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化軍事力量對於任何一個想要在國際社會中穩住腳跟的國家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所以我國若要實現既定戰略目標,軍事方面就必須進行更為有效的改革,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受其他國家的侵犯。
軍隊改革不僅僅體現在軍事技術方面的進步,軍事制度的變革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
自古以來,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對於軍隊制度的改革先輩們從未停止探索的步伐。
從先秦時期的“什伍之制”、西魏的“府兵制”、金朝的“猛安謀克”等制度到近代的人民解放軍制度的不斷最佳化,所以我國近些年來在軍隊制度方面不斷調整進行了多次制度改革。
比如自建國以來,我國分別在建國初期、1978年、1992年和二十世紀初進行過四次兵役制度的改革。
第四次兵役制度改革結束後,在此基礎上又不斷進行最佳化,近幾年來逐漸形成合成旅、合成營這樣具有強大作戰力量的組織結構。
但是,在合成旅與合成營中間,為何少了一個合成團?合成營的作戰能力究竟有多牛呢?
回首過往軍事制度
我國在戰爭時期,由於科學技術發展不充足,軍事科技裝備落後等問題,打仗可以說全拼人力,只要人多勝率就會提高,所以軍隊的人力規模一般都比較龐大;
再加上戰事頻發、作戰頻繁,為了軍隊更加便於管理,減少人力消耗,我國進行軍改之前軍隊的組織結構的設立一般是師——團——營——連——排,這種分級管理制度便於在訓練和作戰時協同組織、相互配合。
但是這種軍隊機制也存在諸多不足,比如:由於層級分明,作戰時遇到任何問題都必須一級一級向上彙報,得到結果後還需要再一級一級傳達下來,這就需要花費很多時間。
不是十分緊急的情況還好,一旦遇到緊急狀況這樣層層彙報傳達極有可能會耽誤作戰的最佳時間,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卻沒有得到最好的戰鬥結果。
另外,由於各個團都是相對獨立的存在,彼此之間沒有協同作戰的默契,所以在作戰時相互配合的默契就不夠,培養各個團的作戰默契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
緊盯未來戰爭需求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壯大,軍事技術也隨之發展起來。
軍隊主要依靠科技拼火力、防護力和作戰力,從前依靠人力進行作戰的模式逐漸不合時宜,所以軍隊改革勢在必行。
針對當下出現的軍隊力量越來越依靠科技力量和軍隊人員冗雜等矛盾,國家提出了精兵簡政,改變固有模式下的軍隊制度,使軍隊制度更多的向專業化、多領域、多功能方向轉變。
於是“合成營”這一跳出了傳統思維模式的新型軍隊編制,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
以往的師——團——營軍隊編制改編成新的軍——師——旅模式,即現在的軍隊編制大致分為戰區、軍、師、旅、營、連、排。
那麼會有人產生疑問:從前的“團”一級單位到哪去了呢?這就要說到“軍改去團”了。
軍改以前的“團”是傳統軍隊組織的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有著自己擅長的軍事技能。
在提升軍隊整體戰鬥力和裝備的現代化水平之路上,精兵簡政使隊伍的規模不斷縮小,集團軍對“旅”一級單位進行直接管轄,集團軍旗下由無數個旅組合而成。
“旅”一級單位下面又由數個“營”級單位直接組合而成,也就是說現在軍隊集團內部事實上已經沒有了“師”和“團”這兩級單位。
現在的合成營相當於連一級單位,合成營中多個兵種並存。
在我國傳統營級單位中少有負責全面指揮作戰的參謀,大部分都是隻有正副營長、指揮員這些。
合成營的增設彌補了這一不足,在新的軍隊體制下給營這一級單位配備了參謀長和參謀員。
融合構建不同戰鬥群組
為什麼要軍改去團整合成“合成營”呢?新體制下合成營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大?
