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就是後母戊大方鼎,國寶中的國寶,禁止出國展出的珍貴文物之一,曾經被當做蔣介石60歲的生日賀禮在南京展出過,現在卻珍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成了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現在我們看到的寶鼎,高133釐米,長110釐米,重量高達832公斤。大鼎氣勢恢宏、厚實莊重,表現出一種大國的氣度,也體現出歷史的厚重感。即使放在今天,要鑄就一口如此巨大的青銅方鼎也實屬不易,何況是在科技尚未發達的上古時期。因此,後母戊大方鼎是我國悠久歷史的見證,也是我國古代文明的見證。
如此珍貴的歷史文物,你可知道,它差一點就落入了日本人的口袋。
後母戊大方鼎的出土
上個世紀初,清朝末年,50多歲的金石學家王懿榮生病了。他找了老中醫開了幾副中藥治病。在中藥當中,王懿榮發現有一種名叫“龍骨”的中藥,上面出現了比金文和篆文還要早的古文字,由此發現了甲骨文。順著“龍骨”的來源地追蹤,考古學家們發現了河南安陽的古代殷墟遺址。
1928年,著名考古學家梁思永帶領隊員,來到了河南安陽開展田野調查考古活動。在考古過程中,梁思永發現,在安陽武官村吳家祖墳地下存在著一個大型的商代王室墓葬群。1937年春天來臨的時候,梁思永發掘了第一座殷商墓,並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就在考古工作進入到關鍵階段的時刻,“七七事變”爆發了,梁思永不得不中止考古工作。由於擔心日本人發掘文物,梁思永讓人把墓穴重新封土後,戀戀不捨離開了即將淪陷的安陽。臨走之時,梁思永再三告誡吳氏族人,要想避免日本人盜挖,最安全的辦法就是把祖墳平掉,把祖墳周圍的樹木砍掉,改成小麥田掩人耳目。思慮再三,吳氏族人為避免牽連到祖墳,決定按照梁思永的建議把祖墳平掉。
193年11月,安陽淪陷之後,日本人派來了大量的調查隊伍、考古隊等,在安陽到處出擊,盜挖我國珍貴文物。為大肆蒐集我國文物,日本人還鼓勵淪陷區的村民私自盜採文物後賣給他們。這使得被禁止的私挖風死灰復燃。
吳氏家族雖然平了墳,但還是留有記號。1939年春節,吳氏族人按慣例到祖墳祭祖,發現祖墳被破壞嚴重。他們在重新修整祖墳的時候,發現下面的土質非常特殊。這引起了吳氏一個子弟的注意。作為經常參加考古活動的當地人來說,專業的考古知識他們都掌握。
3月中旬的一個晚上,吳氏家族的一個子弟,拿著洛陽鏟在祖墳上查探。在底下13米處,他觸探到了堅硬的東西。他抽出洛陽鏟,發現鏟刃上發生了卷鈍,並含有青銅器特有的綠鏽。他做好標記,跑回去向族弟吳培文報告了有可能底下有寶物的訊息。
吳培文家是村裡吳氏家族的世家,在村裡德高望重,頗有地位。吳培文得到訊息後,思考再三。如果自己不挖,肯定極有可能被打聽到訊息的人挖走;如果落到日本人手裡,更是不甘心。他決定,帶人把東西挖出來,先看看是什麼東西再說。
吳培文第二天晚上,召集了七八個吳氏族人,趁著月色開挖。一直挖到了五更天,現出來一隻爐腳。幾個人用手一抬,紋絲不動,發覺是個大器物,決定先掩埋,等第二天找來人手繼續。
到了第三天,吳培文找來了十七八人,把開挖面擴大。十幾人連續幹了大半夜,終於把大爐子整個呈現出來。當大爐整個出現的時候,大家都驚呆了。這是一個大夥從未見過的大傢伙,只知道是爐子一類的青銅器。但東西實在太大太重,幾個人抬不起來。他們找來繩子綁在爐子的耳朵上,用三根木頭做成支架,再裝上滑輪,幾十人連拖帶拽,把爐子拖了上來。
爐子出土的時候,只有一隻“耳朵”,而蔣介石在南京參觀的時候,卻是一隻耳朵也沒有。這是怎麼回事呢?
