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斯基在網上看到了一些來自德國媒體的報道,比如說某“知名媒體”《德國之聲》就公開爆出了一條訊息,說中國的驅逐艦使用的是來自德國的動力系統。
哪怕是號稱中國國產的艦艇用發動機在設計製造中,也大量使用了來自德國公司的技術。同時他們指責德國賓士公司旗下的MTU公司以及man公司涉嫌違法向中國出售艦艇用發動機技術。
也不知道這些德國的媒體奇才究竟是從哪裡得到的訊息,他們一邊聲稱中國在自己的新銳戰艦,例如052D和055大型驅逐艦使用了來自德國的所謂艦艇用動力技術,但是卻完全忽略了德國自己的戰艦都不使用他們自己研發的燃氣輪機這一現實,這也讓德國媒體的言論確實是很難有說服性。
那麼這些德國媒體所叫囂的要求德國公司斷絕向解放軍海軍提供發動機,就只能是一個偽命題了,德國相當於在整個世介面前出洋相。
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德國的軍用艦艇像不像德國媒體自己所說的那樣先進,而中國的燃氣輪機技術又達到了哪一個水平呢?
德國媒體為國爭光,主角公司率先闢謠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德國公司是如何去看待他們自己媒體的言論的。
德國媒體方面的說法是德國知名企業賓士集團下屬的MTU公司和man公司都涉嫌鑽了德國的法律漏洞,向中國出口了自己的柴油發動機核心技術,甚至就連解放軍的潛艇使用的都是來自德國的技術。不得不說,德國媒體對他們自己的軍用品公司還真有自信啊。
而且我真的有些分不清這些德國媒體究竟是在讚揚這些德國公司,還是在對這些德國公司下黑手。
畢竟他們只是說MTU公司和man公司涉嫌在違反法律的情況下和中國合作。如果德國媒體的報道屬實的話,MTU公司和man公司都必然要受到德國法律的嚴懲。
而更搞笑的是,MTU公司和man公司的發言人是最先站出來澄清事實的。這兩家德國公司的發言人先後召開了新聞釋出會,聲稱本公司與中國企業的合作完全合乎法律法規,並且也是公開記錄在案的。他們並沒有和解放軍有任何的軍事合作,至於和中國的造船工業也只有民用合作。
MTU公司還直截了當地說自己公司的燃氣輪機生產線都已經關閉了好多年了,他們並沒有現成的燃氣輪機可以供給中國企業以及解放軍海軍,所以《德國之聲》的報道純屬就是子虛烏有。
但是以《德國之聲》為首的一些德國媒體卻堅持聲稱說,MTU和man和中國企業有一些非法的商業合作,德國企業打著民用產品的旗號,把這些軍工產品賣給了中國。這些德國企業的膽子還真大,冒著殺頭的風險都要和中國企業合作。
德國媒體的言論甚至讓我有些懷疑,MTU公司和man公司是不是都被中國公司暗中收購了?在完全不顧及商業利益和企業安全的情況下和中國公司合作,這根本就是違反常理和正常商業邏輯的。而德國媒體和MTU,man公司之間的相互謾罵指責,也讓小編感到有些啼笑皆非。
那麼在中國的驅逐艦生產中,是否使用了來自德國的技術呢?
解放軍曾經引進過德國發動機,但是德國發動機從來不是主流
我們確實得承認,中國海軍早年引進過來自MTU的柴油發動機。
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我們逐漸融入國際社會,也可以十分有限地獲得一部分來自西方國家的先進軍事裝備,比如說來自德國MTU公司的柴油發動機。
但問題是,德國的柴油發動機從來都不是中國海軍戰艦的動力核心,就算是在中國沒有能力自行生產大型艦用發動機的時代,我們使用的也是來自烏克蘭曙光機械研究聯合體的大型艦艇用燃氣輪機,而非來自德國企業的柴油發動機。德國公司所生產的柴油發動機大多數時候都是為解放軍海軍戰艦提供備用能源保障。
中國海軍曾經從烏克蘭大量引進了gt-25000燃氣輪機,這款燃氣輪機在技術水平上完全可以和美國以及英國的較先進燃氣輪機相提並論。
現在很多人一提到烏克蘭就覺得這是一個貧窮落後的國家,但是這其實是一種偏見。
烏克蘭從社會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的角度上來看,確實很落後,但是奈何人家有一個好爹。