自二十世紀開始,世界各國都在對軍隊進行改革,合成營先後在各國成立,我國在二零一五年釋出的軍事白皮書中確定了軍隊合成營的啟動。
於是,我國合成營應運而生。
合成營中兵種眾多,大家平時都在一起共同訓練、生活,彼此之間的默契度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磨合,作戰時就會節省很多磨合時間,從而提高作戰效率。
所以合成營雖然在人數上看似有些少,但實際的作戰能力甚至會超過一個團,這也是軍改能夠撤出“團”這一級單位的重要原因。
合成營能夠成為一個獨立作戰的應急單位自有它的道理。
作為標準配置,合成營非常全面的擁有炮兵連、坦克連、聯合直升機中隊、甲步兵連和保障連五個戰鬥連。
我國的合成營包含了步兵、工兵、坦克兵、炮兵,陸軍中的兵種幾乎都包含在內,這樣就能在步炮、步坦、開路等問題上得到更為有效的解決。
除此之外,合成營的建立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它能夠使與陸軍、空軍、特種部隊、電子對抗部隊的聯絡上得到加強。
在作戰時,合成營並不是孤軍奮戰,它能在需要的時刻隨時呼叫空軍方面的戰鬥機進行轟炸、陸航方面的武裝直升機、讓電子對抗部隊對敵軍進行電子干擾,在這樣的相互配合之下,合成營的作戰能力將得到大大提高。
另外,合成營本身也具有強大的戰鬥實力,合成營附有的偵察分隊擁有著先進的偵察儀器,如無人機。
以往美軍以先進的數字通訊技術、通訊能力等方面對我國軍隊的打壓已成為過去式,中國軍隊無論在炮火、導彈或是技術等方面都越來越接近美國,有些方面甚至可以說和美國同水平。
中國陸軍合成營曾誇下海口:如果八公里之外有美國的重型聯兵營,合成營也能將他們打敗。
這並不是毫無根據地吹牛,中國陸軍合成營在零八年的時候研製成功了一種秘密彈藥——120毫米末修(末端修正)迫擊炮彈武器系統。
這種炮彈除了具備最基本的炮擊目標物之外,使用彈道末端脈衝向量修正技術,簡化了導引與控制環節,極大地減小彈丸落點散佈,從而使迫擊炮戰術運用發生質的飛躍,具有較高的作戰效費比。
合成營有著諸多優勢,比如功能多樣化、精幹化、專業模組化等,在以營為基本作戰單位的世界軍事力量對比中,我國合成營無論在人事裝配還是在組訓作戰等方面都顯示出巨大優勢。
由於合成營是多兵種共存,改革程序中合成營的建設重點在“合”,難點也在“合”。
小而精的合成營做好訓練和戰役中“合”的工作,這種涵蓋了數十種武器和兵種的以營為單位的作戰方式將會如虎添翼、大放異彩,發揮出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二零二零年以來,重型合成旅、中型合成旅以及輕型合成旅的合成化水平不斷提升,其現代化裝備系統也越來越完備,各個合成旅的分工也逐漸細化。
重型合成旅未來的建設任務主要在裝備完善方面,基本設施以實現的情況下,不斷最佳化作戰裝置。
中型合成旅的任務是在現有的防空體系的基礎上加強對野戰防空裝備的最佳化,比如對牽引式高炮引的最佳化升級。
輕型裝備旅則主要是將已經研製成功的多樣化變形車推廣到更多的平臺。
另外,合成營在未來的發展之路上還要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將軍隊的發展與現代科學技術緊密結合起來,將數字化的隊伍建設和作戰手段充分發展起來;
改變以往無論是技術手段還是作戰方式都依賴於研究西方國家,對他們的各種軍事技能進行“照著葫蘆畫瓢”式模仿;
如果想要我國軍事力量得到提升達能和美軍水平相抗衡甚至超越的境地,一味地模仿和照搬是不行的,這樣我們的軍事力量想要提升是很困難的,軍事裝備上也永遠存有他們的影子。
合成營的建設,在自身不斷實現數字化、自動化、合成化的同時也將人民解放軍整個作戰體系都拉動起來,逐漸拋棄曾經的“依賴”,而是選擇“獨立”,軍隊的需要就是研製的基礎,實現有什麼用什麼到需要什麼研製什麼的大轉變。
近幾年來,合成營建設在不斷完善,“合成化”的軍隊新模式,也重新塑造了一批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
作為一種新模式陸軍的探路者,合成營的誕生,我們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未來,合成營逐步走向成熟變得強大還需要走更遠的路,路途中需要克服很多困難,穿越很多荊棘,但無論遇到任何問題都要堅守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