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先群教授建立了視網膜母細胞瘤介入化療技術體系。 上海交大醫學院供圖
中新網上海11月18日電 (記者 陳靜)視網膜母細胞瘤是兒童和成人最常見的眼內惡性腫瘤。目前,發病機制尚未明確。
記者18日獲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範先群教授帶領上海九院眼科團隊聚焦視網膜母細胞瘤,嘗試開展眼動脈超選擇介入化療,並建立了視網膜母細胞瘤介入化療技術體系。他牽頭制定了中國視網膜母細胞瘤診療專家共識和指南,還帶領團隊建立眼腫瘤生物樣本庫,在國際上率先建立視網膜母細胞瘤轉移瘤細胞系等相關動物模型。
新生兒視網膜母細胞瘤發病率約為萬分之一。範先群告訴記者,如果早發現、早治療,保眼率很高。可是,大部分患兒當眼內出現標誌性“白瞳”時才被發現,診斷太遲。他介紹,臨床中,晚期患者比例超過70%,眼球摘除率超過50%。
兒童眼動脈的直徑僅0.6毫米左右,如何透過導管將化療藥物注入眼動脈,藥物直達眼內腫瘤,精準給藥成為範先群團隊探索的課題。他們成功應用0.34毫米的微導絲引導0.57毫米的微導管進入眼動脈,將化療藥物注入眼動脈。範先群介紹,注入的藥物劑量僅為全身靜脈化療的1/10,濃度卻增加14倍,能最大限度殺傷腫瘤細胞,同時將毒副作用傷害降到最低。
範先群團隊成功探索旁路插管術和球囊擴張阻斷術解決了微導管不能插入眼動脈進行介入化療的臨床難題,建立了視網膜母細胞瘤介入化療技術體系,顯著提高患兒保眼率。
為推廣應用眼動脈介入化療新技術,範先群教授聯合上海、北京、廣州等中國知名眼科中心,對視網膜母細胞瘤化療方案開展多中心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研究結果證明,眼動脈介入化療使眼內晚期患兒兩年無進展保眼率較靜脈化療顯著提高,牽頭制定了我國視網膜母細胞瘤診療專家共識和指南。
眼惡性腫瘤的早期發現和治療對提高患者生存率至關重要,範先群團隊專注於高靈敏的早期檢測技術研究,利用奈米碳點的熒光增強作用,實現腫瘤細胞視覺化監測,相關研究成果用於腫瘤微小病灶早期檢測,具有時間短、操作簡單、精度高和準確性好等優勢。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和《Advanced function materials》,目前正在推進成果轉化和臨床應用。
歷經20多年的發展,範先群團隊建成國際最大的眼腫瘤眼眶病診療中心之一。其所在的上海九院眼科入選國家臨床重點專科、上海市“重中之重”臨床重點學科,是國家眼部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三個主要組成單位之一。範先群牽頭組建全國眼整形眼眶病學組和中國抗癌協會眼腫瘤專業委員會,並擔任首任組長和主任委員。他牽頭成立了由中國213家成員單位參加的眼眶病眼腫瘤專科聯盟,並領銜制定中國國眼腫瘤和眼眶病專業的專家共識和指南,提高中國該領域的整體水平。
在他的帶領下,在世界眼科大會等世界學術舞臺上,中國眼腫瘤和眼眶病專業醫師頻頻發出中國聲音、展示中國成果。2021年,歐洲“Expertscape”機構公佈了最新的“全球眼眶領域專家”國際排名,範先群在全球近2萬名眼眶領域專家中排名前列,並位列“全球眼眶骨折專家”名錄。(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