的內容較豐富,有文革的,有解放前的,有中文,也有外文的。我仔細往裡搜尋,當然重點是攝影書籍。走過七、八個門市房,有了收穫。
一個老太太的屋裡我見到一本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的美國人戴維·林奇著的《室內攝影》及一本1964年第一期《中國攝影》。特別是後者我很感興趣,但老太太不肯減價(在這兒再砍一半可不行,這可是專業的舊書商),堅持要12元。最後兩本花了15元(前者3元)買下。
就在我準備離去時,發現在她的櫃子裡有一大疊《大眾攝影》,拿過來翻看,見全部是1959年的,我如獲至寶,這裡面有大量的國產老相機及前蘇聯相機資料,加上那個時代的具有獨特意義的照片,我心砰砰跳著翻動著,驚喜的差點沒叫出聲來。
但攝影書雖然一大疊,卻都是1959年的,只好將那唯一的全年合訂本買下,餘者也沒用了。老太太價咬得很死,買一本要12元,合訂本要120元。
老太太櫃裡還有一些解放前的《攝影畫報》,薄薄的,但要價是120元一本,我看了一下,幾乎沒有器材方面的,而且印的也粗糙,就打消了念頭。這時進來兩個香港人,進門見我抱著舊書,翻著舊書,就不屑地說:“你買那些舊玩意幹什麼,你看我這本畫冊多漂亮!”“這可是中國最好的攝影大師拍的,你知道他是誰嗎?”
說著翻給我看一下便又很快合上,那神情一副‘豎子不足與謀’的架式。我心裡有些氣,就說:“不就是那個拍風光山水花鳥的陳復禮嗎?他老了!聽說他現在拍片都是別人替他扛器材。不知按快門時是不是也僱人做的。”(恕我對陳老先生無禮,都是被他們傲慢的態度氣的。)
這兩個人一聽我的話裡有刺就忙說:“你知道陳復禮啊!這可是一本‘簽名本’”。開啟要我看,果真是,還有陳先生印章。問多少錢買的,兩人不說。卻說是用書換的,我也莫名其妙了,這是玩的什麼力格楞?
出了這家店,心裡高興,買到心儀,就差沒唱出來了,繼續走,又有了發現,就在快到盡頭時,在一個攤位上,又發現了大量的《中國攝影》、《大眾攝影》。也都是文革前的,還是有重複的。最後我將六本1960年的《大眾攝影》(上半年合訂本)、五本1958年的《大眾攝影》買下,花了100元。至此除了1958年七月號(創刊號),我收齊了1960年6月份以前的大眾攝影。
翻看這些老資料,不僅有這一時期的國內攝影動態,國產的各種相機介紹,帶有強烈的時代政治色彩的照片,還有大量的攝影、器材方便的知識,以及當時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的攝影動態,內容豐富,資料詳實,實不可多得。等有時間整理一批貼在SY916上,讓大家共享。
抱著這些書我已不知飢餓,在一個小夥子的攤前又買一本《人像攝影藝術作品集》,1984年出的,小夥子心不黑,只要了二元錢,同原書的定價一樣。
轉到市場的左面,這裡明顯是“貨”的檔次上不如右邊,都是些散戶(不像那邊人好像是各地專業倒“古玩”的。什麼雜貨都有,而最多的是一些浙江人賣舊書刊,都是些廢品站挑出來的。浙江人在這裡已成氣候,佔有大部分的空地,且互相照應著。
我在一個攤位看到一本很新的沙佔祥先生著的《中外照相機博覽》,是最早的一版,僅標定價1.1元,最後以三元錢買下。這本書我在舊書攤已買過好幾本,都隨手送人了,這次也不例外,隨後就送給了匆匆趕來的L兄。
另有一本去年《現代攝影》7、8月合刊的停刊號引起我的注意。這份報紙性的雜誌,我曾訂過幾年,但談論器材的太少,而片子也並不突出,彷彿是一直沒有太好的稿子支撐,終於走到了盡頭,賣主要價20元,我想想放下了,主要是太大,不方便帶,而且又沒有什麼吸引人的文章。
這裡也見到兩個賣相機的,但都是“專業戶”。一位攤子裡有一臺上海的126,要200元,而德國的一臺破舊雙反機,要300元,還有不少國產大眾化的相機。另一位有臺未開封的海鷗4B-1以及俄羅斯烏巴509放大機,還有不少前蘇聯的老相機。
我沒有過久的停留,因為這些專職的相機倒爺都是精明的人,價格往往很到位,如不是遇有特殊型號的相機,一般的情況下,我不從他們手裡買東西。
終於等來了L兄,見面的我第一句話就是:“快找個地方吃飯,我快餓死了!”
匆匆的潘家園之行,收穫甚豐,好在有L兄來了,可幫我拿些東西,要不真不好回家。我對潘家園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是這地方真是藏金臥銀之地,對於喜歡各種收藏的人都會有所收穫。但也是良莠不齊,真假難辨,對於行家可能會心喜若狂地一再找到好東西,而對於生手則須格外小心,弄不好被賣主忽悠住,不是買的價高就是買了贗品;
二是如果買收藏相機,在這裡可得下慢工夫。慢慢的找,慢慢的挑,不可急,對於價錢要自己心中有數。因賣者往往不懂行情,要價往往離譜,但這也正說明其水份很大,要大力縮水,直到自己滿意的為止。但也不可過分壓價,否則賣主會認為你沒誠意,也不拿你當回事。我在出價時也是考慮到它的真實價值,所以價格出的很準,讓賣主即有迴旋餘地,又不忍心放棄你這個買主,所以一再喊你、追你;
三是對於賣相機的“專業戶”要格外的小心,因他們往往是行家,不會在價格上讓你佔太多的便宜。雖然可能不會出現令人啼笑皆非的“天價”,但價也是要得很到位了,所以不是特別的東西,還是小心為好(因來來這裡就是淘金的,淘不到就沒什麼樂趣了)。因為有些東西往往比二手店的不貴,且不保修、保換,說不準一些貨還是二手店裡淘汰下來的殘次品;
四是心理上要佔優,一般的情況即使見到想買的東西,也要沉靜一下,最好先問問別的,再隨手抄起它來,就像不經意發現了問一下一樣。萬不可抓住不撒手,再同賣方講價,那可就慘了。這些人可能已擺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攤子,察言觀色很厲害,見你是喜歡的不得了,能多掙點幹嘛不多掙點。雖然他們可能不懂其真正的價值,雖然他們收來肯定花不了幾個錢,但在賣出時也指望能賣個好價錢。這裡的人其實也很現實,能賣就賣,掙多少都行,不積壓。
另一點是重要的,買方必須懂行,這是該出手時就出手的關鍵。
郭鐵師(書影)寫於2002年,圖片來自頭條免費正版圖片,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