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以來美國和我國的關係越來越緊張,除了在我國的周邊地區頻頻地派出軍機和軍艦進行挑釁之外,對我國進行的一些正常的實驗和活動都添油加醋,中國又是在試驗什麼新的戰略武器,或者是又在幹什麼一些違反了“人權”的事情,對於這些事情,我國也都是做出了回應,並且給出了證據。而當美國發現這種行為對我國沒有作用的時候,美國就決定換一種方式去針對我國,那就是在領土問題上做文章。
可是沒想到,這一下子可是碰到了我國的紅線問題,面對美國這種作死的行為,我國也是不再解釋了,直接用實際行動做出了回應,這可沒把美國嚇得夠嗆,本來大家只是在這“鬧著玩”的,沒想到中國卻這麼“玩不起”,直接來真的了,便開始服軟了,說出了一些什麼美國並不會和中國產生真正的衝突,中美之間可以透過合作和談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這樣的話,搞得美國好像是真的和中國是“夥伴關係”似的,也不知道這是真心的還是一個煙幕彈,好讓我們放鬆警惕以後再來波大的。
這不,美國一家叫做《外交政策》的媒體在前不久就發表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的名字叫做《美軍未準備好對抗中國》,文章的內容大概寫的就是:在這幾個月以來,有關美國的兩次事件都成為了世界上的頭條新聞,第一條就是美國匆忙的撤軍阿富汗,在阿富汗機場發生了恐怖襲擊事件之外還留下了一大批的武器以及數架直升機;第二件事情就是美英澳三國之間成立了一個聯盟,美國將為澳大利亞打造一支有著核潛艇的艦隊。
這兩件事都表現了現代衝突的兩個方向——平亂和大國競爭,全球的武器採購和研發也是一直在這兩個方向之間來回搖擺,面對一些區域性的小衝突,各國只想著平亂,因此發展和購買的武器裝備也都是中端產品,都是一些小打小鬧;而當現在的大國開始競爭的時候,國際局勢也升溫了,各國發展和購買的武器裝備都是高階甚至是戰略武器了。但是很不巧,美國恰恰是處於這兩個方向的中間,在過去的時間裡,由於美國實行的是全球戰略,因此發展的都是可用於地區平亂的中端戰爭武器,而到了現在美國的亞太戰略讓美國把自己的重心都放到了亞洲和太平洋,過去發展的平亂武器在這可就不好使了,亞洲地區的國家個個都不是吃素的,靠著這些坦克大炮是嚇不到人的。
在阿富汗戰場上使用的武器就完美地詮釋了平亂和大國競爭的區別,當這些運輸機、輕型攻擊機以及裝甲車在落後地區進行低強度的衝突的時候,確實能夠發揮出它的作用,可是進入大國競爭的時候,這些武器將沒有任何的威懾力,它們所需要的技術並不複雜,幾乎每個大國都能夠製造。
相比之下,給澳大利亞提供的核潛艇很好地展示了大國競爭需要的是什麼,對於威懾中國等國家來說,核潛艇無論是攻擊性還是生存性都十分的強大,並且這種技術是無法被替代的,只有少數的幾個國家擁有著這個技術。
對於美國來說,它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之後又進行了一次冷戰,在近代幾乎所有的大型衝突都有美國的參與並且取得了勝利,美國也就認為那些與它勢均力敵或者是比它強的國家都已經不存在了,現在的美國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應該把自己的目標放到全球,去掠奪全球的資源,因此武器發展的方向都是面向於地區衝突。可是讓人沒想到的是,一個和美國勢均力敵的對手出現了,而且出現得還是如此之快,讓美國不得不考慮該怎麼去對付中國。
可是美國發現它們並沒有做好去對付中國的準備,在過去的時間裡美國並沒有想到有著中國這麼一個強大並且還在不斷變強的對手出現,所以並沒有在自己的戰略武器上花費太多的心思,導致了現在在面對中國的時候,並不能夠保持那種壓倒性的優勢。所以對於現在的美國來說,他們並不想對抗中國,等到美國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之後,才會對中國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