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靜月人物系列015
1935年老蔣給全國軍閥搞大授銜的時候,一口氣給全國封了授了8個陸軍一級上將和20個陸軍二級上將,而且這次授銜有著一種分封的意思,基本上囊括了地方實力派以及黃埔系統高階將領,之前的所有軍銜一概取消,按照這次的銓敘軍銜進行評定授予,而且,這28個名額不能增加,只能補位,這就造成了民國軍人非常有意思的一個現象:中將多如狗,少將多如蟲,特別是中將能夠組成一個加強營都不帶過分的。
這次授銜是按照資歷戰功以及服役年限來確定,所以很多軍人按照這個標準銓敘上的軍銜與之前的職務軍銜完全的不對等,甚至連陳誠的都被授予了一箇中將,這種情況肯定是讓很多人不爽的,但是也沒有辦法,對於做這項工作的軍委會銓敘廳也只能是怒目而視。
軍委會銓敘廳專門就幹這個工作,換句話說也是掌握了一部分的人事權,因為銓敘軍銜是官位不是職務,所以這個才是一個民國軍人的真身,哪怕是一個少將處長,沒準他的銓敘軍銜可能就是一個少尉。
所以幹這項工作的人絕對是相當的縝密了,而且還必須是老蔣紅人,這人就是當時軍委會銓敘廳廳長林蔚。
林蔚是一個典型的辦公桌將領,他的陣地說多了也就三四平方米。因為是浙江人的緣故,加上情商高會辦事,所以長時間以來都是老蔣的軍事幕僚。
從他擔任的職務上來看,就說明他的身份有很多的門道:銓敘廳廳長、參謀次長、侍從室第一處主任、軍令部次長、軍政部次長, 石家莊、桂林行營參謀長、代主任,國防部次長等要職。
肥缺是真肥,受累不討好的全都不是正職。
做事機敏成為老蔣的重要幕僚
因為林蔚是浙江人,而且從來不爭權奪勢,就是一門心思的圍在老蔣身邊,對於蔣軍整軍以及人事關係的整理都有他的參與,可以這麼說,他很大程度上就是蔣軍興衰的一面鏡子。
林蔚不是黃埔嫡系,出身於浙軍,在浙軍的時候又進入過陸軍大學,還進入過兩次,所以能夠看出林蔚在這個學歷方面絕對是佼佼者。
因為是浙軍,所以在北伐軍勢如破竹的時候,林蔚也是自然而然地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的番號。
而在北伐後,老蔣在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下面又成立了一個警備司令部,這個司令部人員的組成有四個標準,這個標準並不是說能力有多強,而是看血統純不純,表現出來也是滿滿地軍閥味:“黃、浙、陸、一”。
也就是黃埔軍校出身,浙江人,陸大畢業,第一軍出身。
這個血統就相當的有限制,陳誠當然合適了,林蔚在這裡面佔兩個,所以老蔣怎麼看林蔚都順眼,所以就把林蔚任命稱為警衛部隊的參謀長,叫做南京警衛師,師長就是陳誠,從此以後林蔚就緊緊地跟著陳誠了,這個部隊以桂永清特務團編為警衛第一團,以關麟徵傷兵團為第二團,以馮聖法補充團為第三團,憲兵一、二兩團均歸其轄制,陳誠併兼炮兵指揮官,炮兵一、二兩團歸其指揮。論實力比一個軍更雄厚。從此,林蔚就開始他在蔣軍宦海沉浮。
因為他紙上談兵的理論不錯,所以從這個時候開始,他乾的也都是參謀和幕僚之類的工作。
而隨後這個警衛師改編為第11師,林蔚任旅長,不過並沒有上任,後來被周至柔給代替了。
這也就是林蔚作為土木系“四大金剛”最為原始股的由來。
那個時候老蔣正處在人生比較重要的時期,除了各路諸侯看他不太爽外,黨內對他也是暴發戶般的眼光看他,比如武漢那頭的汪精衛。
