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積澱,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統治者們設立了種類繁多的國家機構,因此官職名稱也浩如煙海。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官職——太子洗馬,你沒有看錯,它確實是古代的一種官職。搞笑的是,提到它不禁讓我們想起《西遊記》中的“弼馬溫”,一個飼養天馬的“神仙”,有人要問:“太子洗馬”會不會也是太子府中專職養馬的官職呢?
“弼馬溫”劇照
其實不然,這個官職最早在秦漢時期就已經設定,原來叫“先馬”或者“冼馬”,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知道哪一位後人手一哆嗦,下筆有誤,後又得到了官方的承認,正史中就變成了現在的“洗馬”了。需要強調的是,字形雖然有所改變,但讀音儲存了下來,還讀xian,所以小夥伴們以後看見了,不要讀錯哈。
作為莊重嚴肅、代表政府威嚴的官職名稱,“太子洗馬”總是顯得格格不入,很容易讓人產生歧義,鬧出笑話,歷史上就有類似的小故事。
明朝時期,楊守陳任洗馬一職,有次請假回家途中到達一個驛站,驛丞不清楚他的職務大小,接待時就問楊守陳說:“你的官職是洗馬,那一天能洗幾匹?”楊守陳答道:“勤快時能洗的多一些,懶惰了就洗的少。”過了一會兒,驛站下屬報告說有一個御史馬上要到了,驛丞催促楊守陳讓出住處,楊守陳說:“我先住著,等他來了我再讓也不遲。”等御史到了後,原來是楊公的門人,驛丞這才知道楊守陳是個大官,於是立刻跪拜謝罪,楊守陳也沒有和他計較。
“太子洗馬”這個官職到底有多大的權利呢?
其實“洗馬”的主要工作一說是輔佐太子,教授太子政事、文理知識,級別為從五品,俸祿五百石;另一說是在馬前馳驅之意,為太子的侍從官,太子出行時為先導。可見,這個官職權利還是很大的,不論是輔佐太子,還是侍從官,都是太子的近臣。要知道太子可是儲君,一旦登基為帝,近臣的地位和官職就水漲船高,權利也會隨之增大。而且,並不是隨隨便便的人就能做“太子洗馬”的,只有能力與德行並重的人才可以勝任,比如唐代名臣魏徵,清朝洋務大臣張之洞等都做過洗馬一職。
唐朝名臣魏徵畫像
可見,古代的官職名稱確實很有文化內涵,有史書中常見且傳承至今的的,如丞相、刺史、縣令、侍郎等;有隨隨便便取名字的,如負責養牛的叫“牛人”,負責抓捕罪犯的叫“不良人”,負責養魚抓魚的叫“魚人”等等;還有類似“洗馬”的奇葩官職,如“專操大臣”負責軍隊閱兵的具體事務,“宇宙大將軍”是南北朝時期的一個封號,“銀牌天使”負責出使外地等等。
五千年的華夏曆史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政府官職只是其中一粒小小的水滴。同樣,我們的漢字字義也隨著歷史的延伸發生了很多變化。況且中華文化本身就是民族大融合、大發展的結晶,諸如“太子洗馬”這種看似另類的官職也夾雜著少數民族文化的成分,因此以後看劇時,再聽到遇到另類奇葩的官職不要再驚訝了。
(閱讀有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哈。關注小學生,讓我們一起知歷史,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