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亞洲時報》11月6日發表文章稱,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加速並超過預期,這主要是得益於中國在製造業領域的技術轉型。
文章認為,中國未來增長的關鍵在於生產率的提高。中國現在佔世界製造業的三分之一,併購買了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工業機器人。第四次工業革命技術(自程式設計工業機器人、配備自動駕駛汽車的“智慧”城市、“智慧物流”和其他人工智慧驅動的計劃)有可能在未來十年改變這個國家。而且目前全球已安裝的5G基礎設施有70%都在中國,這為生產力的突破創造了先決條件。
除了技術層面外,中國的人才隊伍也相當龐大。文章指出,中國過去40年的增長動力來自於城市化,生產力低下的農民遷往城市,成為半熟練的產業工人。僅憑這一點, 中國從1993年至2020年間,實現了10倍的人均GDP增長。
而接下來隨著半熟練產業工人的子女上大學的人數越來越多,中國的人才素質還會進一步提高。在50歲的中國人中,只有2%的人擁有大學學歷。但在30歲的中國人中,這一比例為27%。據報道,現如今大多數高中畢業生都渴望接受高等教育,這其中有三分之一將學習工程學。
文章還提及了最近席捲全球的能源危機,表示因動力煤短缺而導致的電力短缺,只對中國第三季度的經濟增長產生了輕微的抑制作用。當中國採取緊急措施後,煤炭價格迅速開始暴跌,目前能源危機最嚴重的時期已經過去,這應該會使第四季度的GDP得到提振。
文章認為房地產市場是對中國經濟至關重要的一個因素,但中國政府已經下決心擺脫對它的依賴。一個重要的潛在趨勢是,房地產領域的投資正在轉向製造業,2018年年中至2021年第一季度,房地產行業的投資額一直高於製造業的投資額,但從2021年第二、三季度起,工業貸款規模開始拉昇,並超過了房地產貸款。
文章分析稱,隨著時間的推移,房地產對中國GDP的貢獻率會下降到15%至20%左右。中國將在西部和中部城市進行更多建設,並釋放出大量土地用於建造更多低成本公共住房。未來20年,中國預計每年將吸收1500萬農民移居城市,並平均為每個人在住房和基礎設施方面投資20萬美元,即每年3萬億美元。
文章還提到,投資一直在中國GDP中佔據很高的比例,但是在第三季度,投資反而成為了GDP的累贅。可儘管如此,第三季度仍然出現的高增長表明,中國消費者具有很強的韌性,他們並不在乎房價的下跌。與此同時,9月份中國對外出口量同比增長了31%。
文章總結說,當房地產出現低迷時,中國想到的是透過民營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增長來加以抵消,這背後反映出中國提高生產力的長期努力。面對危機,中國首先將投資轉向製造業和服務業,其次是培育第四次工業技術革命,而不是房地產。但由於工業投資和新技術具有長期影響性,因此中國經濟的整體增長率不太可能在明年之前就顯著回升,而是會有一個十年左右漫長的過程。
《環球時報》10月31日也曾刊文指出,未來中國經濟將進入一個以消費驅動的穩健增長時代。透過打擊壟斷,取消課外補習業務,阻止投機者在房地產領域囤積居奇等舉措,政府將為中國家庭提供負擔得起的教育和住房,並大大減輕其經濟壓力,加上不斷增漲的工資,這給國內消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消費市場,同時一二線城市房價將下降10%到20%。
相比之下,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政府的系統性官僚作風和黨派鬥爭導致經濟立法進展緩慢,更糟糕的是,美國的財富越來越多地流入大型科技公司和華爾街,而在其他行業辛勤工作的大部分勞動者的生活將變得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