所以老蔣在南京另立中央,直接把武漢那幫人都排除在外,1928年設立國民政府國防會議,下設行政院,國防參議院,參謀本部,訓練總監部以及陸海空總司令部,林蔚就在這個總司令部裡的參謀處當處長,這也就是他當辦公桌將軍的開端,隨後在1930年2月,林蔚就變成了參謀本部第二廳廳長,參謀總長相繼是李濟深,何應欽以及朱培德。
作為重要幕僚,林蔚乾的工作就是給老蔣出主意,中原大戰完事的時候林蔚就幹了一件事無情打壓了投降的西北軍部隊,總的原則就是“高官少兵”,也就是官給他當的夠大,兵嘛,那就是不能太多,一句話,讓這幫人換個徒有虛名。
比如梁冠英,比如孫連仲,都是路軍司令等職務,但是手底下沒幾個部隊,這種處理方法,讓老蔣對林蔚非常的滿意,又照顧了軍閥們的面子,又符合老蔣的心意。
換句話說,就是老蔣的軟刀子,其實老蔣在打這幫軍閥的時候別看坐擁幾十萬人打的挺熱鬧,其實都是背後在使壞,前面炮聲隆隆,後面就是分化瓦解,所以他在打紅軍的時候為什麼那麼吃力,紅軍是鐵板一塊啊,完全是兩個體系和系統,但是打軍閥就不一樣了,他們都是鐵渣。
而且林蔚這個參謀(長)並不是只看地圖的,而是每天琢磨怎麼給老蔣出主意和分憂,戰爭哪是打打殺殺,戰爭是人情世故,最重要的,就是老蔣說什麼都得支援,話還得說到老蔣前面去,這樣才能讓老蔣爽,就跟撓癢癢似的,容易達到最嗨的頂點。
而且啊,不光是打仗要有戰略眼光,這個當幕僚也得有戰略眼光,怎麼在老蔣身邊縱橫捭闔,而且老蔣本身就是江湖,這就需要江湖手段來辦事。
蔣軍中這樣的江湖高手很少,林蔚算是一個,剩下的就是隻會聽話而已。
熟知蔣軍江湖風雲的套路高手
所以按照這個規矩,在1935年軍委會設立銓敘廳的時候,林蔚就成了第一任廳長,這個是人事大權,他知道江湖規矩,知道老蔣的用人之道。
因為蔣軍其實就是各方實力派拼湊成的,各方也是拉攏人才,私自委任,到處都是將官,年齡不大都是一個校官,所以林蔚按照實際情況,在這年4月的時候,就搞了一個銓敘軍銜,這樣和職務軍銜走在一起,裡子面子全都有了,老蔣是相當的滿意。
按理來說這麼個幕僚應該是很貪心的,按照江湖規矩,在老蔣手下的“京官、幕僚、副職”都是無權、無財、無勢的苦差事,況且林蔚後來的職務可以說是千年副職,但是林蔚這人情商高啊,懂進退,不圖虛名,兩次把自己從上將名單上劃去;抗戰開始後,國民黨政府主席林森頒發給軍事委員會各部、廳、會主官一枚忠勤勳章,林蔚在批閱時,呈報公文將自己的名字刪去。
就是這麼的豪橫。
從這裡面看,林蔚簡直就是蔣軍系統裡的奇葩,按照蔣軍關係網的“三同”(同鄉,同學,同事)原則,這是混蔣軍江湖的充分必要條件,但是這個玩意還是有太多的弊端,另外拉幫結派這種事也有很多問題,所以林蔚這方面倒還真不是很江湖氣,到底也是格局的關係,他手底下啥人都有,也沒有個人勢力,但是他就幹一件事:他給老蔣拉攏各方勢力。
所以這也是他為什麼去哪都是副職和參謀長,主要是給老蔣幹溼活,或者是就是擺平各種事情,哪裡吃緊,哪裡就有林蔚,因為林蔚會平衡關係。
1930年,他隨何應欽任廣州行營參謀長。1937年,他隨徐永昌任石家莊行營參謀長。1939年,他隨白崇禧任桂林行營參謀長。1940年,他隨李濟深任軍事委員會桂林辦公廳副主任。
這些行營都是軍閥地盤,而林蔚,就是監軍的作用。
看看這個陣勢,明顯的就是背後勢力的掌門人啊,看時間節點,都是來者不善的意思。
這裡面分別是七七事變,桂南會戰以及與英國洽談反法西斯事宜。
林蔚每次的氣場也是莫名強大,喜怒不形於色,嚴肅深沉,戴著眼鏡又感覺人挺好。
而且說話很綿柔,沒有那種嗚嗚渣渣的樣子,人緣處得不錯,不像錢大鈞那樣太高調了。
1946年6月的時候,軍委會改組為國防部,林蔚成為國防部次長,為什麼?因為白崇禧是國防部部長,用他來調整和參謀總長陳誠之間緊張的關係。
但是真以為林蔚不搞關係嗎?