在前蘇聯解體以後,烏克蘭繼承了太多太多的遺產,如果不是烏克蘭的上層統治者在制定國家政策的時候會出現一些十分離奇的失誤,烏克蘭早就崛起了。
烏克蘭這個國家還是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的,烏克蘭的軍事工業技術水平和重工業研發水平在整個世界範圍內都並不算弱,哪怕到現在也同樣如此。
比如說曾經被解放軍海軍引進的Gt-25000燃氣輪機就是烏克蘭工業的代表作,這款燃氣輪機的功率非常高,單臺發動機的功率可以達到26.7兆瓦,單臺發動機最大馬力為3.6萬。
兩臺gt-25000燃氣輪機已經足以推動5000噸到7000噸級左右的戰艦。
而相比起來,沒有任何一家德國公司可以生產像gt-25000這樣強勁的燃氣輪機,所以德國媒體所說的,如果德國向中國斷供艦艇用發動機,中國海軍就沒有辦法繼續發展的言論其實就是一個笑話。
況且中國現在也已經實現了在艦艇用燃氣輪機方面的完全國產化和自主化,中國是有著自己的軍用戰艦大心臟的。
中國國產燃氣輪機發展速度很快,水平一流
燃氣輪機是一種非常先進而複雜的動力機械裝備,燃氣輪機也是一個大國空軍和海軍作戰裝備的絕對核心。
一個國家如果連國產化燃氣輪機都做不到,就不要說什麼建設軍事強國了,因為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簡單地舉個例子,比如印度總是說自己要設計和研發各種各樣的世界一流先進軍事技術裝備,但是他們連最簡單的國產軍用燃氣輪機都研發不了。
就算印度軍事工業部門在自己的圖紙中,把設計的先進裝備吹得再牛逼,沒有一款合格的能源動力核心,這個武器裝備就永遠只能是圖紙。
而我們也需要承認,我國的燃氣輪機技術長期以來同國際先進水平都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中國的燃氣輪機生產體系一直都沒有辦法形成產業化,在技術研發水平上也沒有辦法和以美國,英國為首的世界先進體系相提並論。
而目前國際燃氣輪機研發,生產和貿易體系還是隻被少數的發達國家所控制,中國也僅僅只不過是實現了對於歐美國家封鎖的突破而已,但是這已經很了不起了。
因為目前在國際社會上能夠自主生產大型軍用燃氣輪機的國家僅僅只有四個,分別是美國,中國,烏克蘭以及英國。
很多朋友可能對這個訊息感到有些難以置信,但是這確實是事實,就連俄羅斯也暫時沒有生產大型國產燃氣輪機的相關技術。
這主要是因為前蘇聯的遺產中關於燃氣輪機的生產技術和生產研究所大多數都被烏克蘭繼承了,在前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存在著很多的軍事技術空白,不少的軍迷朋友不都在說俄羅斯的軍事科技發展靠的就是挖墳嗎?從各種倉庫或者是圖書館中找出來自前蘇聯的技術來補足他們現在的軍事技術體系空白。
前段時間《環球時報》還報道了,俄羅斯從不知道哪個倉庫中找到了生產逆火戰略轟炸機的關鍵圖紙。
而有航母的俄羅斯都做不到國產大型軍用燃氣輪機,德國那就只能歇菜了。德國的MTU公司和man公司所生產的都是一些民用的柴油發動機以及燃氣輪機,就算他們的燃氣輪機可以用在德國的一些新銳護衛艦上,但是在德國企業的燃氣輪機生產過程中還是要使用來自英國,法國甚至是美國的相關技術,德國本身並沒有辦法實現在燃氣輪機方面的完全國產化和自主化。
反而是我們在國產燃氣輪機技術進步方面是投入了很多精力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可以實現對於很多老牌軍事強國的彎道超車。
中國的燃氣輪機技術走的是一條先仿製來自烏克蘭的gt-25000發動機,然後在其基礎之上進行逆向化技術研究,最後建設中國的國產燃氣輪機生產體系和技術研發體系的發展道路。
事實證明這條路走得是對的,這可以讓我們在短時間內達到世界較先進水平。而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並不丟人,能走捷徑我們為什麼不走呢?
