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墓葬文化一直都在中國歷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無論是皇權貴族還是達官顯貴,他們在死後都會被安葬在陵墓之中,並且還會有大量價值連城的陪葬品,而這些陪葬品則是人們寄希望在死後的世界也能安享富貴。
可是正是這些價值連城的陪葬品,引起了一些心懷不軌,內心貪婪的人覬覦,衍生出盜墓的職業,導致歷史上眾多的陵墓被毀損,許多價值連城的陪葬品流失海外,給國家乃至整個中華民族都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而今天我們要講的主人公也是一個盜墓賊,一位河北彈棉花的老漢,潛伏東陵十餘年,用自制鑰匙,差點把皇陵搬空。
那麼他到底是如何在不驚動眾人的前提下,悄無聲息地將皇陵搬空的呢?
老漢神秘身份
1935年,在河北東陵附近突然出現了一位年過五旬,彈棉花的手藝人,這位老人名為王紹義。
他外表普通,穿著樸素,行事低調。在當地人眼中,他不善言辭,平時也不怎麼主動和村裡人來往,顯得孤僻而又神秘,但他唯獨對當地的守陵人一反常態,十分熱情,這也是令當地很多人疑惑不解的地方。
誰也不知道,這位看起來十分普通的老漢,其真正身份並不簡單。
王紹義表面上是一位彈棉花的手藝人,暗地裡卻是一名盜墓賊。
手藝人的身份只是他的偽裝,他真實的目的是想盜取東陵皇陵裡面價值連城的陪葬品,以滿足其貪婪的慾望。
眾所周知,東陵附近有許多歷史上遺留下了皇陵,附近安葬著很多達官顯貴,陵墓之下埋藏著奇珍異寶自然數不勝數,因此惹來了不少盜墓賊的關注,王紹義就是其中一個。
王紹義是河北省承德市興隆人,據傳聞他年輕時曾經修過陵墓,所以對陵墓構造十分熟悉。
在20歲左右,王紹義就選擇加入了土匪的陣營,成為了悍匪馬福田的手下。
1927年,以馬福田為首的600多個土匪被奉系軍閥收編,馬福田因此也被任命為團長,王紹義則成了參謀。
當時正處於北伐戰爭時期,1928年,馬福田畏懼北伐聲勢的浩大,於是帶著部隊叛逃,一路跑到了河北東陵馬蘭峪。
在這裡,他原本計劃盜墓取財,可是沒有料到,國民黨第十二軍軍長孫殿英奉命率軍前去冀北一帶剿匪,馬福田率手下戰敗,被孫殿英殺死,他的手下只好倉皇逃竄,這也將他們之前的計劃打亂。
僥倖的是,王紹義躲過了一劫,藏到東陵附近的一個小村莊裡,從此過上了隱姓埋名的生活。
孫殿英在聽聞馬福田和王紹義在東陵附近盜墓的事情後,萌生了盜取東陵附近皇陵的念頭,這才有了讓世人至今都難以釋懷的“民國第一盜墓案”的發生。
潛伏東陵十餘年
1928年7月,國民黨第12軍軍長孫殿英以“剿匪”的名義,將乾隆皇帝的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東陵趁機洗劫一空,被人們稱為“東陵第一盜案”。
這件事情在當時引起一片熱議,很多人對此事都進行了猛烈的抨擊。
末代皇帝溥儀聽聞此事後,帶領皇室眾人向蔣介石告狀,怒斥孫殿英的無恥行徑,希望能嚴懲孫殿英。
