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洽瓜子漲價了,海天醬油漲價了,恆順醋業漲價了……如今,就連榨菜也要漲價了。
11月14日,核心產品為烏江榨菜的“榨菜茅”——涪陵榨菜公告稱,對部分產品出廠價格進行調整,各品類上調幅度為3%-19%不等,11月12日17:00開始實施,主要是因為原料、包材等成本上漲,以及最佳化升級產品帶來的成本上升。
漲價堪比“強心劑”。11月15日,宣佈提價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涪陵榨菜漲停,收盤價為35.44元/股,總市值大漲28.59億元。此前,其已連續三個交易日收跌。
三個月前,涪陵榨菜還表示“暫無提價安排”,公司會“審慎考慮提價措施”。
巧合的是,5月份的時候,涪陵榨菜透過定向增發募集資金33億元,發行價格為33.58元/股,鎖定期為6個月,11月18日就將解禁。
如果沒有提價的公告,此前認購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各大知名機構,很有可能在解禁時就面臨被套的局面。不得不說,涪陵榨菜此次提價趕上了一個敏感的時點。
01、頻繁提價背後
涪陵榨菜位於重慶市涪陵區,於2010年11月在深交所上市,是榨菜行業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其主打品牌為“烏江”,核心產品為榨菜,2020年營收佔比達87%。
從2008年至今,涪陵榨菜提價已經超過了10次,比貴州茅臺還頻繁。
不過,在這十餘次提價中,只有四次是直接提價,分別發生於2016年7月、2017年2月、2018年10月及此次,原因大體上都是原料漲價。其餘均為間接提價。
直接提價,是直接提升出廠價或者零售價,抑或兩者均有。光大證券研報指出,從涪陵榨菜的發展歷史來看,出於維持渠道利潤率的考慮,較少出現提升出廠價而不提升終端售價的提價策略。
直接提價可以刺激經銷商,從而推動銷量的上升,但是,銷量最終上升與否還得取決於終端消費者是否接受。
間接提價,常被稱為變相提價,公司透過縮小產品包裝而不改變產品價格的隱蔽方式提價。這種模式經銷商難以受益,因此缺乏動力,但是終端消費者很難察覺,因此接受度較高。
涪陵榨菜更多的是間接提價,這或許也是其“小心思”所在。
此次較為罕見的直接提價,也是其行業地位的顯現。涪陵榨菜在投資者互動平臺提到,公司作為行業龍頭,具有行業定價權,在同行業大肆低價搶佔市場、惡性競爭且不敢提價時,公司“敢於率先提價”。
從2010年上市至2020年,涪陵榨菜的營收從5.45億元增長至22.73億元,增長了317%;歸母淨利潤從0.56億元增至7.77億元,增長了1288%。
這其實也是涪陵榨菜被稱為“榨菜茅”(“榨菜界的茅臺”)的主要原因。
在包裝榨菜市場,涪陵榨菜的市場佔有率超36%,比身後的魚泉、六必居、高福記、味聚特合計的市場份額還大。
榨菜的上游主要是青菜頭的種植與收儲,而涪陵榨菜擁有一定的產區優勢。
不比白菜,青菜頭還是有點“嬌貴”的。9月播種,10月移栽,次年2月收割,不易儲存和運輸,若製作榨菜,收割後還得儘快放入原料窖池進行醃製。因此,榨菜企業一般都是在青菜頭的產地附近。
重慶涪陵是全國最大的青菜頭種植區,有“榨菜之鄉”的稱號,種植面積佔全國的46%,其餘產區主要位於浙江、四川及重慶其他地區。
涪陵榨菜的實際控制人為重慶市涪陵區國資委,在原料採購上,掌握著主動權,且具備一定的議價能力。光大證券資料顯示,2018年和2019年涪陵榨菜青菜頭採購量佔涪陵區加工用青菜頭的30%左右,佔企業收購量的75%。
無論是行業地位,還是產業源頭的優勢,都足以看出涪陵榨菜的“話語權”。從毛利率來看,涪陵榨菜比它的“火車搭檔”衛龍、洽洽、雙匯、康師傅高出不少。
提價之外,涪陵榨菜還在擴產。
5月份,涪陵榨菜透過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33億元。要知道,截至2020年年末,其總資產還不到40億元,這幾乎相當於“募了個自己”。
從此次募集資金用途來看,公司仍在新增產能。涪陵榨菜現在的總產能是20萬噸,但公司2020年的銷售量不到16萬噸。
