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軍襲擾分隊進行大強度體能訓練。
一次險勝,催生旅屬藍軍襲擾分隊
“那次對抗,真的是險象環生!”如今,回想起自己和戰友作為紅方隊員參加的那次對抗演練,現任藍軍襲擾分隊分隊長李達仍印象深刻。
那一年,他們旅率先挺進某綜合訓練場,與火箭軍專業藍軍部隊交手過招。
說是紅藍對抗,可李達覺得,作為紅方的他們更像是在拼命抗擊,幾乎處處被動。
部隊剛抵達演練地域,正在受領任務的李達所用電臺就受到電磁干擾!不僅李達所在分隊,其他各作戰分隊也瞬間與“中軍帳”失去聯絡。幸好各作戰分隊反應及時,才避免了更大損失。
緊接著,藍軍的“轟炸機”又突然來襲。雖然官兵之前已對車輛、帳篷進行了偽裝,但是令大家沒想到的是,藍軍改進了偵察手段,原來管用的很多偽裝方法在新偵察裝置面前暴露無遺,最終導致這支發射分隊損失慘重。
“對抗演練中,絕大部分時間我們是在有線中斷、無線受擾情況下指揮控制部隊。其中有2次因指令無法及時下達,導致作戰行動失敗。”時任作訓科科長徐明說。
儘管如此,憑藉全旅官兵的群策群力與全力以赴,紅藍對抗演練結束後,該旅成為當年與藍軍交手的旅團中唯一勝出的單位。
凱旋時,該旅的營區沒有喧天鑼鼓,沒有鮮花掌聲。旅黨委一班人一到營區就召開復盤檢討會,將作戰籌劃不夠精細、指揮控制部隊方法不多、基礎訓練不夠紮實等4類10多個直指軟肋的問題擺到檯面上,形成一份《紅藍實兵對抗檢討式總結報告》。
一流軍隊設計戰爭,二流軍隊應對戰爭,三流軍隊尾隨戰爭。透過覆盤檢討,該旅從旅長到營連指揮員形成一個共識:必須從設計戰爭的角度入手,組建起一支常態化的藍軍力量,為各作戰分隊提供“狼”一樣的對手。
一場打造戰場“磨刀石”的行動就此展開。建就要真管用,該旅連走三步棋:一是領導牽頭,成立了由旅參謀長任組長、兩名副參謀長為副組長的藍軍襲擾分隊籌劃領導小組;二是精選骨幹,以作戰保障營為主體抽調尖子,組建起一支囊括全旅精銳的藍軍襲擾分隊;三是捨得投入,為分隊配置了六旋翼無人機、偽裝效果檢測儀等一批符合藍軍作戰特點的新裝備。
藍軍襲擾分隊隊員在無光情況下進行多型號槍彈結合訓練。
關鍵是要走出“藍軍不藍”的困局
藍軍襲擾分隊的成立,讓該旅各營連感到壓力的同時,也多了些猜測:藍軍襲擾分隊的戰鬥力咋樣?
數個月的強化訓練後,藍軍襲擾分隊“出招”了。該旅組織的紅藍對抗演練中,藍軍襲擾分隊最終完成任務,阻止了紅方導彈的發射。
首戰告捷,按說藍軍襲擾分隊應受表揚。但在覆盤時,一名旅領導卻用相當長一段時間來指出他們的不足。對這次演練中他們的表現,這名旅領導的話很重:“這場紅藍對抗,藍軍分隊沒有藍軍的味,像是右手在打左手。”
藍軍襲擾分隊建設方向該往哪裡走?時任分隊長夏禎祺思路漸開:建強分隊不是問題,畢竟隊員都是來自全旅的精兵強將,又加上持續強化訓練,戰鬥力自不必說。問題主要出在沒能用假想敵的思維來思考,沒能用藍軍應有的招式把紅方的戰鬥力潛能給逼出來。
第二次紅藍對抗演練時,藍軍襲擾分隊摔了跟頭。雖然藍軍襲擾分隊使用先進手段發現了紅方的通訊電纜並加以破壞,又對紅方進行電磁干擾,但紅方反制非常迅速。最終,以紅方身份參演的發射三營準時按下發射按鈕,成功完成發射任務。
對這一結果,藍軍襲擾分隊隊員覺得有點冤。因為前段時間,大家都在為消化吸收首次對抗演練的經驗教訓而“補課”。同時,把主要精力用在熟悉假想敵相關資料,試著用假想敵的思維來思考問題上。所以,這次紅藍對抗中,在使用一些新裝備上,他們有些瞻前顧後、左右思量。諸多“不適應”加在一起,才讓紅方佔了便宜。
