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句老話,叫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在危難的時刻更會見證人心,錦上添花並不難,難得是雪中送炭。人是情感生物,這一特點並不受國家、地區的限制,所以即便是不同的生長環境,也可以在接觸的一刻就產生命運的羈絆。今天就來講述這一段跨越了國界的報恩之行,一位主人公是朝鮮元首金日成,而另一位主人公則是中國的烈士張蔚華,兩人之間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故事要從20世紀初開始講起,朝鮮當時也已經陷入了被日本侵略的境地,為了活命,金日成的父親金亨稷帶領著家人們背井離鄉,從朝鮮來到了中國東北地區。但是逃亡的日子也潛藏著危險,東三省當時已經被日本侵佔,會大肆搜查偷渡的朝鮮人民,沒有居住證的他們只能一路上躲躲藏藏,膽戰心驚。他們居無定所,一旦有風吹草動就立刻轉移,漂泊的他們輾轉來到了吉林撫松縣,而在這裡,他們遇到了自己的恩人。
金亨稷在機緣巧合之下結識了張蔚華的父親張萬程,當時張蔚華的母親生病,金亨稷借治病的機會進入了張家,因為兩人都對書法頗有研究,張萬程和金亨稷相談甚歡,在得知他當前的困難時主動伸出援手。在他的幫助下,金亨稷終於取得了居住證,他十分感激張萬程的幫助,平日裡對於張家的事情非常用心,一來二去,兩家人就熟悉起來了。
兩家人來往密切,孩子們也成為了好朋友,金日成和張蔚華一同在學院裡讀書,一同回家,平日裡形影不離,兩個人相互陪伴走過了少年時光。時間一年又一年過去,金亨稷因思慮過重而去世,但是兩家人的關係並沒有因此而消散,兩個孩子在成長中友誼更加深厚。
金日成與張蔚華在一定程度上有某些相似,兩人的國家都遭受到了侵略,金日成不得不離開家鄉,張蔚華也看到了中華大地的生靈塗炭,兩個少年人心中都有著報國夢想。金日成率先了解到了共產主義,在他的帶領下,張蔚華也接觸到了許多共產主義思想。但是張萬程並不想讓兒子走危險的人生道路,希望他能接手家族生意,走一條比較安穩的路。在父親的勸說下,張蔚華妥協了,他開始學習經商,而金日成則開始了自己的革命事業。
幾年後金日成不幸被捕,在張家父子的周旋下,他最後獲救了,但這次事件似乎點燃了張蔚華心中壓抑已久的革命火焰。雖然父親依舊持反對態度,但是這一次張蔚華先斬後奏,他偷偷離家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負責地下工作,父親尋人無果,後來才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結果。張蔚華為金日成提供了許多幫助,尤其是花費重金購置一批手槍和彈藥送給了他,而這也是朝鮮軍隊的第一批武器。張蔚華曾想和金日成一起上前線,但是金日成考慮再三拒絕了,而這也是兩人的最後一次相見。
金日成的身份特殊,日本人一直非常注意他的訊息,而張蔚華在工作中被一名叫鄭學海的朝鮮人出賣,他因此被捕入獄。為了從他口中得到有效的資訊,日本人對他刑訊逼供,十分殘酷,但他即使痛苦萬分也絕不說一個字。後來他被莫名釋放,張蔚華才覺察到自己是個誘餌,日本人想利用他釣出金日成,他心中翻江倒海,痛苦又愧疚。最後他選擇了服毒自殺,並在臨死前偷偷傳遞訊息給金日成,而這一年,他才二十五歲。
金日成得知此事後悲痛欲絕,之後歷史的齒輪慢慢轉動,朝鮮建國後這件事一直在他心中壓抑著,但茫茫人海,何時何地才能找到張蔚華的後代呢?
終於在1985年,金日成得以見到好友的孩子,不僅親自接待了他們,還全程陪同遊覽朝鮮各地,要知道這可是一國元首都不一定有的待遇。金日成和張蔚華的友誼跨越了國界、時間和生死,這是那段戰爭歲月中永不消逝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