02、一家不差錢的公司
雖然忙著漲價和募集資金,但涪陵榨菜其實“不差錢”。
自上市以來,公司不曾發行債券,也沒有有息借款,一直保持了“0”借款的記錄。
這一記錄的保持,與涪陵榨菜的銷售模式密不可分。公司以經銷為主,但比經銷商更強勢,普遍採用先款後貨的經銷方式,基本不存在賒銷情況。每年僅有少量應收賬款,回款效率高。2020年,公司的應收賬款週轉天數僅為0.25天,位居整個A股的第13名,甚至比茅臺回款還要快。
截至2021年9月底,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只有8%,負債總額為6.47億元。其中將近一半是無息的應付賬款和預收款項,也就是對供應商和經銷商的佔款;另一半則是應付職工薪酬、應交稅費等,都是沒有利息的良性負債。
因此,公司的資金還是很充沛的。截至9月底,賬面上躺著32億元的貨幣資金、超過20億元的理財產品,合計佔公司總資產的70%。
儘管手握大把資金,涪陵榨菜依舊面臨發展的瓶頸,最直接的表現就是“提價”不靈了。
2018年10月,公司對包括80g鮮脆菜絲在內的7個單品提價10%。當年,公司的毛利率與淨利率分別達到56%和35%,均上漲7個百分點,但是這種情況並沒能持續。
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的毛利率雖然維持在57%,但是淨利率卻下滑至26%。淨利潤僅有5.04億元,同比下降17.92%,為上市以來利潤下滑最“狠”的一次。這一利潤水平,比2018年同期還低了一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收入增速放緩的同時,公司的產品賣得愈發慢了。
截至2021年9月底,公司存貨餘額達到歷史最高值,4.82億元。存貨週轉天數139天,連續三年保持上市以來的高位。
導致這一窘境的原因有三個。
第一,主業存在明顯的天花板。榨菜畢竟是小眾消費品,根據歐睿資料,2019年包裝榨菜市場規模約為67億,未來五年複合增長率為8%。
也就是說,涪陵榨菜作為龍頭公司,即便是繼續擠佔其它品牌的生存空間,想要保持2018年27%的高增速,也並不容易。
第二,新品增長乏力。
2014年開始,涪陵榨菜也開始走上多元化之路,尋找新的增長點。在先後推出蘿蔔和海帶絲品類後,涪陵榨菜又在2015年斥資1.29億元,收購了四川惠通食業有限責任公司100%股權,進入泡菜市場。
新時代證券研報顯示,泡菜市場規模約為榨菜的10倍,但是蛋糕大不一定吃得下。涪陵榨菜泡菜業務的進展並不樂觀,在經歷了頭兩年的快速增長後,便進入沉寂。近三年,泡菜業務收入平均增速只有3%,低於榨菜的增速12%。
目前,公司的業務結構仍是榨菜為主,泡菜為輔。榨菜對收入的貢獻呈現上升趨勢。2021年上半年,榨菜產品佔收入比重高達89%,而泡菜、蘿蔔產品對總收入的貢獻不足10%,顯然新品類無法挑起大梁。
第三,營銷燒錢,吞噬了利潤。
涪陵榨菜的傳統銷售渠道主要位於一二線城市的線下市場,自2019年起,涪陵榨菜砸下重金開始做渠道下沉,試圖向三四線市場要增量。公司銷售辦事處從37個增加到81個,銷售人員從300多個增加到500多個。
2021年前三季度,涪陵榨菜銷售費用高達5.19億元,同比增長84%,佔總營收的比重,從上年的16%增至27%。但是由於增收情況並不明顯,大量的營銷反而吞噬了公司的利潤,導致公司的淨利率波動下滑至2017年的水平。
貴州茅臺將稀缺性的故事講得很美好,可以不斷提價,而且不擔心核心產品的銷量。涪陵榨菜的秘訣則在於,儘管頻繁提價,且每次漲幅可觀,但金額並不大,使用者難以察覺,容忍性也高。就這樣,不經意間培養出了一個悶聲發大財的“小茅臺”。
參考資料:
《深耕渠道做增量,上行週期再啟航》,光大證券
《品牌、產品、渠道齊發力,共築行業護城河》,川財證券
(除單獨標註來源外,以上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作者 | 雷彥鵬 王一涵 編輯 | 劉肖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