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在負重前行。
奮鬥的中國有了艱苦的前身,才有了現在的美好生活。可那些為奮鬥失去生命的人呢?他們的身上又有怎樣的故事。
有這樣一則聽則動容,看則流淚的故事:一位剛滿21歲的青年小夥,在保衛祖國的時候不幸失去了生命。在那個充滿戰爭和不幸的年代,長眠於離家400公里外的烈士陵園。
他的媽媽,一位已五十有餘的農村婦人。得知這個訊息卻沒有立馬吊唁,反而是忍住了七千多個日夜、20年此去探望,這其中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01 殘酷的戰爭
“戰爭是無情的,他從未念及人間之情。無數的子彈炮火會穿破血肉,毀掉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無數的悲慘從戰爭開始,無數的淚水也從戰爭開始。”
故事的開頭,讓我們回到1979年的春天。
那是一個剛好萬物復甦充滿生機的季節,中國與越南進行了只有28天的戰鬥,這場反擊戰便以我軍戰勝越南收場。
可是,天不如人願,當以為這一切就此結束,越南並沒有停止他們的步伐,反而是死心不改,悄悄地開始在邊境挑釁起來。
而後的五年時間裡,越南一邊向我國悄悄發射各種導彈,一邊還打傷邊境軍民。
這一系列的行為,不僅致使我們與他們接壤的邊境人民飽受戰火的摧殘,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1984年,越南更是放肆地佔領老山,還對那裡進行軍事修築,把老山變成了他們野戰防禦基地。
儘管我國一貫主張以和為貴,希望各國之間和平共處,但是,當原則受到威脅時,我們又不得不重新舉起槍桿。
於是,著名的就是老山戰役發生了。在這場戰役中,鑑於地勢的需要,炮兵作為首要的參戰物件。
在經歷了艱苦的鬥爭後,雖然我們戰勝了,趕走了這個無理的侵略者。可是,在這背後,卻是眾多戰士的生命換來的,其中就包括剛參軍才兩年的21歲趙佔英。
02 年輕的生命
趙佔英的人生的長度最終定格在了 21歲,而從此,他消失在了那個激昂戰鬥的地方。
趙佔英在19歲的時候就成了一名解放軍戰士。
為了保家衛國,揮手告別養育多年的父母與熱愛的家鄉,和許許多多的戰士一起奔赴到了前線。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而穿上了戎裝,那生死就被置身事外了,一腔的熱血,註定要揮灑在那個充滿朝氣的青春年華里。
出征的時候,由於家境的貧寒,趙媽媽沒有什麼乾糧能給趙佔英,只能拿出一點小米,熬了一碗清粥作為最後的分別。
那時,她小心翼翼地端著這碗盛滿母愛的清粥遞給兒子,而趙佔英接過粥時看到媽媽的臉上已爬滿的皺紋,他第一次發現其實媽媽已經老了。
他含著淚水喝下這一碗沒有任何味道的粥,或許在外人看來簡陋,但於他而言,這是世上最好的食物。
是的,沒有任何食物能比得上媽媽做,可沒有人知道,這一碗清粥,便是趙佔英能嚐到的媽媽最後的味道,也沒有人知道,這一別,就是20年之後。
如果說多年之後的歸來是對這翹首等待的饋贈,那從此不相逢便是不公了。
對於許許多多出徵的戰士來說,保家衛國,是他們的作為中國人的使命,而留給家人的,只有一句句道別的話與未來團聚的憧憬。
明明說好打完仗回來再一家團聚;明明說好了不再分離;明明父母還在家裡日夜盼著歸家的兒子,明明子女還在墊腳遠眺父親歸家的方向。可就是一聲聲的炮響,一顆顆的子彈,讓這一切都化為了灰燼,無數的生命便從此逝去。
雖然這些保家衛國的英雄逝去了,但是他們的親人還在家鄉等著看他們最後一眼。可無奈由於戰爭年代,通訊、交通極為不發達,根本沒有辦法把所有英雄的屍體運回他們各自的親人身旁。
中國的傳統講究入土為安,沒有辦法回到家鄉,就只能就地安葬在這片他們曾經戰鬥過的土地上了。
沒有父母的送別,也沒有任何隆重的形式,他們就這樣靜靜地躺在那裡。
此刻,他們只留下一塊冷冰冰的石碑,這便是他們此生所有的縮寫。
對於趙佔英來說,這個離家400公里的烈士陵園,便成了他與家最後的距離了。他和所有為國捐軀的英雄一起,永遠長眠於那個他們用生命捍衛的地方。
由於通訊、交通問題,趙佔英犧牲的訊息並沒有立刻傳回老家。此時,對他媽媽來說,他依然還是朝朝暮暮地等著那個出征的孩子。
可有些東西該來還是會來的,雖然對於趙佔英的犧牲,組織上也表示非常惋惜,但是不管怎樣這個訊息總要讓趙媽媽知道。
後來,組織上整理了相關的資料,根據資訊,把趙佔英犧牲的訊息告訴了他媽媽。
趙佔英犧牲的時候,趙媽媽已經五十多歲了,而這個悲痛的訊息,對於趙媽媽來說用五雷轟頂來形容應是隻多不少的。
趙媽媽從來沒有想過會白髮人送黑髮人,沒日沒夜地盼望著歸來的孩子,就這樣消失在了遠方。
一切的等待瞬間變成悲痛,這種哀莫大於心死的心情,也許只有趙媽媽能明白。
可雖然非常難過,但趙媽媽卻不能立即趕往弔唁。
原來,對於當時家裡經濟情況,根本沒有除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之外多餘的積蓄。