有商人出價20萬買大鼎爐子,但有個條件讓眾人犯了難
爐子被髮掘出來之後,吳培文知道很珍貴,但具體是什麼東西,自己並不知道。他帶領族人把爐子先安放在馬房裡,準備和族人商量之後再做決定如何處理。
經過商量,吳氏族人覺得還是儘快把大爐子賣出去比較穩妥。一個北京的古董商人從本地商人的口中,聽說安陽出土了大器物,正在準備出售,馬上帶著保鏢、銀元趕往武官村。當他看到如此巨大的大爐子時,驚呆了。他拿出放大鏡,仔仔細細觀察著爐身上精美、厚重的花紋。他不敢相信,在中國居然有如此神器埋藏。
古董商人雖然對爐子愛不惜手,但面對如此巨大的神器,他也犯難了。安陽此時已經陷落,要安全運出如此之大的文物,根本不可能。唯一的辦法就是將爐子大卸八塊,分解之後分開運輸。商人提出了一個條件,如果能夠把爐子成功分解,他願意出20萬銀元收購。
20萬銀元,對於吳培文來說無異於天文數字。在巨大的誘惑面前,吳培文買來了鋼鋸、鋸條等,準備將爐子拆解。
有了鋼鋸,吳氏子弟七手八腳,輪番上陣,開始切割爐腳。然而,他們廢了九牛二虎之力,用廢了幾根鋸條,只在爐腳上留下了淺淺的印痕。用鋸子不行,有人建議用大鐵錘砸。但又擔心聲音太大引起注意,吳培文找來兩床被子蓋在上面再砸。但大夥輪流掄起鐵錘砸了半天,大鼎的腳紋絲不動,倒是把爐子的“獨耳朵”敲下來了。這就是後來運到南京展覽沒有耳朵的原因。
大爐子的堅固,使得大家對它膜拜不止。當爐子的耳朵被敲下來的時候,吳培文痛心了。他覺得不能如此粗暴對待如此珍貴的文物。他勸告大夥說,爐子一旦被拆開,就不值錢了,這肯定是古董商的詭計,大家別上當。他制止了大家的妄動,決定先把大鼎爐子保護起來。
訊息洩露,日本人三次進村搜鼎
然而,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武官村吳氏家族挖到寶貝的訊息還是傳到了日本人的耳朵裡。此時的安陽,正處在日本人的鐵蹄之下。別說有寶物,就是多幾斤糧食,都要被他們搜刮走。而到中國掠奪文物,則是日本侵略者的一項重大任務。
得到訊息的日本人,首先讓保安隊長帶著偽軍進駐武官村搜查。吳培文這次將大鼎藏在了馬糞下面,上面用馬糞掩蓋躲過了這一劫。
日本人走了之後,吳培文擔心不安全,又安排人手,在院子的西牆下面,挖了一個大坑,把大鼎埋了進去。平整之後,又把雞圈安放在上面掩蓋。
剛剛掩埋好沒兩天,日本人又來了。這次是由安陽的黑田隊長帶隊,親自前來搜查。吳培文看到日本人朝自己家裡走來,連忙翻過牆頭跑了出去。黑田隊長找不到吳培文人,又搜不到大鼎爐子,只好悻悻地盤問了一些人回去了。
吳培文知道日本人不會善罷甘休,總有一天還會找上門來。他想了一條妙計,找人買了一個銅壺放在隱秘角落充當寶物,然後自己就出門打工去了。果然,日本人第三次來到了吳培文家,搜到了銅壺,以為這就是所謂的寶物,拿著銅壺回去領賞去了。吳培文這一走,就是七年。為了保護這口大鼎爐子,他流落在外,先後打過零工,做過小販,還去淮南煤礦局當過礦工。
抗戰勝利,大鼎成了蔣介石60大壽賀禮,卻因為太重被遺落在祖國大陸
抗戰勝利之後,吳培文回到了家鄉,國寶迎來了重見天日之時。王培文再一次把大鼎挖了出來,並上交給當時的國民政府。當時正值蔣介石60大壽,河南當地政府有關人員就把大鼎運往南京,進獻給蔣介石當做60大壽的禮物。
蔣介石收到之後,很是高興,他令人在南京博物館安排展出,並親自前往參觀。當時在南京博物館展出期間,館長令人重新鑄造了大鼎的兩個“耳朵”。在此之後,大鼎的樣子就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後來,蔣介石前往臺灣做島主的時候,下令把大陸珍藏的寶物搶運至臺灣。但由於大鼎爐子確實太大太重,而需要搶運的寶物實在太多,大鼎就被遺落了在了機場,成了解放軍的戰利品。
此後,因為大鼎的內壁上鑄有“司母戊”三字,當時的大文豪郭沫若把大鼎爐子命名為“司母戊”鼎。因為郭沫若認為“司”,就是祭祀的意思,說明這是用來“祭祀母親戊”的鼎。到了2013年,根據出土文物的進一步考究,大鼎改名為“後母戊”鼎,意思是“皇后母親戊”的鼎。
寫在後面:
“後母戊鼎”是當今世界上最為宏大的一方青銅大鼎。它的存在,證明了華夏文明的古遠悠長,證明了華夏文明的光輝發達。它能成為“大國重器”,它的曲折歷史正說明,只有“文明大國”,才有真正的資格擁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