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要靠手錶繼續贏?
在剛剛結束的天貓雙十一期間,Apple在京東的銷售額突破了一百億,成為了中國內地雙11消費節創辦以來,歷史上第一個銷售破百億的品牌。
而除了手機電腦產品,另外一個蘋果佈局七年的蘋果手錶產品線,同樣成為了消費主力。
今年蘋果最新發布的Apple Watch 7代也獲得了巨大的銷量。同樣,截至11月11日0點30分,小米可穿戴裝置全渠道累計銷量突破了200萬件,人氣火爆。智慧穿戴裝置以及成為了消費者選擇的一個新的市場,各家也紛紛入局智慧穿戴行業。
1、從時尚走向健康,“蘋果表”的蛻變
2021年,蘋果釋出了第七代Apple watch,伴隨而來的升級,除了更大的顯示面積,還有專門為殘障人士設計的一系列功能,蘋果一直想做的也不只是一塊表這麼簡單,Apple watch背後佈局的更是蘋果期待的下一代智慧終端互聯平臺。
在疫情期間,蘋果推了能夠全天監測血氧飽和度,目前來看,蘋果所正在佈局的Apple Watch更加偏向於關注使用者的健康,以健康為中心向周圍擴散,佈局運動,醫療等等領域。而隨著Apple watch 7代的釋出,從4代開始,蘋果在海外發布的egc(電子心電圖監測)功能,也即將迎來國行版本的更新。
與普通的手環類產品定位不同,Apple watch誕生之初,就更加具有時尚色彩。
無論是其顛覆傳統圓形錶盤開創了,方形錶盤的設計,還是之後推出了一系列的多彩錶盤設計,以及豐富的可替換錶帶,甚至還與運動巨頭Nike,時尚巨頭愛馬仕進行聯名,這一些列定位都在彰顯著Apple watch更像是一個面向於運動時尚的產品。
但後來市場證明,如果只是做出了一款售價高昂的方形電子手錶,並不能夠獲得市場的青睞。相反,類似於小米手環這種功能簡單,主打運動,售價便宜的產品則得到了更多消費者的認可。
蘋果公司也正是認識到這一點,在不斷的產品迭代過程當中,蘋果也逐步完善了手錶當中的運動與健康相關的功能,加入了步數,專門的健康app,心率感測器,血氧感測器等等。
正是隨著產品功能的逐步完善,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資料顯示,。2018年Apple watch的出貨量增加了22%,以37%的市場份額佔據了市場第一。
配合Apple watch的功能,蘋果也在其健康app當中更新完善了部分功能,使用者可以更直觀地看到自己的健康狀況,在心率異常時及時預警,為使用者提供客製化的醫療保障服務,女性使用者還可以藉助app進行經期管理以及備孕等等一些列功能。
Apple watch為蘋果推出的客製化醫療服務提供了硬體保障,收集使用者的資料,並且進行大資料分析,ai檢測,一些列的功能幫助蘋果鞏固了自己在智慧穿戴領域的市場份額,並且為其進入醫療領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越來越多的廠商看到了智慧穿戴裝置行業的新風口,開始逐步佈局智慧穿戴裝置。
2、智慧醫療,可穿戴裝置的下一步?
