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代進化論的角度來看,生物從未停止過演化的腳步,人類也不例外,仍舊在不停地演化之中。
很多人會認為,現如今的人類就是演化的最終階段,也是最完美的狀態,但其實不然,人類的身體結構仍舊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其中最大的不合理就是:人類都是早產兒。
直立行走與早產
對於現如今的我們而言,直立行走已經是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事實上,直立行走對於早期人類而言就是一個生死考驗。
早在1000萬年前,人類還是樹棲生物,以四肢行走的方式生存。但隨著氣候的變化,人類祖先生活的地方氣候變得越來越乾燥,一部分種群追隨著森林的腳步,演化成了“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另一部分種群則被迫留在原地,適應乾旱氣候。
乾旱使得森林逐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稀樹草原環境,人類遠古祖先也從樹棲生活逐漸適應地面生活。
地面上不比樹上那麼安全,而且當時的人類還沒有站在食物鏈的頂端,仍舊有許多天敵,比如:恐貓就是當時人類祖先的天敵。
在這種情況下,直立行走能夠瞭望地更遠,能夠發現更遠處的天敵或者食物,有利於人類生存。
當然了,直立行走還有一個明顯的好處就是“節能”,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直立行走所消耗的能量只有四肢行走的黑猩猩的1/4,更加節能則意味著人類可以消耗更少的能量生存,或者是食用同樣的食物,人類可以生存地更久。
顯然,直立行走有利於人類的生活,所以這種身體結構被保留了下來。
既然如此,那為什麼說直立行走對於早期人類是一個生死考驗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孕婦和胎兒了。
我們知道,黑猩猩也能短暫地直立行走,但是觀看黑猩猩直立行走你會發現,它們走路的姿勢是一搖一擺,這主要是因為黑猩猩的盆骨較寬,以至於在行走時,重心無法維持在身體之間。
人類直立行走之所以不會發生搖擺,是因為人類的盆骨在演化過程中變窄了,而變窄之後的盆骨能夠使得人類直立行走時更加穩當,所以這種基因就被人類種群保留了下來。
然而另一方面,人類女性在生育後代時,盆骨的大小又決定了胎兒生產的難易程度,其中盆骨越大,胎兒的頭圍越小,人類生產就越順利;否則孕婦和胎兒的死亡率都非常高。
不幸的是,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不僅盆骨變窄了,而且人類的腦容量卻變得越來越大,這就導致孕婦和胎兒的死亡率顯著提升。
當孕婦和胎兒的死亡率提升之後,對於整個種群而言非常不利,將可能會導致人類在演化過程中自然滅絕。
那人類是如何突破這道考驗呢?
人類都是早產兒
按照現在的標準,懷孕40周才叫做“足月”,但科學家們發現,智人嬰兒的平均腦容量為1350毫升,妊娠期應該是21個月。
但是,人類的盆骨開口大小決定了胎兒腦容量最大不能超過385毫升,否則死亡率就會顯著提升。也就是說,如果懷孕21個月再生下胎兒,那麼胎兒將無法出生,造成母子俱亡,顯然這會導致人類的滅絕。
幸運的是,人類基因突變產生了“早產”基因,讓還未完全發育成熟的胎兒提前出生,此時的胎兒腦容量還未完全發育,骨骼也非常軟,能夠透過狹小的產道。
事實上,現如今也有早產孕婦,如果外界環境決定了只有早產的孕婦才能母子平安,那麼經過自然選擇之後,人類懷胎的時間還會更短。
儘管人類可以透過早產的方式讓胎兒順利出生,但是在100年之前,生育後代仍舊危險重重,仍舊有一些胎兒頭圍過大,或者母親自身條件不好,導致不少孕婦和胎兒在生產過程中死亡。
而且,由於人類都是早產兒,所以嬰兒剛出生後沒有任何求生能力,不像小馬小羊一樣一出生就能夠站起來,而且嬰兒的抵抗力也非常弱,100年前嬰兒的死亡率也非常高。但因為仍舊有足夠數量的嬰兒活到了成年,所以人類才沒有滅絕。
現如今,有了現代醫學的幫助,人們才可以透過剖腹產的方式降低孕婦和胎兒的死亡率;以及在疫苗和現代醫學的幫助下,提高了嬰兒的存活率,所以人類直立行走和腦容量過大帶來的負面問題,才最終得以解決。
由此可以看出,雖然人類身體結構存在著不合理之處,但不合理的身體結構也塑造了人類,而且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身體結構,只有能夠適應外界環境的身體結構,就能夠存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