那肯定不是了,他和胡宗南以及湯恩伯關係都不錯,另外他也是陳誠的人,陳胡湯三大軍事集團他都有關係,這是他的“外援”,而他在接任侍從室一處當軍事大內總管後,他也就成了陳誠的線板子。
圓滑,事故,情商高,這就是林蔚的特點。相比於他和錢大鈞,完全是兩個不同模板。
但是他本人還是有侷限性的,因為他不怎麼打仗。
在抗戰時期,特別是在日軍準備南下的時候,林蔚的工作主要是就是和英國協商斡旋,聯絡作戰業務,基本都是頂層設計方面的工作,所以這也是我說他是辦公桌將軍的原因。
但是幕僚到底還是幕僚,作為當時遠征軍指揮機構的負責人,面對老蔣的微操,林蔚還是表現出了傳話筒的特性,搞得史迪威和老蔣倆人隔空對罵,遠征軍第一次作戰混亂不堪,因為他太知道老蔣的江湖規矩了,他寧可眼睜睜地看著打敗仗,也不會做出什麼違背老蔣的事情,所以當時遠征軍打敗仗,除了英國自己不給力外,蔣軍內部矛盾也是害苦了出國作戰的將士們。
搞關係和稀泥的高手
林蔚在1938年接替錢大鈞擔任侍從室主任的時候,對於侍從室第一處也有不同的理解:侍從室第一處我在錢大鈞一文中做過介紹(侍衛長為保護老蔣身負重傷,事後解釋卻遭遇冷落,錢大鈞:我冤枉),這裡不做贅述,錢大鈞主要是負責老蔣的生活起居,雖然工作也幹,但是工作效果始終突破不了對於老蔣的待人接物,而林蔚對於侍從室一處的工作,主要是體現在他對於戰爭形勢的謀劃,這樣一比,馬上分出高下。
林蔚簡直就是把錢大鈞拍死在了沙灘上。
關於軍機大事,老蔣一歪頭,林蔚直接就能說上話,這個功力,一般人做不到。
另外就是他搞關係但是不形成勢力,在老蔣眼裡,他就是一個無所貪求、無所爭、無派系、絕對服從、竭誠盡忠的蔣軍奇葩。
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走江湖總要有派系,林蔚這個關鍵人物在關鍵地點,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一個圈子,據說叫“官邸派”,顧名思義,就是老蔣旁邊的人,這個圈子的人都是什麼人?
