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2年,曾國藩完婚之後,歐陽凝祉留在曾家半年,專門教他寫文章。
歐陽凝祉的方法只有兩個:多讀書和多思考。雖然簡單,但是很實用。曾國藩遇到不能理解的,就去請教岳父,兩個人經常在一起討論。“懸牌批責”這樣的恥辱,並沒有擊垮他,反而使他更加激勵自己,一定要成功。
在歐陽凝祉的指導下,曾國藩終於開了竅,學識突飛猛進。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他去長沙考試,成功考上了秀才。
第二年,歐陽凝祉透過他的關係,讓曾子城去長沙的嶽麓書院讀書。嶽麓書院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宋朝的文學家和理學家朱熹,還有明朝的心學大師王陽明,都曾經在嶽麓書院講課。那個時候的嶽麓書院,比現在的清華北大還出名,在書院裡讀書的學子,大多都能考上去當官,最差的應能混成有名的鄉紳。
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四十多歲才考上秀才,他清楚自己沒有本事再往上努力了,甘心在家裡當個私塾先生,勤勤懇懇的教書育人。他的四個弟弟,都是他父親教出來的。
曾國藩到了嶽麓書院之後,謹記著岳父歐陽凝祉的教誨,不但刻苦,而且讀的書還很廣泛。由於他被“懸牌批責”,所以不少同學都歧視他,但他並不在乎同學的歧視,依然埋頭苦讀。
他苦讀到什麼地步?
在嶽麓書院,有一份文獻資料,是曾子城的同學回憶錄,文章是這樣寫的:……曾子誠晚上讀書非常刻苦,有蟲子飛到他的臉上,他都覺察不出來,連書院的老師都覺得他是個奇人,還拿他作為全院師生的榜樣,說他“天道酬勤”,這樣刻苦努力的人,有什麼理由不成功呢?……
也就是說,曾國藩晚上讀書的時候,有蚊蟲叮在臉上都不知道,那種全神貫注的刻苦精神,連老師都佩服。
曾國藩在嶽麓書院讀書期間,接觸到了儒學和理學,還有王陽明的心學,特別是那本《傳習錄》,對他的影響很大。王陽明的心學,其實是理學和儒學的進一步昇華,講究的是心以致用,凡事用心,講究是的是“致良知”,就是要遵守自己的本性,透過“格物”來看淡一切眼前的事物,排除任何事物對自己的干擾。
在嶽麓書院這一年的時間裡,他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他立志要成為像朱熹和王陽明那樣的一代大儒。
人要是立志,朝著志向努力,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成功。
曾國藩開始博覽群書,不再拘泥於那些死板的書籍,什麼雜文趣談,名人專著,他都看,而且看完之後,還寫下自己對書本的領悟。
嶽麓書院是湖湘學派的基地,當時很多在北京做官的湖南人,回到湖南之後,都會去嶽麓書院走一走看一看。就像現在的那些名人回母校一樣。他們在鼓勵學弟們努力讀書的同時,還會向學弟們灌輸自己的一些思想。
在當時,代表湖湘學派的人,是一個叫唐鑑的理學名士。唐鑑又名鏡海先生,是湖南善化人,也就是現在的長沙市郊區一帶。他的父親唐仲冕,曾經擔任陝西布政使。他考上進士之後,就進入翰林院。他的理學思想受到道光皇帝的認可,所以在北京的名氣很大,身邊圍了一大幫湖南的文化人。
曾國藩心想,要是有機會拜在這位唐鑑理學大儒的門下,進一步學習理學的知識,那就好了。可是現在,他只是一介學子,連見唐鑑的機會都沒有。
但是他看了那麼多理學和心學這兩門課程的書之後,他對王陽明倡導的“心學”,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漸漸悟出了一些想法,他把那些想法歸納成了十三條規矩,用來約束和激勵自己。
第一條:主敬。意思是每天的外表要整齊,臉色莊嚴嚴肅,不和別人嘻嘻哈哈地玩耍。時刻心靜如水,遇到事情不能慌亂。
第二條:靜坐。就是每天都要靜坐一點時間,仔細想一想今天學到了多少知識。
第三條:早起。每天按時起床讀書,絕對不賴床。
第四條:讀書不二。就是一本書沒有讀完,絕對不讀其他的書,做到讀書專一的好習慣。
第五條:讀史。不是讀歷史書,而是類似於現在的複習功課,就是每天把以前讀過的書,再圈出幾個重點出來,再讀一遍。
第六條:謹言。就是不亂說話,更加不能隨便評論同學和老師。
第七條:養氣。調養氣息是一種鍛鍊身體的方式,就像我們做課間操一樣。
第八條:保身。就是懂得保養自己的身體,不能亂吃東西,暴飲暴食,而且不能因為貪玩去做一些危險的事情。就好像有些同學為了表現自己有本事,去做一些危險的動作,結果不小心釀成大禍,使自己變成殘疾人。
第九條:寫日記。每天堅持寫日記,寫一天中做了哪些事,受到多少教育,有什麼感悟。
第十條:日知所亡。每天知道自己還有多少多少知識沒有掌握,列出學習的時刻表。
第十一條:絕無忘所能。每個月必須要寫幾篇文章,然後找老師和同學幫忙看,讓他們提意見,再根據他們的意見去修改。
第十二條:作字。就是練字,每天堅持練字寫書法。
第十三條:夜不出門。晚上不出門玩耍,以免影響自己的學習。
曾國藩的這十三條人生規矩,具有很深的哲理,能夠使一個人養成很好的習慣和性格,受到後世很多人的推崇。
他在嶽麓書院的學習態度,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稱讚,大家都由歧視逐漸變成佩服。當他把文章拿出來給大家看的時候,大家都積極地提意見,到了後來,大家都沒有意見了。為什麼呢?因為他寫的文章越來越好,超過了很多人的水平,大家根本挑不出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