結果已定,藍軍襲擾分隊隊員也無話可說。出人意料的是,覆盤會上,旅領導不僅沒有批評藍軍襲擾分隊,反而加以表揚。夏禎祺告訴記者,那時,藍軍襲擾分隊隊員才真正領悟到:比打敗紅方更重要的是要先“演像”藍軍,這樣才能給紅方提供正確的靶子,倒逼紅方練出戰時用得上的反制方法與能力。
隨後,在該旅安排下,一系列舉措相繼推開:最佳化藍軍襲擾分隊力量編成、武器裝備構成;建設完善配套的訓練場地,儘可能縮小對抗環境與真實戰場之間的差距等。目的只有一個:讓藍軍襲擾分隊更像藍軍。
此外,該旅著眼能力建設實效,為藍軍襲擾分隊建立和完善相關能力認證考核體系,並據此對官兵逐人考核、逐項認證,隊員持證才能上崗。
夜幕降臨,一場紅藍對抗演練悄然展開。趁著夜色,藍軍襲擾分隊逼近紅方宿營地。一番偵察分析後,夏禎祺對紅方目標進行標定,引導藍軍用遠端導彈發動攻擊。紅方發現情況有異,立即派人展開搜尋,同時啟用假目標並將發射裝備快速撤離……
面對眼前態勢,該旅參謀長李磊這時開了口:“藍軍襲擾分隊有點味道了。”
“說我們狡猾是對我們最好的評價”
“救了一個傷員,反轉了整個戰局。”提及那場對抗演練,藍軍襲擾分隊隊員和發射五營、六營的官兵都印象深刻。
不同的是,對藍軍襲擾分隊來說,這是他們對抗演練中的精彩一筆,在最後時刻實現“反殺”;而對於作為紅方參演的五營和六營官兵來說,這次演練卻是他們“深深的痛”。
那一夜,發射五營和六營的防衛力量徹夜未眠。為順利完成發射任務,兩個營決定聯手對付在暗處緊盯自己的藍軍。
利用兵力上的優勢,兩個發射營成功化解了藍軍襲擾分隊兩次襲擊,堅持到了天亮。
地平線上,晨曦微露。一輛車內,發射營的指揮員坐在電腦前,準備實施發射!
這時,一聲巨響,指揮所被摧毀!發起這次襲擊的是假扮成紅方戰士的藍軍襲擾分隊下士餘騰。
原來,藍軍襲擾分隊見偷襲沒有得手,又生一計。他們安排隊員餘騰潛入紅方區域,喬裝成紅方傷員躺倒在地。結果,餘騰被不明就裡的紅方人員抬到了距離指揮所不遠的醫療帳篷裡進行急救。
這時,餘騰暗中下手指示目標,引導藍軍遠端打擊力量完成對紅方移動指揮所的打擊。
時間稍長,紅方以為藍軍襲擾分隊都是喬裝打扮這樣的老套路,沒想到,藍軍襲擾分隊很快就用新招法給了他們致命一擊。
在一次合成訓練考核中,藍軍襲擾分隊控制了一處通訊樞紐,給紅方發射一營傳遞虛假作戰指令。一營官兵一時沒反應過來,結果也吃了大虧。
“藍軍襲擾分隊現在是越來越狡猾了。”考核結束,一營營長陳平平感嘆道。
“說我們狡猾是對我們最好的評價。”作為藍軍襲擾分隊“元老”的上士楊洪才似乎很滿意這樣的評價。他說,以前紅方對藍軍襲擾分隊的評價可不是這樣。
“藍軍襲擾分隊畢竟只是分隊,和專業的藍軍部隊沒法比。”該旅一些營連在與藍軍襲擾分隊交過手後曾給出這樣的評價。那時,藍軍襲擾分隊還“正長個子沒太長心”,與紅方對抗方式方法不多。
但是後來,藍軍襲擾分隊自己也開始說這句話:“藍軍襲擾分隊畢竟只是分隊,和專業的藍軍部隊沒法比。”但說這話時,藍軍襲擾分隊隊員已經多了一份理性與冷靜,目的則是為了強調作為藍軍襲擾分隊應該打出分隊特點,那就是要更機動靈活、會找軟肋、專打紅方要害。
在楊洪才看來,“沒有最狡猾,只有更狡猾”,甚至應該被視為藍軍襲擾分隊的立隊之本。
作為藍軍襲擾分隊籌劃領導小組組長,該旅參謀長李磊看得很透徹:作為戰略導彈部隊,其作戰地域和特點決定了面臨的威脅必然包括小股敵人的襲擾,尤其是在敵方各種遠端偵察手段無法奏效的情況下。
“我們的任務就是‘攪局’,讓紅方導彈打不出去!”對此,藍軍襲擾分隊隊員目標十分明晰,“做一條帶刺的‘鯰魚’,盡力攪活演訓場,達到練強紅方的目的。”