小蔣兄弟,陳布雷,圈子不大,就是很有用,連陳誠都找林蔚幫忙,當年陳誠在東北搞得那裡雞飛狗跳,老蔣大發雷霆,林蔚也給老蔣吹了枕邊風,這才消了氣。
陳誠都是這樣,其他將領更是如此。
在1946年1月的時候,作為軍政部政務次長的林蔚開始開始籌備整軍計劃企圖瞞天過海,這個整軍其實就是後來人們所瞭解的軍改師,也就是各種整編師就這樣的出現了。
按照這個計劃,把軍改為師,師改為旅,旅轄兩團。另外就是把編余軍官集合起來,人放在軍管區裡,從軍管區裡再重新徵兵,重新組建軍隊,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目的,就是在談判的時候使花招罷了。
同樣,在1946年軍委會改組為國防部,準備效仿美國。
縱觀歷史上的每一次編制改革以及人員調整,都會牽扯極大的利益,早先時候黃埔內部派系尚能夠平衡關係,但是到了1946年,當初的這些人翅膀都硬了,內部小團體層出不窮,另外就是桂系做大。
這裡面有一些道道需要說明一下。
根據方案的規定,陸海空三軍最高統帥就是總統,參謀總長是最高幕僚,但是按照國防部的組織畫線,參謀總長是要歸國防部部長管轄的,擔任參謀總長的陳誠哪能看得上桂系的白崇禧,倆人是誰也不對付。
所以林蔚只能搞了一個和稀泥的辦法,就是在編制線上多畫了幾條線,改了國防部系統表,也就是參謀總長一條隸屬線直達總統,另一條線指導線到達國防部。
所以,部隊到底聽誰的?這個就很彆扭,其實就是架空白崇禧,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就很難受。所以還得找美國人做解釋說明。
美國人解釋完,按照這個情況就可以這麼理解:國防部的職權就是掌握政策,說白了就是個議事協調機構,包括軍事預算、要人力物力、辦理工業動員、 人力動員、組織戰地民工等各項業務,而掌握實際兵權的則是參謀總長。
這一下,老蔣和陳誠到底是舒服了,解決了問題,白崇禧還吃了悶虧,老蔣和陳誠咋看林蔚咋順眼。
另外最有意思的還不是這個爭權,老蔣的外號有很多,之前是委員長,校長,後來是花生米,還有蔣光頭,但是黨內他是總裁,結果這一年黨內選總裁,CC的陳果夫居然還比老蔣多一票,這事換誰誰都會嚇一跳,林蔚趕緊去找陳立夫,然後說服CC的計票人谷正綱,讓這倆人再投老蔣一票,這才讓老蔣完美勝出。
這種事林蔚沒少幹,在1948年選副總統的時候,老蔣就想幹掉李宗仁,人選都想好了,就是孫科和程潛,倆人資歷老,但是沒實力。
所以林蔚就在參謀本部裡面強烈支援程潛,其實有時候吧,結果不重要,但是行動要很真誠,這也是林蔚始終得寵的原因之一。
另外就是出名的黃維兵團了,黃維是怎麼出名的這事還得從陳誠從一地雞毛的東北迴來下野後,代理參謀總長的林蔚說起,當淮海戰役開始時候,十二兵團本來就被白崇禧控制,對於兵團司令白崇禧當然不能讓胡璉來當,另外何應欽也是從中作梗,白崇禧也是不蒸包子爭口氣,胡璉就是不行,逼得林蔚沒辦法,一邊找白崇禧,一邊找養病的陳誠,這才把黃維變成了兵團司令。
所以,黃維就因為這個兵團出名了。
可是持續的失敗讓林蔚產生了自殺的念頭,在陳布雷自殺後,林蔚也是相當的抑鬱,他對宋希濂說:
國民黨幾百萬軍隊,都是二十多年積蓄起來的精華,現在幾乎被他們完全殲滅了。局勢敗壞到這個地步,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挽救?他們提出的和談條件,實際上就是叫我們投降,有什麼和談可言?我自當幕僚以來,很少攜帶手槍,現在我把手槍隨時佩帶在身,準備萬一被抓住,我就了結了自己……”
從這句話上看,他又純粹又頑固,而當湯恩伯出賣他的摯友陳儀的時候,他只勸說了陳儀悔過,卻沒有向老蔣求情。
與陳布雷一樣,林蔚對老蔣始終是勤勤勉勉,在敗退臺灣後,他被晉升為二級陸軍上將,他甚至還去境外撫慰和編遣潰散的海外蔣軍。
1953年後,林蔚身染重病,久治不愈,1955年,林蔚病逝於臺北,老蔣親往弔唁並明令褒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