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不想吃,也吃不動,一般表示脾胃氣虛;
能吃,飯量不小,但是容易餓,一般表示有胃火;
能吃而不想吃,一般多有脾胃氣滯而不虛;
中醫講,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一傷,百病由生。
今天,分享給大家一個補益脾胃的方子。
藥方組成:人參、茯苓、白朮、炙甘草、生薑、大棗。
用法很簡單,上藥加水煎煮,飯前溫服。
功效:補中益氣,顧護脾胃。
通常有的患者會有食慾不振的情況,這是因為脾氣虛弱不能很好的運化五穀,消化不動,嚴重的還會造成胃脹、反胃、噁心、嘔吐的情況。
此方可補氣健脾胃,對於脾胃氣虛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人參 味甘,氣微寒,性溫,歸脾、肺經。
《本草綱目》中說,人參能“補五臟六腑”“治療男女一切虛證”,可見人參對氣虛症是有明顯的滋補作用。
人參是最著名的補氣藥,可大補元氣。人參因其根頗似人形而得名,歷史上也有不少關於人參的神話,這點我們要辯證看待。人參是醫者常用的補益藥,可用來補益五臟,益氣補肺,生津寧神。
最好的人參是野山參,但由於長期濫採濫挖,已經瀕臨滅絕,現在市面上的人參大多是人工栽種的。一般而言,家庭日常使用,生曬參比較適宜,這種人參沒有經過蒸制,直接曬乾,性質柔和,藥力也沒有損失,但平時用來補氣,不可多用。
茯苓 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胃經。
茯苓味甘能補益中氣,味淡能通利九竅。中氣得補,於是心脾之氣充實;九竅通利,從而邪熱自解。心脾之氣充實了,就會消除憂愁煩悶等不安情緒;邪熱解除了,那麼胃脘部扭結疼痛、煩躁悶滿、咳嗽喘逆、口乾舌燥等症狀就得到了緩解。
另外,古人認為,茯苓淡利竅,甘助陽,是除溼的良藥,它有補益脾胃之氣,驅逐停積的水液,並生津導氣的功效。
其他幾味藥之前我也講過很多次了,這裡就不展開講了,最後簡單總結一下,此方是一個補益脾胃之氣的方子,對於脾胃氣虛的人來說,有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