然而孫殿英這人早就事先做好準備,他知道盜墓之後,肯定會有人舉報他的不正當行為,於是他用那些陵墓中得來的奇珍異寶賄賂上級各路官員,來達到幫助自己脫罪的目的。
最後孫殿英不但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反而被升職嘉獎,真是令所有人驚奇不已。
身為土匪的王紹義在聽聞這一事件後,眼見孫殿英如此明目張膽地盜墓,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制裁,還被加官進爵,原本就對東陵皇陵覬覦許久的他,更加肆無忌憚地將自己的目標轉向了東陵附近的皇陵,於是他開始了長達十餘年的潛伏。
初到河北東陵的王紹義,由於對當地地形和周圍的環境十分陌生,而為了能成功地盜取東陵附近的皇陵,他將自己偽裝成一名彈棉花的手藝人,用來掩蓋其真實身份,方便他平日裡私下行動。
他假意與當地的守陵人交好,時常在一起聊天喝酒,逐漸地將東陵附近以及內部的大致情況全部摸清,而且他還私下賄賂兩個看守皇陵的盜墓人,準備聯合他們一起開展盜墓的行動。
然而1935年,抗日戰爭爆發,日本人入侵中國,來到了東陵展開了大規模的燒殺搶掠行為,在這種情勢下,王紹義只好先行自保,再尋求盜墓最佳時機,可誰知這一等竟過去了十年。
自制鑰匙開啟陵墓
1945年8月15日,在日本終於向中國投降以後,國內局勢依舊動盪不安,東陵的守護和管理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真空”狀態,只剩下當地村裡的幾個守陵人在看守,王紹義知道他的機會終於來了。
這時的王紹義已經年過五十,可是他那顆盜墓的賊心在這十餘年間沒有一刻停止下來,反而越加膨脹,愈演愈烈。眼見機會終於送到自己面前,他馬上展開了盜墓的計劃,偷偷地將炸藥和盜墓的工具準備好,想要這次大幹一場。
盜墓的相關工具都已經有了,可是王紹義根據當時的局勢分析,僅憑自己一人是無法將皇陵全部盜取的。
所以在行動之前,他找到了當地村裡的守陵人之一的楊芝草,此人綽號“小諸葛”,鬼點子很多,也是一個土匪,還曾給日本人做過事。
在聽聞王紹義的盜墓計劃後,他覺得這是一次發財的機會,當即就答應加入這次盜墓行動。
為了能更快的盜取皇陵,楊芝草又找來了關會增,此人祖輩世代就是負責陵墓修建的,對皇陵內部構造十分了解,有了他的加入,這次盜墓行動一定事半功倍。
然而三個人的力量終究還是顯得太過渺小了,於是在之後的日子裡,王紹義等人私下裡四處聯絡昔日的夥伴和好友,在他們不懈的努力下,一支由100多人組成的盜墓團伙終於集結完畢。
與此同時,在關增會的指導下,王紹義憑藉著自己多年的盜墓經驗和技巧,打造出一把能開啟皇陵地宮石門的鑰匙。
為了確保這次行動能夠安全完成,王紹義想到了煽動張盡忠加入他們。
張盡忠曾經是八路軍15軍分割槽敵工部部長,參與過抗日戰爭,在附近名聲響亮。
於是他用陵墓中的奇珍異寶來誘惑張盡忠,而張盡忠也終究沒有忍受住金錢的誘惑,和王紹義同流合汙,加入了此次盜墓行動。
在盜墓行動開始前一段時間,王紹義和張盡忠等人用言語蠱惑當地的村民一起加入他們的盜墓團隊,聲稱:盜墓是因為皇帝就是所謂的大地主,如果不是皇帝無能,日本人不會入侵中國,所以我們不該留下皇帝的墓!
