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證專家:@是李剛醫生啊 | 三級醫院呼吸科主治醫師
世界肺癌聯盟倡議將每年11月定為國際肺癌宣傳月,11月17日為國際肺癌日。這項倡議旨在呼籲世界各國重視肺癌預防,提高人們對肺癌的防癌、抗癌意識,普及肺癌的規範化診療知識。
今年國際肺癌日,闢謠君攜手呼吸科主治醫生@是李剛醫生啊,掃清“肺癌”謠言,為大家的健康呼吸、健康生活保駕護航。
什麼是肺癌?為什麼需要重視?
肺癌是一種生長在支氣管黏膜表面的惡性腫瘤。
按照病理型別可以分為小細胞肺癌以及非小細胞肺癌。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又可分為鱗癌、腺癌、大細胞癌,這裡面惡性度最高的是小細胞肺癌。其次是腺癌、鱗癌。
肺癌有多可怕呢?
首先,它的危害程度高。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最新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肺癌新發人數81.6萬,死亡人數71.5萬,平均每42秒就有1個人因患肺癌而死。其死亡人數居我國十大癌腫之首。
其次,雖然早期肺癌能透過手術治療達到臨床治癒,但其早期症狀很不明顯,甚至沒有症狀,因此發現時通常已經是中晚期。
而晚期肺癌的癌細胞已經出現轉移,無法透過手術治癒,只能進行姑息性的治療適當延長生命。資料顯示,中晚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僅為16.1%。
正是因為肺癌危害性大、早期難發現、晚期難治療等特點,我們必須重視對肺癌的預防,時刻關注自己的身體,早發現才能早治療。
不抽菸或少抽菸就不會得肺癌嗎?
眾所周知,吸菸是肺癌的主要誘因之一。香菸燃燒的煙霧中含有超過7000多種化學有毒混合物,其中已經證實有70種可以致癌,這些物質包括尼古丁、砷、苯、甲醛等。
當人體長期暴露於香菸的有毒煙霧中,肺部的正常細胞就會發生變異,並且導致癌細胞形成。比如使細胞的DNA 鏈條斷裂,細胞將無法進行程式性凋亡,進而過度增殖。此外,香菸中的有毒化合物還會損傷肺部纖毛、抑制免疫功能等,這些都會加速肺部發生癌變。
那麼,不抽菸或少抽菸就不會得肺癌了嗎?
當然不是。
首先從發病風險上來說,無論吸多少煙,都會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上面提到菸草中含有的70種致癌物,這些物質吸入肺內都會造成損傷。即使每日的吸菸量很少,長期累積的危害卻不容小覷。另外,即使自己不吸菸,長期暴露在二手菸環境下,也會增加肺癌風險。
(點選藍字,瞭解更多二手菸知識[碰拳]電子煙能戒菸?電子煙沒有二手菸?快扔掉它,它正讓孩子染上煙癮)
其次,肺癌的發病是多因素作用的結果。臨床研究證實導致肺癌的因素包括遺傳因素、環境汙染、不良情緒等。
比如肺癌的家族性遺傳因素,大量研究表明,有肺癌家族史的個體比沒有肺癌家族史的個體患肺癌機率高出兩到三倍。
另外,廚房油煙、室內甲醛等汙染因素近年也越發被重視。
所以說,抽菸只是肺癌的主要誘因之一,但抽得少或不抽的人也不能掉以輕心,忽視肺癌罹患風險。
網傳憋氣法能檢測出肺癌?
近日網路上流傳著一種透過憋氣檢測是否患肺癌的方法,操作方式非常簡單,就是透過憋氣時間的長短來檢測肺部是否健康。網傳說法稱“正常人憋氣可以達到45秒左右,但如果肺部發生癌變,癌細胞會阻塞氣道,患者會因為缺氧導致憋氣時間變短”。
實際上,這種檢測方法缺乏科學依據。
首先,人體憋氣時間的長短,取決於身體對缺氧的耐受程度,但身體對缺氧的忍耐程度並不只在肺部,而是涉及其它多個臟器。
其次,憋氣時間短並不代表罹患肺癌。導致肺部缺氧的疾病有很多,一些常見肺病也可以導致缺氧,比如慢阻肺、支氣管擴張、間質性肺病等都可以影響肺部的通氣,所以憋氣法檢測肺癌並不準確。
目前,醫院採用影像學對肺癌進行初步判斷,常用的是胸部CT檢測。但想要確診肺癌,最好是病理活檢,也就是從患者肺部病灶內取出一塊組織進行病理化驗,這也是診斷肺癌的金標準。
闢謠君提醒,要想檢測肺癌,應該到正規醫院做專業檢查。不要相信任何偏方從而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
發現肺結節就意味著肺癌?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到醫院透過體檢預防疾病,在這個過程中有人發現了肺部結節,往往就覺得自己是得了肺癌,產生驚慌失措、恐懼異常、失眠焦慮等多種不適症狀,並要求醫生儘快安排手術。
但這其實是對肺部結節和肺癌的誤解。
肺結節是在肺部CT中直徑小於3cm的類圓形或者不規則形狀病灶。肺結節≠肺癌,CT篩查中僅有小部分肺結節存在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一般來說,6mm以下的肺結節是良性的,對身體不會造成很大影響,甚至沒有手術必要。但需要定期隨訪來判斷結節有沒有進一步增大。若出現進行性增大或血管穿行,就需要手術等手段干預。
所以說,不用談“結”色變,平穩心態、定期檢查才是正確之道。
身體出現哪些情況時要引起警覺?
對於肺部腫瘤在1cm以下的早期肺癌,治癒率可達90%,2至3cm的治癒率則為85%左右。因此,肺癌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生存率也越高。
然而難就難在早期肺癌不容易被發現,因此,對於以下三大高危人群,或當身體出現這些“小問題”時,一定要引起重視,定期、及時到醫院進行專業的肺癌篩查。
參考資料:
[1] 陳灝珠,鍾南山,陸再英. 內科學(第九版)[M]. 人民衛生出版社.
[2] 赫捷,李霓,陳萬青. 中國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 (2021)[J]. 中華腫瘤雜誌. 2021,43(3).
[3] Kanwal M,Ding X J,Cao Y. Familial risk for lung cancer[J]. Oncology letters,2017,13(2).
[4] What Are the Risk Factors for Lung Cancer?[EB/OL].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s://www.cdc.gov/cancer/lung/basic_info/risk_factors.htm.
[5] 肺癌三大高危人群 最好每年做CT[EB/OL].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health/2017-06/09/c_1121114376.htm.
[6] 專家談肺癌早診早治:相差1釐米治療效果大不同[EB/OL].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17-12/24/c_11221589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