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有沒有用?在我看來,這是一個艱深晦澀的問題。
閱讀是文明的必由之路,這個俺明白。可是,所謂的“有用”,卻是一個難以釐清的概念。能夠“錢多多”,此為一用;道統範疇的出人頭地,也是大用;而寥落蝸居的識字之人,以文化學養為用來自我慰藉的也大有其人……這些五花八門的說辭,都有相當的擁躉。所以,有用沒用的,個人覺得真沒必要,也不好再去添亂。
不過,說到閱讀之功力,可以用不同的階段來分層,這個我覺得還是有道理的。
讀書的第一個階段是接受。不管是識字及文字意義的理解,還是篇章所敘的觀念皆如此。我們從文字中接受文明積澱的知識,並逐步建構起價值框架,或者是對錯的理念之類,當然還有人類一路走來堆積起來的各種常識和知識。關於這一層級的定性,想來是不需多說的。
接下來,在我們掌握了一定的知識,自我灌輸,或被灌輸足夠的倫常、世故以後,繼續的閱讀活動,如果您的確是在用自己的腦子去閱讀的話,必然就會偏離“接受”的軌道。
不僅是基於您自己建構的知識系統,可能還有理想化的價值理念與不太有序,裂變衝突總是避免不了的,矛盾的文字敘述會進入您的大腦,會擾亂您勞神費心營建的判斷系統,而那些幾乎是對立的各種理論、判識——很有可能是針對同一個事件、現象的觀點,會讓你無法用自己的座標去尺量、糾結吧?假如您真的能體會到這樣的困境,那麼,恭喜您,您的閱讀便進入了第二個階段。
這種時候,您能否把控自己的情緒好尚,能否把持住邏輯——也許是客觀、科學——層面的理性審視,是不是能夠脫離錨定在立場優先的思維,顯然就非常重要了。
在這個階段,您會發現很多事並不是非黑即白,很多人也不是單純的好與壞,很可能您所取捨的東西,遠達不到理想的好,而只能是更不壞的權宜之選。更糟糕的是,您可能不知道該怎麼選擇,您開始疑惑叢生。
這樣說有些抽象,我們不妨列舉尚古文人喜愛的《紅樓夢》來叨叨一下:您會選擇薛蟠做榜樣嗎?還是覺得王熙鳳的做派才是正選?又或是賈寶玉樂在其中的情趣生活更有意思?
當然,《甄嬛傳》裡面鉤心鬥角的勝利者也可能才是強者,有嗎?如果您真將宮鬥策略當作職場手冊,那顯然有點鼠目寸光了。您想過沒有?這樣的場景一直演繹下去,您的孩子,您孩子的孩子會面臨怎樣的“職場”呢?再有就是所謂的商場如戰場,以《孫子兵法》損毀市場法則,想到諸如此類的人際爭鋒和“兵者詭道”般的博弈,您會轉身內視自己嗎?會反省自己既有的,或者還堅持著的行為準則嗎?
當您不僅對現實世界有所追問,而且在讀書過程中,特別是閱讀虛構文學作品的時候,思慮所及不再停留在作品敘事裡,不再醉心於聚焦作家捏造的人物命運,而是像一個旁觀者那樣,靜觀自省,即便年過半百,依舊想著怎麼藉助他者(作家)經驗完善自身,而且,在翻開那些思想、理論哲思的宏論時,還有抑制不住的反駁神思,還有赤子般的疑問——哪怕是幼稚的疑問……我以為,這樣的模態,便可以名之為閱讀的第三個階段。
實際上,這一階段和年歲並沒有直接的關聯,休謨老師不足而立之年便寫出了這一階段應有的奇思怪想。
誠然,在下的這種分類有很大的隨性感悟色彩,但我相信,只有步入第三階段的人,才可以稱之為讀書人,就如子曰:堅信無疑的人不是讀書人,真正的讀書人總是滿腦子的疑惑。
因之,閱讀未必是快樂的。
儘管如此,但本人還是期望自己能夠躋身閱讀的第三個階段,成為真正的讀書人,哪怕胡思亂想地睡不著覺。
接受,追問,詰難和反駁,閱讀的三個階段,愛閱讀的人們,你們能做到嗎?想做到嗎?
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