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天不降大任,自造”小任“。
前幾日和一個婦產科大夫聊生孩子買待產包的事。
她做了將近8年的婦產科大夫,自己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她建議我不要買奶粉和奶瓶。
“可是聽說前三天產婦是不出奶的,如果沒有奶粉和奶瓶,她不是吃不上飯嗎?”
“給它用小勺子喂點水喝就行了。因為奶瓶比媽媽的乳房好吸,如果它從奶瓶裡喝出奶,不餓極了,吸奶的積極性就不高,乳房更不容易出奶,那媽媽和孩子都要多受罪......"
哦,原來飢餓能迸發的求生動力,是我們的本能的原始的反應,我們剛生下來,還是小嬰孩的時候就有這種動力啊。
心理學上說,越是原始的越是本能的,越重要也越有力量。
我們要如何發掘自己本能的原始的力量?
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的一場演講的最後,連續多次的重申,強調:“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我們通常翻譯成”求知若渴,虛心若愚“。
可是我覺得字面的意思“保持飢餓,保持愚鈍”細細嚼起來也特別有味道。
古往今來,很多大家都在實踐著保持飢餓,保持愚鈍的信條。
民國貴公子李叔同,是著名的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
他才華橫溢,風流倜儻,冠蓋滿京華。
他曾經寫過《斷食日誌》,詳細描述其在虎跑寺斷食的食譜和斷食後的身體及精神反應。這次的斷食對他產生了極其深刻長遠的影響。
之後他更是專注做自己,捨棄榮華,剃髮出家,六藝俱廢,苦行持戒,成就一代高僧弘一法師。
刻意地保持著身體的半飢餓狀態,人體才能處在最佳的狀態。
餓了沒有心思做事,因為吃是本能;飽暖思淫慾,人是受慾望支配的,吃得太飽了人的最基礎要求一旦得到滿足,想法就開始多了。
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貪婪日盛,遮蔽了本心,就會陷在慾望的洪流裡,難以自拔。
現在流行的斷舍離就是對抗慾望,堅守自我。
一個天賦英才的人,都要刻意保持身體和精神的清醒,才能更清楚地自我認知和自我挖掘。更何況平凡普通如你我?
你是不是有一段時間想好好學英語,一口氣買了很多英語資料,喜馬拉雅上訂閱了很多很多的聽力資料。
每一次坐在書桌上,卻都要哀嘆迷惑,我要從哪一本看起,從哪一個節目聽起?
很著急,想在短時間內吃進去每一本資料,每一個節目。結果就是每一本書都翻開來看了幾頁,每一個節目的前幾個音訊後再無進展。
選擇越多,越無法安定。
反正我是這樣的。永遠貪多嚼不爛,嚼兩口沒了耐性,堅持不幾天計劃就索性完全泡湯。
其實一本書一支筆就可以好好地學英文,是我自己複雜化了。
我們這個時代,物質的過於豐富,不但沒有讓我們更快樂,反而越來越迷失和焦慮,就是因為初心已忘。
刪繁就簡,迴歸本心。這才是“保持飢餓”的真正緣由。
金溪縣的平民方仲永,五歲時就能寫詩,文采和道理都被人稱道誇讚,成為當地名人。
有的人花錢請方仲永作詩,所到之處,都被奉為上賓。他的父親以此認為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對於一個農民家而言,已經風光無限。
但他到了十二三歲,他的才能已經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傷仲永說明了後天努力的重要性。神童和天才,如果沒有謙虛的心態,自我感覺良好,滿足於天賦,不進取,就不能成才,甚至墮落為庸人。
天才尚且如此,更何況普通人?
我們上學的時候,爸媽經常誇我妹妹:“腦子雖然笨,但是努力。”替我弟弟開脫:“這個孩子聰明,就是不愛學習。“
妹妹永遠都覺得自己腦子不夠好用,她認為要想達到目標,必須比別人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行。她願意下笨功夫,不抱怨,不放棄,誰讓自己沒有天分呢。
弟弟不一樣,他覺得自己很聰明,他就是懶得做,要是真想做,憑他的聰明,什麼事做不好。
”自以為聰明“他給自己戴的光環,光環之下,掩蓋的是懈怠,懶惰。
弟弟至今一事無成,總是埋怨世道不公,時運不濟。而妹妹,並不是一個有大夢想的人,但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得穩,日子在很多人眼裡還是很幸福的。
笨鳥就是這樣先飛的。認定自己不比任何人聰明,才能靜下來體察自己的不足,把位置放低,心態放平,不斷地學習和吸收。
充實自己,提升自己,最終昇華了自己,成就了自己。
踏踏實實地實踐這個過程,只要一個基礎:保持愚鈍。
保持愚鈍是一種謙遜的心態,一個裝滿東西的水杯,再容不進任何新鮮。人也如此。
按孟子說的,我們刻意的苦心志,勞筋骨,餓體膚,空己身吧。
少吃多運動,沒事多讀書。天不降大任,自造”小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