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雙減”政策下的第一個暑假,從校外培訓負擔中解放出來的孩子們有了更多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媒體報道,當家長們在眼花繚亂的童書市場上為孩子,尤其是為幼兒選書時,就會發現這不是件容易事。
經歷過文化資源匱乏年代的人們,對書籍供應緊張、為借一本書跑幾里甚至幾十裡地的苦楚記憶猶新。然而若干年之後,我們面臨的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眼下各大書城裡,兒童讀物琳琅滿目、堆積如山,令人望而興嘆。“選擇困難”一方面印證了改革開放40多年來文化市場百花齊放、異彩紛呈的發展成就,另一方面也產生了一個如何選擇好書、怎樣把有限的閱讀精力用在恰當地方的家長之惑。
兒童該讀什麼書?首先當然是適合他們的書。據統計,2020年我國童書市場有新書品種2萬種,動銷品種數則達30萬種之多,給孩子選書,既要適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又要與其閱讀能力相匹配——不同孩子的成長髮育有快慢之別,認知能力也不完全一樣,需要結合其特點進行有選擇地閱讀,這實際上是一項相對專業的工作。從威廉·麥加菲1836年開發出第一套分級閱讀標準算起,兒童分級閱讀在國外已有上百年曆史。在我國,儘管部分出版機構也在進行分級探索,但總體而言分級方式還比較粗放。市面上大多數童書還沒有進行明確的分級。藉助專業力量,建立一套更加科學的童書分級閱讀標準,將有助於緩解家長們的焦慮。
當下,家長們的選擇焦慮也與市場上童書的良莠不齊有關。媒體曾調查發現,有的童書豁然展示血腥、暴力畫面,有的直白描寫自殺情節,有的出現低俗色情內容,等等。“兒童不宜”的童書雖然只是小部分,但增加了閱讀的風險。近年來,有關部門持續打擊問題童書、整頓童書市場,取得明顯效果。但是,一些刊載不適合兒童的露骨情節的圖書還不時出現,一些粗製濫造、題材和內容高度重複的出版物依然屢見不鮮。不論是從童書佔到整個圖書市場四分之一的體量看,還是就兒童作為需要特別呵護的讀者群而言,加強對圖書市場的整頓和監管,確保孩子們“開卷無毒”是最起碼的要求。
歷史上,曾有學者受邀為清華學子開列了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深受歡迎。實際上,兒童讀書也應該有一個權威的指導書單。近年來,社會上也出現一些兒童書單,但權威性、普遍性、市場認可度還遠遠沒有達到社會預期。誰來指導兒童閱讀,怎樣確定權威書單,如何檢驗閱讀效果等等,這些是中國家庭迫切求解的問題。有關部門、相關機構、專業人士不妨聚合力量、開展研究,總結出一份權威書單來,這可能是成人社會送給孩子們的一份最好禮物。
哲人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指導兒童閱讀,既需要書單指引,也需尊重興趣偏好。今年暑假“雙減”落地,減輕的是孩子們的課業負擔,開拓的是他們的閱讀空間。不論古今中外,不論是歷史、自然,科學、藝術,文化、哲學還是其他,圖書館裡,孩子興之所至、隨手拈來、博覽群書、遨遊書海,將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作者:李思輝,系媒體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