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搭載的一架F-35B地中海墜毀,這是英國現有全部24架F-35中墜毀的第一架,同時也是全球F-35系列中第5次發生墜毀事故。有意思的是,這已經追平了F-22的5次墜毀紀錄。除此之外,俄羅斯蘇-57隱身戰鬥機的第一架量產型,也在2019年底不幸墜毀。這樣算起來,全球四款真正服役的隱身戰鬥機中,截至目前只有我國的殲-20沒有發生過墜毀等嚴重事故,儘管殲-20已經服役4年多時間,總數超過100架。因此,可以說殲-20是目前為止安全記錄最好的隱身戰鬥機!
2004年12月20日,美國F-22首開隱身戰鬥機墜毀先河。當時,隸屬美國空軍第422測試和評估中隊的一架F-22A,在起飛時意外失控墜毀。按照美國空軍事後的調查報告,墜毀原因是後勤人員對F-22A保養不當,以及飛行員在缺乏經驗的情況下,採取了不恰當的處理措施。在事件發生之後,美國空軍意識到飛行員和地勤人員尚未做好批次接收F-22的準備,因此特意加強了相應人員的培訓,這些措施使得F-22此後保持了5年的安全記錄,直到2009年。
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連續3架F-22A在訓練中墜毀,並導致兩名飛行員死亡。影響最大的一次發生在2010年11月,一架F-22A在完成訓練後失聯,事後分析認為,這與當時F-22A搭載的先進氧氣維護系統有關。當F-22在高空飛行時,會出現供氧不足導致飛行員昏迷的情況,這一度使得美國空軍對所有F-22的飛行高度作出嚴格限制,並在花費了數年時間和上千萬美元之後,才徹底解決氧氣面罩的問題。而F-22在2020年的第5次墜毀,則有些讓人摸不到頭腦。當時,3架F-22A、6架F-35A和4架F-16C正在進行聯合訓練,一架F-22A突然失控翻滾後墜落。事後美國空軍給出的調查結果是,在對F-22表面隱身塗層在進行維護時,由於地勤的錯誤操作,使得姿態感測器在飛行中提供資料錯誤,最終導致F-22墜毀,但拒絕更進一步的調查。
前後共5架F-22A墜毀,對美國空軍的影響很大。一方面,由於F-22已經停產,量產的187架F-22就是美國空軍的全部高階戰力,每損失一架,美國空軍就會無可挽回的削弱一點高階戰力。另一方面,每架F-22的製造成本加上平攤的設計成本,總價值超過2億美元,5架F-22A墜毀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就超過10億美元,這還不算飛行員和相應附屬裝置的損失。相比之下,F-35的墜毀情況,就更加複雜一點。
2018年9月28日,美國一架F-35B在飛行過程中,因燃油管路失效,飛機失去控制而墜毀,正式開啟F-35的空中墜毀紀錄。事實上,在此之前的2014年和2016年,美國裝備的F-35就已經發生過兩次事故,並導致一架F-35A和一架F-35B報廢。但由於2014年的那架F-35A是在起飛時發動機起火,2016年的F-35B是在空中起火後成功迫降,最後在地面因火勢過大損毀,因此並沒有將這兩架算成“墜毀”。
之後在2020年5月和2020年9月,美國又先後墜毀了一架F-35A和一架F-35B。前者事故狀況不詳,但比較有意思的是,這架F-35A與墜毀的第5架F-22A,都屬於美國埃格林空軍基地,並且兩無可挑剔起事故僅間隔4天。而後一架F-35B的墜毀,則是由於飛行員操作不當,在空中加油過程中與KC-130J加油機相撞,“體型嬌小”的F-35B當場墜毀,KC-130J則成功迫降。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美軍裝備的F-35中,共有5架徹底報廢,其中有3架從空中摔落。F-35與美國空軍“獨享”的F-22不同,是一款向美國盟友提供的“聯合戰鬥機”,而美國盟友裝備的F-35也發生了多起墜毀事故。
