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6日,國際社會上發生了一件引爆全球輿論的大事,經過幾個月的先期鋪墊,以及雙方外長的多輪溝通,中美元首影片峰會終於從預想變成現實,兩國領導人就中美關係和其它國際問題深入交換看法。或許是因為前段時間拜登和布林肯接連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主權問題上發表錯誤言論,因此外界普遍預期本次峰會的氛圍會比較緊張和壓抑,但從公佈出來的畫面看,彼此對話的氣氛還是相當不錯。
從會後雙方發表的宣告看,中美都對本次會晤給予了高度讚揚。在良好對話環境下,中美就記者簽證問題達成共識,表態會立即就有關問題進行解決。
透過影片畫面和公開宣告,全球各國媒體和政客也透過自己靈敏的嗅覺察覺到,中美步入“新常態”的轉折點似乎已經到來。面對這一全球最重要的風向標的改變,許多原本美國的鐵桿盟友開始調整自己過往堅定的反華主張,開始排著隊向中國釋放善意,這其中就有“臭名昭著”的日本、英國和澳大利亞三國。
援引日本媒體11月17日的報道,據日本政府內部人士表示,日本新任首相岸田文雄決定停止指定所謂的日本版“人權問責法”。媒體分析道,這是日本政府在對華政策方面展現更靈活的外交姿態,以便於在今後的對華交往中,為自己“留出更多選擇餘地”。
日本版的“人權問責法”,其源自美國國會在2015年透過的《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根據這項法律,美國政府可以藉口“違反人權或腐敗貪汙”,對任何非美國公民進行包括禁止入境,凍結財產在內的制裁。事實上,這部法律就是美國肆意干涉他國內政,危害全球和平安全環境的罪證。
在美國的外交壓力和政治脅迫下,英國、加拿大等都通過了各自版本的“人權問責法”,諸如法國、荷蘭等美國盟友,也正在審議相關法案。
作為美國在東亞地區最為倚重的物件,日本自然不會在“表忠心”方面落後於其它西方國家。早從去年開始,30名日本國會議員就組成了一個“對華政策小組”,積極推動日本版“人權問責法”的透過。而現在隨著中美關係有望步入新時期,日本也希望透過適當緩和的做法,為自己贏得更多可以操作的空間。
除了日本之外,和美國“親如兄弟”的英國也有這種想法。
今年中旬,英國議會下院發表了一份涉及到中國人權的調查檔案,並緊跟著在國際貿易、技術交流、高校合作方面提出36項建議,希望透過這一手段向中國政府施加壓力。不過就在前段時間,英國政府回覆了這份提案。
首先,英國政府表態不承認“種族滅絕”情況的存在,對於該委員會提出的禁止從中國新疆進口棉花,英國政府也明確表態否認。對於炒得火熱的“抵制北京冬奧會”提案,英國政府則藉口“是否參加奧運會應由奧委會獨立作出決定”,將自己的責任推諉得一乾二淨。
至於新晉“反華先鋒”澳大利亞,更是將川劇變臉、小丑做派表現得淋漓盡致。
近日,正在新加坡出席公開活動的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丹.特漢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澳大利亞政府很樂意見到中美元首間的對話,兩國的交流對於世界形勢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對於此前中澳之間產生的分歧與矛盾,丹.特漢表示,堪培拉政府正在積極尋求與中國政府對話的途徑,但現在仍然收效甚微。
不過這位貿易部長不僅說了很多希望與中國對話的表態,更角度清奇地表示,“中澳經貿關係幫助中國數百萬人擺脫貧困”。這種大言不慚的話語,充分表現出西方人一直以來以自我為中心的狹隘觀念。
這件事給所有美國的盟友們提了一個醒,美利堅始終將本國利益放在首位,不管是此前的“美國優先”還是拜登政府的一系列“騷操作”,都只是將他們作為華盛頓隨時可以拋棄的工具,一旦沒有了可利用價值,他們只能被迫自尋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