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一吹,天一冷,就這痛那痛,雖然沒有嚴重到跑急診的程度,但足以影響心情。
冬天的腳步近了,張江悄悄出現了一種“網紅包”,朋友圈裡大家都在點贊:一個包,水煮到80℃,哪裡痛敷哪裡,剩下的藥水還可以泡腳、泡手,哈靈額!
這就是張江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三位“小中醫”研製的“活絡包”,遵循的是古書上記載的熱奄療法。
熱奄療法:藥物外敷療法的一種。使用時,將加熱好的中藥藥包置於身體的患病部位或身體的某一個特定位置(如穴位上),透過奄包的熱蒸氣使區域性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液迴圈加快,利用其藥效和溫度達到行氣活血、散寒除溼、祛風通絡的效用。
作為滑鼠手的重度“中毒者”,記者選擇了右手作為試驗物件。“小莊醫生”莊裴華把一個“活絡包”扔進養生壺,加滿冷水,5分鐘後達到80℃。撈出“活絡包”,將藥水擠出,“活絡包”不滴水就可直接敷在記者的右手腕上。
幾十秒後,記者就有了感覺:一股熱氣從敷“包”的手腕“爬”上來,連肩頸、頭頂都有了熱氣,僵硬的肌肉活泛了。
“感覺‘活絡包’冷了,就淋一些熱藥水上去,重複三到五次即可。”小莊醫生的手已經被藥液染黃了,她說:“沒關係,這個藥液可以防止手幹,相當於我給你治病,順便把自己也治癒了。”
嫋嫋藥香,滑鼠手舒服多了,身心也治癒了。
那麼,這個神奇的“活絡包”裡,究竟藏著什麼寶貝呢?一起看過來↓
主要成分:
透骨草
味甘辛性溫,祛風活血,舒筋活絡
味苦辛性微寒,通絡涼血,解毒消腫
味辛性溫,活血通經,祛瘀止痛
味辛苦性溫,溫經散寒,祛溼止癢
與記者一起治療的是家住玉蘭香苑的高阿姨,她說:“我年輕的時候在鄉鎮企業裡繞線圈,落下了手疾,又幹又痛還變形,忍了好多年,多虧了這個藥包,敷了一個多月,手痛好多了,連手上的面板都有血色了。”
在這裡,“活絡包”是一個藥方,高阿姨開到這個藥,“拿回家,一個包可以用三天,敷手、泡腳,非常好用。”
研製“活絡包”的三位“小中醫”,“阿萍”醫生龔秀萍、“阿郎”醫生郎正寬以及小莊醫生,都是張江社群衛生服務中心的針灸醫生。
“阿萍”醫生說:“針灸、燻蒸、火罐、三伏貼,在社群非常受歡迎,每天都有患者在門口排隊。”三位“小中醫”就尋思著,有什麼可以讓患者在家裡就能做的中醫療法,效果又好、又簡單不會有副作用?
“阿郎醫生”師從光明中醫醫院的名中醫齊昌菊,從理論到實踐,三個小夥伴決定從熱奄療法入手,“中藥熱奄包是一種傳統中醫療法,在《內經》中有記載。”反覆選擇配方,用了半年時間終於研製成了“活絡包”。
負責張江老年人群健康的孫秀華醫生,每個月都要和同事們一起進居委,組織健康沙龍活動,隨著四時變化,為老年人健康生活起居提供引導,建議四季飲食。孫醫生說:“去年12月推出‘活絡包’以來,深受社群居民歡迎。”
注意事項
1.溫度以耐受為度,使用時間和頻率適量,注意避免燙傷!
2.急性損傷後24小時內禁用。
3.面板有創傷破潰及面板病、感染者、不明腫塊或出血傾向者禁用。
4.面板易對草本、織物等過敏者慎用。
5.過飢、過飽、醉酒、生活不能自理者、嚴重的糖尿病、截癱、偏癱、脊髓空洞等感覺神經功能障礙的患者禁用。
6.孕婦的腹部及腰骶部禁用,其他部位慎用。
7.嬰幼兒、老齡者對溫度不敏感者禁用。
8.敷後汗出者,擦乾汗液,保暖,飲用溫水,以防風寒溼邪趁虛而入。
9.幹敷法5-6次,溼敷法3次之後需更換藥包,保證藥效。
10.其他不適合使用者慎用。
責任編輯 倪莉琪
來源 浦東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