2019年4月9日,日本空中自衛隊一架F-35A在夜間訓練中失蹤,最終憑藉找到的部分F-35A垂尾部件,認定飛機已經墜毀。日方最後給出的事故結論是,由於飛行員出現“空間迷向”,導致飛機失控。但比較有意思的是,就在F-35A墜毀當天,日本國內報道了F-35A零件承包商之一的石川島播磨重工,在生產的民用發動機零件中以次充好,使用不達標材料的新聞。而這架出事的F-35A,恰好就是日本組裝生產的第一架F-35。從表面上來看,兩者並沒有直接關係,但日本此後的做法令人心生疑惑。日方不僅直接將事故原因歸究到飛行員身上,而且至今也未打撈這架F-35A,此後甚至放棄了好不容易爭取到的組裝F-35的權利,這些都使得外界一直議論紛紛,對日本航空工業造成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的。倘若再加上剛剛墜毀的英國F-35B,那麼F-35至今已在全球損失7架,其中有5架是典型的“空中墜毀”。
雖然F-22和F-35的墜毀數量不少,但都是在技術比較成熟的階段,除了經濟損失之外,對兩款戰鬥機的量產和服役影響並不算大。相比之下,俄羅斯蘇-57的墜毀,就足以讓俄羅斯航空工業痛徹心扉。2019年12月24日,距離第一架量產型蘇-57交付僅剩3天之際,這架生產編號為“51001”,代表蘇-57榮光的“01”號量產機,因飛控系統故障而墜毀。不僅使得蘇-57的量產時間整整延後一年(2020年底),也使得外界對蘇-57的效能產生了嚴重懷疑。畢竟蘇-57試飛持續的時間,已經是目前4款隱身戰鬥機中最長的,而且其第5架原型機在試飛中,還發生了一臺發動機噴火的事故。對於近幾年出口盡顯頹勢,蘇-57質量和規模又難以滿足俄羅斯空天軍需求的俄羅斯航空工業而言,第一架量產型蘇-57的墜毀,帶來了相當大的打擊。
相比之下,國產殲-20隱身戰鬥機在2011年1月首飛,於2016年小批次生產,經一定改進後在2018年批次服役。在前後7年的試飛階段,11架原型機沒有出現過墜毀事故,同時試飛效率極高,在首飛比蘇-57晚一年的情況下,量產時間比蘇-57早了近兩年。更重要的是,空軍目前裝備的殲-20數量已經超過100架,官方也報道稱,殲-20在服役過程中,先後執行了多次重大任務,但始終“0”墜毀的優秀紀錄。而殲-20能夠達到這種高水平記錄的原因,不妨從上述三種隱身戰鬥機的墜毀事件中尋找一些答案。
在上述F-22、F-35和蘇-57的墜毀事故中,可以很明顯地發現,地勤人員維護不當、飛行員操作失誤、先進技術不夠成熟是三個主要原因。事實上,F-22早期和蘇-57的墜毀,一般認為主要是技術不成熟,尤其是蘇-57的表現最為明顯。畢竟俄羅斯航空工業在上世紀90年代,遭到了近乎毀滅性的打擊,在發展蘇-57隱身戰鬥機時,對先進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實在是有心無力。雖然最終拼湊的蘇-57,已經儘量使用之前經蘇-27系列驗證過的技術,但高機動性和隱身效能疊加帶來的技術風險,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相比之下,美國F-22早期出現的小毛病,也同樣是由於冷戰後失去對手,被認為“過於先進”的F-22隱身戰鬥機發展受到衝擊,投入的資源直線下降。美國空軍雖然堅持生產了187架F-22,但其發展過程中受到的影響還是很大的。而國產殲-20的發展過程中,由於境遇截然不同,使得殲-20的發展完善有條不紊,大大降低了技術風險。