中航工業動力所副所長,燃氣型號發動機總師李孝堂在接受《中國航空報》採訪時也說過,在中航工業集團所領導的燃氣輪機技術研發團隊在不懈努力之下,讓中國的燃氣輪機發展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時代。
現在中航工業集團先後設計和製造出了技術水平比較成熟,並且效能可以達到世界較先進水平的例如qd-128, qd-70, qd-185,ro-110等諸多型號的燃氣輪機,中國的燃氣輪機已經走出了中國市場,甚至在國際燃氣輪機市場上佔有了一定的份額。
在學習了西方的先進技術以後,在原先的基礎之上進行推陳出新,不一直都是我們的發展特點嗎?況且中國從來都不是像印度那樣只會進口,而不想自己建設完善的軍事工業發展體系。
現在中國已經有了良性化的燃氣輪機自主研製體系,李孝堂總師也已經提出了以設計能力為核心,科學發展和需求牽引以及繼承創新體系是未來的中國燃氣輪機發展總體思路。
在這樣思路指導之下,所生產出來的qc-282 IC冷迴圈艦用燃氣輪機,其在整體技術水平上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
根據現有的資料來看,單臺QC 282ic燃氣輪機的功率達到了40兆瓦,單臺發動機功率可以達到5.4萬馬力。
在技術水平上qc282ic已經完全超過了由烏克蘭曙光機械工程聯合體所生產的gt-25000燃氣輪機。
讓我們橫向對比一下5.4萬馬力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水平。簡單來說,一艘中型航空母艦的噸位大概在4.5萬噸到7.5萬噸,如果不使用核動力的話,這樣一艘航空母艦所需要的動力也就是20萬馬力,而一艘萬噸級別的大型驅逐艦所需要的馬力也就是5萬到7萬馬力左右。
那麼橫向對比一下,中國中航工業集團所生產的QC 282 IC冷迴圈艦燃氣輪機,就已經足以為萬噸驅逐艦提供較為充足的動力水平了,用上三四臺就能給輕型航空母艦提供動力。所以,中國的國產大心臟早就已經出現了。
而在中國的最新銳的052D以及055大型驅逐艦上所使用的,也是來自中國國產的大型艦用燃氣輪機。雖然使用的僅僅是QC 282 IC燃氣輪機的基礎型號QC 280,但是也已經足以滿足解放軍海軍戰艦的作戰動力需求。
當然,我們在燃氣輪機的技術水平上還是沒有辦法和美國以及英國真正地達到同一水平,但是超過德國還是可以做得到的。
所以我們未來的發展重點應該放在進一步推動中國國產燃氣輪機的技術進步,對標美國和英國。但我們有必要對一個站在中國後面的國家,施加那麼多的注意力嗎?
所以不管從哪一個角度來看,以《德國之聲》為首的一些媒體所說的中國海軍戰艦必須要使用來自MTU公司和man公司的柴油發動機的說法,只會向世人展示這些德國媒體在撰寫自己的新聞報道中,究竟有多麼地不過腦子和罔顧事實。
而且在中國的燃氣輪機技術不斷髮展的背景之下,德國的造船工業在迅速萎縮。德國的媒體和一些抱持有對中國莫名敵意的德國人應該睜開眼睛去看看世界。
德國海軍實力弱小,造船工業萎縮是事實
截至2021年三月份,德國海軍總兵力僅有16390人,這支海軍只裝備有66 艘各種型別的海軍戰艦。
德國聯邦國防軍海軍艦艇總噸位只有22萬噸,甚至連一艘驅逐艦都沒有,僅有一些薩克森級護衛艦,巴登符騰堡級護衛艦以及勃蘭登堡級護衛艦撐場面。
德國海軍實力的整體弱小和德國造船工業大不如前是有著直接關係的,根據德國國家經濟學會所公佈的資料,德國現在的造船能力僅有30年前的不到60%。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德國的水上船隻擁有數量減少了超過1500 艘,德國造船工業別說生產軍用戰艦了,就算大規模地生產民用運輸船都快做不到了。
德國的造船工業在全球造船市場中還擁有著一些訂單,但是市場份額從巔峰時期的超過45%,下降到了現在的15%左右。
而中國的造船工業卻在全球造船工業體系中的整體市場佔比份額達到了60%,從資料的角度上來看,德國的造船工業又談何和中國的造船工業相提並論呢?
之前還曾經出現過德國軍工集團所生產的f125型護衛艦,因為質量問題被德國海軍拒收的醜聞。
德國製造還是當前國際社會上,精密工業儀器製造的典範,但是並不代表著德國製造不存在缺點。光說軍用艦艇的燃氣輪機和柴油發動機技術,德國不如中國是現實。
在2017年的時候,俄羅斯曾經向中國的河柴重工集團購買了新式的柴油發動機,以裝備俄羅斯海軍的新型暴徒m導彈護衛艦。
俄羅斯會選擇在自己的戰艦上使用來自中國的柴油發動機,就證明了我們所生產的國產軍用柴油發動機在技術水平上,不見得會落後於來自德國MTU公司和man公司的柴油發動機。
財經半小時曾經採訪了中國濰柴動力生產集團的相關負責人,該負責人也十分自豪地說道,中國在柴油發動機軍用技術水平上已經擺脫了來自外國的限制,中國的未來燃氣輪機發展和柴油發動機技術發展一片光明。
國際輿論確實是個好東西,媒體輿論如果用得好的話,也確實可以對對手國家帶來不利影響。但問題是,德國媒體的某些報道有失水準也是事實。以德國之聲為首的某些德國媒體現在指責中國並不算太過明智,這也並不會改變中德兩國在軍用技術發展方面的差距。
如果德國人繼續只在筆頭子上用心,把自己的所有精力都放在政治鬥爭和國際輿論鬥爭上,那麼德國人還能有更多的精力去發展自己本土的工業嗎?
德國製造是一個亮閃閃的大名片,但這並不是德國自滿的理由。因為中國不會停止自己的技術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在14億中國人民的支援之下,中國製造不會落後於德國製造,未來的中國製造只會比德國製造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