400公里在現在算不上是長途,可對於當時的趙媽媽來說,如果要去這麼遠的地方看望,這來回的車旅費肯定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就這樣,400公里成了趙媽媽與趙佔英最後的距離,也讓思念有了長度。
作為媽媽,是多麼希望此刻能立馬奔赴到那個小小的墓地旁,去看看許久未見的孩子呢,可是,現實是多麼地殘酷。
趙媽媽只能忍住悲痛,在每一個夜晚思念著這個連最後一面都沒有看到的孩子,在每一個闔家團圓的日子心裡都掛念著這個許久沒有一起吃飯的孩子。
家境的貧寒,讓她只能默默地攢錢,平時的支出一縮再縮,微薄的收入只能依靠種糧食換取,就這一攢,就攢了20年。
20年,能讓一個牙牙學語的孩童成長為一個充滿力量的年輕人;20年,也能讓一個為家庭操碎心的媽媽變成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可這20年,沒有磨滅趙媽媽的思子心切,也沒有讓她停止要去遠方探望兒子墓地的願望,她依然日復一日地攢著錢,為的就是早日去看望他的孩子。
多年的春去秋來,趙佔英的墓地裡,花開了又謝,草長了就枯。如果他還活著,已是40多歲的中年,或許已娶妻生子,在趙媽媽的膝下承歡。
可是,世界上哪有如果,對於那些為國捐軀的英雄,只能盼望著世上有輪迴,來生再來看看他們還沒來得及見的人,再來看看那些還沒有說完的思念。
03 遲到的呼喚
雖然多年的積蓄還是不夠去看望兒子的車旅費,但是好在政府瞭解到了這個軍人家屬的願望以及作為一個母親的心情。於是自己僅有的積蓄加上政府的補助,趙媽媽終於踏上了通往遠方的列車。
這次的行程本該在得知訊息的時候就出發的,可是卻遲到了20年。
當重逢變成一種心願,再難捱的日子都成了一種值得。
可隨著車越開越近,趙媽媽的臉上沒有重逢的笑容,反而多了一絲憂愁,她根本無法想象這陌生的地方卻埋葬了心愛的兒子20年。
終於到了,這個已經76歲的老媽媽再也控制不住心裡的痛苦,眼淚是此刻最好的詮釋。
年邁的趙媽媽依偎在兒子的墓碑旁,撫摸著趙佔英冰涼的墓碑,就像撫摸著兒子的臉頰一樣。
儘管時隔二十年,她依然不敢相信這個眼前的事實。
這種多年來的思念與等待讓她恍如隔世,趙媽媽的眼淚大顆大顆地滾落,連手都顫抖起來,她呼喚著:兒啊,媽媽來晚了,媽媽來晚了。
一遍又一遍,一聲聲的呼喚,響徹山河,沒有人聽了不掩面流淚的。
這一聲聲的呼喚,這一遍又一遍地撫摸,是媽媽最後的溫暖。可卻讓趙佔英等了足足20年。
出征時說好的相聚變成了裡面跟外面,裡面的人永遠活在了21歲,可外面的人卻被時光蹉跎了。
多年的等待讓這個年邁的媽媽有了活下去的信念,可真的到了相見的這天,才知道,心裡是多麼地悲痛,她想念兒子,想念過往的一切。分別時的期待讓一切都煙消雲散,趙佔英就這樣離開了他最愛的人和最愛他的人。
他無法忘記離家時媽媽的囑咐,也忘不了那一抹家鄉的煙火,就這樣消失在了那個充滿硝煙的地方。
年邁的趙媽媽這次奔赴百里的路程,是為了作為母親的心願,也是為了讓兒子再感受下媽媽的溫暖。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本來就是高齡的趙媽媽由於長途的跋涉致使身體吃不消,分別於2006年、2008年、2009年這三年的清明節她都去看望了趙佔英後,就沒辦法再前去了。
在後來的日子裡,儘管趙媽媽非常思念遠在他鄉的兒子,就只剩遠遠的眺望了。
可是,不管怎樣,對趙媽媽來講,去遠方看一看兒子的墓地便是她活下去的希望。儘管兒子英年早逝,但是她是自豪的,因為趙佔英是英雄,是一個保家衛國的英雄。
自古以來,只有國家平安了,小家才能平安,有大家才有小家,在過去,無數的先烈也是為了祖國的未來艱苦奮鬥著。
一個國家的和平需要奮鬥,要奮鬥就會有犧牲,這是必然的。
從古至今,沒有任何國家能脫離這個法則。可是殘酷的戰爭帶來的後果是不可逆轉的,它讓人們害怕,讓人們悲痛。
只是希望世界上再也不要有戰爭,再也不要流血,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依偎在母親身旁享受溫暖,讓所有家庭都能幸福生活。
時隔這麼多年,我們的祖國終於迎來了和平的年代,一切都在朝氣蓬勃地發展,可是這一切都離不開先輩英雄的艱苦奮鬥與犧牲。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不能忘記這些用生命給我們創造幸福生活的英雄,我們要從他們身上汲取力量,為我們的祖國做著力所能及的貢獻,因為只有祖國越來越繁榮,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好!
參考資料
陳俊宇 2019.5.1 《老山戰役》
中國政庫《趙佔英烈士母親掃墓照片感動無數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