因此加入這次盜墓行動的人越來越多,有薊縣八區區長介儒、公安助理郭正、民政助理紀新,以及數位區幹,一共有上百名村民村乾和民兵組成的盜墓隊伍展開了這次的盜墓活動。
1945年12月22日,趁著漆黑的夜色,王紹義帶領著100多名下屬,偷偷地來到了清東陵。
在王紹義的指揮下,眾人首先挖開陵墓洞穴,用炸藥將陵墓的大門給炸開。
由於陵墓結構較為堅固複雜,幾乎每個帝王陵墓的石門都有四層,每層都是用一尺半厚的漢白玉大理石料製作而成,所以炸開一道門就需要耗費好幾日的時光,也就是說盜掘一座皇陵最少需要十天左右。
可是王紹義憑藉著特製的鑰匙,十分輕易地就開啟了皇陵的石門,為盜取皇陵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王紹義作為此次盜墓的領頭人,每進入一個墓室都是由他和張盡忠事先進行現場勘察,分贓的時候也是他倆人分得最多,餘下的再分給其他人。
為了謹防有人哄搶財寶,在進入陵墓之後,張盡忠都會拿著槍在旁邊監督。
在開啟康熙的景陵時,皇帝的棺木十分厚重,這群盜墓賊們直接用鋒利的斧頭暴力地劈開,而王紹義在一旁指揮著眾人開棺,剩下的人拿著火把,照亮棺內的情況。
棺內除了康熙的屍骸,還有一些價值連城的陪葬品。
他們把裡面的陪葬品掏空,然後將屍骸隨意拋棄在地上,康熙帝可能都沒想到,自己百年之後竟因為陪葬品而落到屍骨無存的田地。
在經過三天三夜地盜掘,陵墓中的陪葬品就很快就被洗劫一空。然而他們並沒有停止盜墓的步伐,在盜空景陵和定陵後,這夥盜墓賊又貪心地將目光轉向了妃圓墓、裕陵、慈安陵園等皇陵。
他們不管不顧地盜掘,將東陵附近清朝的157個陵墓全部洗劫一空,皇陵中數不清稀世珍寶也都被這些人瓜分一空,給國家造成了難以想象的鉅額損失。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可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麼大規模的盜墓行動,很快就引起了薊縣公安局的重點關注,並由此展開了大規模地緝捕盜墓賊的行動。
很多曾經參與過王紹義盜墓行動的村民和其他盜墓者眼見事情不妙,選擇自首的方式,希望減輕罪行。
可是王紹義和張盡忠兩個主犯在聽聞訊息後,馬上倉皇躲避,企圖逃避法律的制裁。
1946年2月,有6名參與過王紹義盜墓行動的區村幹部被逮捕歸案,同時被判處執行槍決,而剩下的參與過此次盜墓的村民只要坦白認罪的都被寬大處理了。
在盜陵案發生之後,國民黨在聽聞王紹義、張盡忠等人的所作所為後,北平軍統竟然藉此事為由,抓捕了東陵數十人,收繳了陵墓中的陪葬品有上百多件。
同時國民黨中一些心懷不軌的上層官員還想借此事離間兩黨之間的關係,汙衊共產黨在藉機開墳掘墓,中飽私囊,無中生有地詆譭我黨。
幸好當時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國民黨的陰謀沒有得逞。
1946年,主犯之一的張盡忠終於被軍統逮捕歸案,於兩年後在獄中病逝。
轉眼6年過去了,王紹義也沒能逃避法律的制裁,最終在遵化和薊縣交界的一座山中被專案組逮捕,並於1951年被執行槍決。
自此這段驚天盜墓案也終於畫上了句點。
以王紹義為首的盜墓團伙,共計有上百人左右,這次盜墓的規模遠超於1928年孫殿英盜東陵的規模,給東陵附近的皇陵造成的破壞可想而知有多麼嚴重。
可是有關王紹義盜墓團伙盜竊的寶物具體數目和下落,卻因為當初參與此次盜墓人數過多,瓜分贓物時間十分倉促,再加上當時時局動盪和國民黨收繳貪汙了不少奇珍異寶,並沒有具體的記錄,所以現在也難以確定當時王紹義等人盜取寶物的具體數目和下落。
而根據張樹庭供詞所言,關於張盡忠在康熙帝景陵盜出了稀世珍寶“九龍玉杯”後,在戰爭時期輾轉被賣到了北平,如今仍是下落不明。
雖然這場舉世罕見特大盜墓案件已經宣佈告破,可是被這夥盜墓團伙盜取的大量陪葬品卻不知所蹤,這不僅是我們國家的一大損失,更是中華民族的一大損失。
要明白這些陵墓中的陪葬品不但其自身價值連城,而且它們在我國考古史上有重要的研究和參考價值,可如今它們都下落不明,實在令人哀婉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