殲-20雖然在2011年就成功首飛,但早期的技術狀態與後期量產時截然不同。主要原因在於,成飛在殲-10A基礎上,先後推出了殲-10B和殲-10C兩款改進型號,使得原本應用在殲-20身上的大量先進技術,得以透過殲-10B、殲-10C進行驗證,既可以提高殲-10後期衍生型號的效能,又能降低殲-20的前期技術風險。事實上,在冷戰時期,美國與蘇聯戰鬥機的更新換代都是如此,只不過冷戰結束後,美國和俄羅斯由於各自原因,先進戰鬥機的更新換代節奏被打亂,這才導致其發展的隱身戰鬥機先後出現事故。
而F-35事故原因則是在另一個方面。理論上來說,在F-35大規模服役時,美國空軍對隱身戰鬥機的維護和使用,已有較為豐富的經驗,但在面臨F-15、F-16機體老化嚴重,外部壓力逐漸增大的情況下,美國各兵種換裝F-35的壓力都很大,無論是飛行員訓練、地勤人員培養,甚至是F-35後勤維護設施的建設,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現了混亂,最終在大量F-35湧入之後,連續出現事故也就可以理解了。相比之下,日本和英國出現F-35墜毀的情況,也同樣與製造和使用F-35經驗不足有直接關係。
實際上,F-22、F-35出現問題的最根本原因在於,美國在冷戰結束早期,其軍事實力相對全球各國呈碾壓態勢,這也導致F-22發展驟然放緩,F-35專案也雄心勃勃地試圖實現三軍通用,還要大規模出口盟友,這些都使得 F-35最終嚴重超支和延期。等到2011年殲-20首飛之後,美國空中力量又感受到了巨大壓力,試圖透過大量裝備F-35來提高戰鬥力,這種進度時快時慢、效能要求忽高忽低的混亂節奏,對美國軍隊造成了強烈的干擾,最終帶來了F-22、F-35尷尬的墜毀紀錄。
與美國航空工業相比,中國航空機構的技術水平雖然還有一定差距,但在殲-20的發展過程中思路清晰、目標明確,獲得的資源也較為穩定,因此最終的發展有條不紊進行。早期在面臨F-22的巨大壓力時,應用大量先進設計理念放手一搏,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卻是小心翼翼,除了透過殲-10B、殲-10C反覆檢驗之外。前期一直搭載來自俄羅斯的 AL-31F型發動機,直到國產渦扇-10最新改進型號,在殲-16上大規模裝備,效能、可靠性得到驗證後才搭載。這種大膽構想、穩妥推進的做法,既避免了早期設計帶來的巨大風險,也保障了殲-20得以順利服役。
此外,中國空軍及海航部隊,對飛行員和地勤人員的培養一直非常重視,投入的資源也非常穩定。事實上,國內從購進的蘇-27、蘇-30、蘇35戰鬥機,到國產殲-10、殲-11、殲-16、殲-20戰鬥機,墜毀的比例都非常低。即使是像殲-10這種理論上更容易出現問題的單發戰鬥機,實際事故比例也明顯低於各國空軍平均水平。這在國內空軍飛行員年訓練時間平均達到200小時,第三代戰鬥機總數早已超過1000架的情況下,是非常值得讚賞的優秀表現。
先進戰鬥機的效能,代表了一個國家航空工業的整體技術水平,而在役戰鬥機妥善率,則展現了一個國家空軍的實際戰鬥水平,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就目前來說,中國空軍從飛行員到地勤再到裝置保障的整體水平,已經處於歷史最高的狀態,各機構、各環節之間的配合也日臻完美,再加上設計、製造單位對戰鬥機效能和風險的權衡,最終創造了殲-20隱身戰鬥機“0”墜毀的優秀紀錄。這是對中國航空工業技術實力的實際驗證,更是對中國空軍科學演訓、鍛造精兵的最佳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