一次攻守對抗演練中,紅方發現藍軍襲擾分隊人員從一個方向突入,於是部署一支經過加強的機動分隊負責阻擊。剛一交鋒,藍軍襲擾人員突然撤退並調轉方向,破壞了這一方向的紅方陣地水源地。
“敵人,不應該只存在於眼睛裡,更應該存在於腦海深處!”這是一次對抗演練後,紅藍雙方溝通交流時,失利紅方官兵總結出的一句話。
這句話讓楊洪才突然想到了每次演練前,和戰友們一起絞盡腦汁找紅方軟肋的那種艱辛。他覺得, “能讓發射營的戰友意識到這一點,進而把大家磨礪得更適應未來戰場,正是藍軍襲擾分隊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藍軍襲擾分隊隊員實施暗哨伏擊訓練。王鈺田 攝
拋開面子, “鯰魚效應”才會越來越明顯
“有段時間,最難處理的是面子問題。”回憶起以前的經歷,楊洪才對記者如此說,“好在大家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並加以解決。”
一次與紅方對抗演練中,藍軍襲擾分隊下士周坤帶領小組炸燬紅方發射營的任務車隊後,急了眼的發射營官兵對他們窮追不捨。對被俘的藍軍襲擾分隊隊員,紅方官兵言語上有些冒犯,動作上也變得粗魯。
“這事得一分為二地看,一方面證明我們藍軍襲擾分隊任務完成得不錯,真給紅方造成了壓力;另一方面,也證明紅方真開始把我們當敵人了。” 儘管這個解釋在當時合情合理,但夏禎祺還是能感覺到藍軍襲擾分隊隊員的不安,畢竟是一個旅的戰友,這“仗”好打,但私下裡紅方戰友的面子掛不住啊!
“今天演練要面子,明天打仗丟裡子。”得知情況後的旅領導,立即來藍軍襲擾分隊為他們“做工作”:紅藍對抗就是要針鋒相對,你們只需要放開手腳打就行,打得越狠越準,就越是對旅隊戰鬥力的負責,越是對發射營戰友在戰場上生命的負責,“打得多了,大家習慣了,就不存在問題了”。同時,該旅及時組織各發射營連官兵就此展開討論,引導大家認識到這一問題的本質是“要面子還是要勝利”之爭,幫助大家撥開思想迷霧,鼓勵大家珍惜來之不易的對手和機會。
又一次對抗演練展開。夜襲紅方陣地時,藍軍襲擾分隊下士郝文浩和戰友負責控制紅方哨兵,為藍軍進攻開啟缺口。
發起攻擊時間已定。郝文浩正要行動時,發現紅方有幹部來查崗。略加思索,郝文浩和戰友還是動手了,並順利得手。
行動完畢,他仔細一看,“陣亡”的那名幹部竟然是自己之前的副連長李加森。
“為什麼在幹部查崗、我方人數相對較多時動手?”李加森問郝文浩。郝文浩給出了理由:查崗時,哨兵的注意力被你分散,而且時間不等人。
聽罷解釋,李加森擂了郝文浩胸口一拳:“你小子進步了啊!”“謝謝副連長理解!” 郝文浩開心地笑了。
上了戰場是對手,下了戰場是戰友。藍軍打法越刁鑽,紅方劍法越精熟。翻開該旅最近兩次的實彈發射任務總結可以看到:一次遠距離跨區駐訓暨導彈作戰流程檢驗發射任務中,隨機抽點的發射二營獨立組織指揮、測試操作、處置特情,最終完成發射任務;另一次,在千里機動執行某試驗任務過程中,面對全程設定的“敵特”襲擾、通訊中斷、裝備故障等特情,承擔發射任務的六營隨機應變,高效應對,圓滿完成發射任務。
“這些成績的取得,藍軍襲擾分隊功不可沒!”隨著藍軍襲擾分隊仗打得越來越“精”,名聲也越來越響。基地其他旅團也紛紛請他們當對手,發揮他們“磨刀石”的作用。
顯然,這條帶刺的“鯰魚”正在攪活更大的演訓場,這塊“磨刀石”正在磨利更多的“刀鋒”。(黃洋、馮金源)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