蘋果在硬體段完成了對於智慧醫療裝置的佈局,具有強大檢測能力以及算力的穿戴裝置為更好地提供個人客製化醫療服務提供了先決條件。
與此同時,各大廠商也開始紛紛入局。據訊息稱,華為已經獲得批准,生產腕部單道心電採集器,這一訊息意味著華為的智慧穿戴裝置也發展到從簡單的運動記錄到健康監測到新階段。從簡單的穿戴裝置邁入醫療器械產品的生產。
據IDC釋出的資料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的全球智慧可穿戴市場中,華為僅以6.7%的份額排名第四,但在國內市場,華為的市場份額為22.3%位居市場第一。
目前,華為開始在醫療器械領域上進行佈局,一方面是在為智慧穿戴裝置提供軟體以及硬體技術,而另一方面,更是意向透過智慧穿戴裝置開闢出新的賽道,佈局新的戰略發展方向。
“萬物互聯”是華為推出鴻蒙系統的主題,蘋果公司也在自己的產品佈局當中強調不同的裝置,生態之間的聯動。這些傳統的手機巨頭,都在硬體端開拓新的市場格局來幫助使用者串聯起自己的智慧裝置。
而其他網際網路巨頭公司嗅到了新的風口,同樣開始在其背後的智慧醫療產業進行佈局。
早在2016年,騰訊便陳粒了騰訊健康醫療,提供醫療雲服務以及腫瘤助手來幫助使用者解決其健康問題,從軟體層面運用大資料與網際網路服務使用者,華為除了硬體同樣也在軟體醫療雲服務,以及AI輔助診療方面佈局,協同自家的健康狀態檢測裝置更好地給使用者帶來醫療服務,百度投資東軟醫療,京東推出京東健康,阿里有阿里醫療等等。
據天眼查資料顯示,2020年醫療行業專利繼續攀升。各大網際網路巨頭在智慧醫療的佈局,必然會帶給國內的醫療產業帶來新的發展,給使用者帶來新的更為便捷的醫療體驗
3、科技的B面:無隱私不健康?
無論是智慧穿戴硬體的井噴式發展,還是各大網際網路公司藉助大資料以及雲服務推出智慧醫療服務,最終受益的都是使用者。
但其代價就是,使用者必須向科技公司奉獻自己的個人隱私資料,以此換取智慧穿戴裝置的資料服務。
比如Apple watch的心率檢測預警幫助了部分使用者預見了可能存在的心臟問題風險,並且及時地進行檢查,“防摔倒服務”的確幫助了許多老年人在摔倒的時候及時呼救,避免了悲劇的發生。一塊不起眼的智慧手錶,此時此刻,也許就正在挽救一個人的生命。
但是這也就意味著你無時無刻都在被科技公司後面的“雲平臺”監視著。
各大公司紛紛開始佈局醫療產業,會給我們帶來更精準地檢測心率裝置,曾經也許普通大眾不會在家裡準備一臺測量血氧的專業裝置,而現在僅需要一塊手錶,我們就能全天候地時時檢測自己的血氧,科技的發展讓我們越來越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也讓我們能更便捷地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況。
為了健康而讓渡隱私,值得嗎?我想很多使用者都會給出肯定的答案,可是當公司佈局智慧醫療的同時,又利用使用者的隱私資料與醫療企業達成生意合作的話,對消費者來說顯然是不利的。智慧醫療+智慧穿戴的佈局發展究竟能給使用者帶來多大利好,還是會給使用者帶來無窮的困擾,同樣是我們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未來到底是什麼樣的?
許多的科技公司開始思考,是不是透過VR串聯起的“元宇宙”能成為下一個網際網路的風口,卻沒有發現每天加班,熬夜,鮮少運動的使用者實然存在著對於健康監測,對於運動記錄運動提醒的需求。
未來會透過VR展現在眼前,還是集中於智慧穿戴裝置,很難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隨著各大公司的投入,大資料,AI,雲服務確實能讓我們享受到更好的更便利的智慧醫療。
也許,在不遠的未來,某一天我們或許不需要真正走入一家醫院進行體檢,只需要佩戴一塊手錶,開啟一個App,裡面就會有一個專屬於你的私人AI醫生,為你彙報你的健康狀況。
同樣,我們依舊需要警惕,在科技裝置無時無刻不在檢測我們健康的同時,我們應該怎麼保護自己的隱私,公司佈局智慧醫療與醫療企業合作又怎麼防止隱私洩露,政府又應該怎麼監管這部分使用者資料的洩露,都應該是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科技讓人嚮往,但背後的資料權力讓渡同樣讓人恐懼。
資料來源:天眼查,idc,counterpoint research,京東
圖片來源:網路
參考文章:
鋒見《華為悄然入局,智慧醫療戰場硝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