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半的安安是一個非常安靜乖巧的小女孩,媽媽剛帶她來幼兒園試園的時候,她躲在媽媽身後不說話,不哭也不鬧,表現出比同齡小朋友都成熟的狀態。
安安出生後不久,媽媽就上班了,由奶奶和保姆主要帶養,奶奶曾是一家幼兒園退休園長,為了讓安安提前適應幼兒園生活,她平時會要求保姆用老師的身份來帶孩子,比如自己穿衣吃飯,日常行為習慣培養,嚴格遵守作息時間,有情緒用語言表達等,所以安安一直以來就表現得非常乖巧獨立,這點也放媽媽放心不少。
在安安確定要上幼兒園之後,大家都覺得孩子一定能很好適應,奶奶就提出要回自己家了,阿姨也就不用了,早晚接送媽媽爸爸負責,一切都計劃的很好。剛入園的第一週,老師反映安安在園裡表現地特別乖巧懂事,不哭不鬧。
媽媽內心其實也有擔心,但在孩子面前,從來不表露,但媽媽這幾天發現,安安從第一天情緒平和的幼兒園,到第二天早上不願意起床,再後來送園時會拽著媽媽衣服不放,第四天開始哭著抱著媽媽,怎麼情緒一天比一天不好呢?媽媽很擔心,是安安在幼兒園遇到什麼事情嗎?
“今天聽到安安哭著說想媽媽時,老師其實是很開心的”,
豆豆老師和媽媽一見面,說了這樣一句話,媽媽很不解。原來豆豆老師這周專門針對新入園的孩子進行一對一觀察記錄,才請媽媽到園裡當面溝通,反饋孩子的情況。
老師說,安安的表現超出了同齡孩子入園應該的狀態,剛來時不哭不鬧,讓吃吃,讓喝喝,但很少和同齡孩子一起溝通玩耍,只在人少的時候,和帶班老師一個人在說話講講家裡的事。老師也逐漸瞭解安安平時的教養環境。
媽媽高齡生下女兒安安,全家也都很寵愛,媽媽是知性溫和,不張揚,爸爸不苟言笑,情緒內斂。孩子在奶奶和保姆的幼兒園模式帶養下,就成了別人眼中羨慕的“好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強,自理獨立,不鬧情緒……
但,這樣的孩子真的好嗎?
媽媽沒有意識到,孩子其實獨自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從熟悉的家庭環境到陌生的新環境,這對孩子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與此同時,自己平時最熟悉的帶養人奶奶和阿姨,同時都離開家,而媽媽和爸爸只是一味的鼓勵她,說她是最棒的。
孩子面對家裡的親人分離,入園焦慮,和媽媽爸爸的不懂我,可想而知,孩子內心有多麼的無助和和恐慌,習慣了與成人交流的孩子,把老師當成了唯一的情緒釋放物件,但也不能確定是安全的,所以,剛開始來的時候,基本都不說話,老師讓幹啥幹啥,但也會兇她約束她,逐漸發現老師是可以相信的,情緒的大門才開始慢慢開啟。
第一週,豆豆老師針對安安的情況,給帶班老師特別溝通,不要對安安有任何要求,多和她交流,允許她自願午睡,慢慢的安安開始中午睡覺的時候,給老師唱兒歌,講家裡的事情,也會開始和老師說,自己有點想媽媽。後來開始願意接觸更多的老師和小朋友,終於在第四天,哭著和老師說自己不開心,老師抱著安安,靜靜陪伴她。
試想,成人會在什麼環境下哭泣或釋放所謂的負面情緒,一定是自己覺得安全的地方或可以相信的朋友。孩子也是一樣,只有覺得環境和人,讓她感受到安全,善意,孩子才敢於哭鬧,調皮釋放自己的天性。
和豆豆老師的這次深入溝通,讓媽媽認識到:做個好媽媽,光有愛是不夠的,需要做個懂孩子的人,知道情緒沒有對錯,都應該被接納,包括媽媽自己,雖然面對孩子隱藏自己的擔心,其實孩子都是可以感知的的,和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同時接納感受,孩子也會學習到如何與自己的情緒和平相處,而不是一味的壓抑隱藏。
這周,班裡有新來的兩個小女孩,嘰嘰喳喳,好不熱鬧,安安會主動走過去,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具,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