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內鏡技術的進步和廣泛使用,越來越多的胃炎被發現出來。很多人都在自己的胃鏡報告上看到這兩個字,由此帶來一些不必要的焦慮、恐慌。
但其實「胃炎」是醫生在做胃鏡等內鏡檢查時,常常使用的一個術語,用於描述外觀異常的胃黏膜。它並不是一個診斷,也並不一定需要治療。
胃炎是否嚴重、是否需要治療,還是需要專業醫生綜合所有病情後才能做出判斷。
但胃炎的發生與飲食習慣有著密切關係,比如:不吃早餐、熬夜加班、暴飲暴食、無辣不歡等等行為,想要養胃,首先不能太“作”。
注意!應該杜絕這8條傷胃的壞習慣:
1、飲水不足:可能會導致肚脹、便秘,接下來出現痔瘡出血,還有一些人出現長期的腸道反應,會造成得癌症風險的增加。
2、長期吃垃圾食品:經常喝可樂、吃漢堡包、不吃蔬菜,體內缺乏維生素;同時胃腸道長期高熱量攝入,就會造成炎症性腸病。
3、暴飲暴食:胃有一定的容受性,暴飲暴食會出現胃部漲滿不適。還可能造成胰腺炎等更嚴重的問題。
4、不注意飲食衛生:可能會感染幽門螺桿菌(我國是高感染率國家),進而引起胃炎、胃潰瘍、胃癌以及淋巴瘤等疾病。
5、工作壓力大,過度勞累:工作節奏太快,胃裡面分泌胃酸,還有分泌胃蛋白酶的功能發生了一些變化,容易引起慢性胃炎。
6、濫用藥物:很多人濫用阿司匹林等解熱鎮痛藥,對胃黏膜產生損傷,也會引起慢性胃炎。
7、飲酒抽菸:酒精的大量攝入,直接對胃黏膜有損傷;吸菸很容易引起幽門約括肌鬆弛,膽汁反流。
8、作息不規律:正常人下半夜一兩點鐘,胃酸分泌最多,而經常性熬夜會打亂生活節奏,也會對胃產生損傷。
俗話說,胃病三分在治,七分靠養,日常做好七件事來“養胃”。
- 飲食規律:
①定時:早餐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7:00~19:00;
②定量:早餐、中餐、晚餐比例為3:4:3。
- 學會挑食:
①主食:少吃脹氣的豆類,胃不好的人每週吃粗糧3~4次,每次攝入30~60克即可。
②蔬菜:每天吃夠蔬菜300~500克,水果200~350克,少吃酸味。
③肉類:避開過於油膩,少吃加工肉。
- 正確看待養胃食物:
①白粥、米糊、麵條:有助於緩解功能性消化不良,不推薦糖尿病患者經常食用;
②蘇打餅乾:含有的鹼性成分可以中和分泌過多的胃酸,減緩燒心症狀。但對胃沒有實際的保護作用。
③南瓜:南瓜等橙紅色蔬果,可以補充身體維生素A,幫助細胞修復。
④酸奶:含有益生菌的酸奶對促進腸道功能有好處,但不能養胃。
⑤牛奶:牛奶可以緩解胃部酸脹感,其中的蛋白質能暫時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但胃潰瘍患者治療過程中,喝牛奶可能影響治療。
- 吃七分飽:吃飯時注意細嚼慢嚥,每餐吃七分飽即可,即胃裡還沒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有所下降。
- 飯後別躺:飯後立馬坐著或躺下,容易發生胃食管反流,最好站立或散步半小時,順時針按摩腹部10~20圈,但不宜做劇烈運動。
- 用公筷:聚餐時,建議使用公筷,不要互相夾菜。儘量在家中吃飯,少吃不乾淨的路邊攤和外賣。
- 定期體檢:常規體檢時,可透過碳13尿素呼氣實驗,有效監測幽門螺桿菌,一旦發現感染,建議進行胃鏡檢查。
總之,胃對工作時段、工作量都有自己的要求,吃太多、吃太晚或吃得不對,都會讓胃超負荷工作。一旦它不高興了,就會發出疼痛的抗議,所以我們要好好愛護我們的“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