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 | (完形高階班學員)
撰文 | 小軒窗(迪楊主創團成員)
審稿 | 小軒窗&琳珂(迪揚主創團成員)
“女人的一生,
青春可以被剝奪,
天真可以被剝奪,
母性永遠不會被剝奪。”
01
最初發現兒子的異樣,是在他幼兒園升大班暑假的時候,2017年。
不管正在做什麼,頭會不自主地往旁邊歪一下,伴隨著咧嘴、聳肩、甩手。最初一天幾次,後來越來越頻繁,嚴重時隔幾秒鐘就會有一次。
我抱著電腦查資料,發現兒子的症狀和一個醫學術語高度符合——抽動症。
網上是這麼說的:
抽動症,也叫抽動障礙,罹患病症的兒童、青少年和成人往往會發出和做出自己不想或不能控制的聲音和舉動。
病因和發病機制至今並不十分清楚,主要發生於兒童期,與遺傳因素、神經遞質失衡、心理因素和環境因素等方面都有關係。
我把網上能查到的資料、能買到的書,全看了一遍,尤其是看了其他患兒家長的治療過程、心得之後,我覺得,沒必要帶孩子去醫院了。
因為病因不詳,孩子年齡小,大部分情況下,醫生都不會採取治療措施,但通常會建議家長少給孩子一些壓力,或是調節一下家庭氣氛。
對於年齡較大或是症狀嚴重的,會採取電擊治療的方式,配合吃一些鎮靜類藥物。
既然如此,我不想我的兒子被人審視、評判,我相信這是一種時間能治癒的病。
02
跟網上許多患兒家庭一樣,我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給孩子的壓力太大,是不是對孩子的關注度不夠。
我給兒子請了長假,自己在家陪他,同時每天給他按摩、撫觸。
我跟他聊天,問他是不是控制不住自己。
兒子仰著稚嫩的小臉說:
“媽媽,我覺得我身體裡有個小怪獸在控制我,可是我打不過他。”
我說:
“等我們變強了之後就可以把小怪獸趕出去了。”
壓力是來自四面八方的。
家裡人不覺得孩子抽動是心理問題,他們責怪我太自以為是,說我不帶孩子去醫院會耽誤了孩子。
老公以各種理由不回家,回家了也對兒子和我不聞不問。他用逃避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排斥。
但我逃不了。
女人的一生,青春可以被剝奪,天真可以被剝奪,母性永遠不會被剝奪。
不上幼兒園之後,我天天陪著兒子,帶他玩遊戲、聊天,每天花很長的時間給他按摩身體,做撫觸。
過了一段時間,兒子抽動的頻率、幅度明顯變小。之前嚴重時,兒子會不受控地甩手,連飯都吃不了,到了寒假,基本看不出症狀了,偶爾會輕微地嘟嘴、清嗓子。
我高興壞了,覺得自己好牛啊。
就這樣,兒子雖然沒有徹底痊癒,但在我的悉心陪伴下,順利升入了小學,成績還不錯。
然而,去年5月底,他的抽動再次爆發,更頻繁、更猛烈。
我以為這次還可以用按摩撫觸搞定,可一個禮拜過去了,孩子沒有一點點好轉,並且,現在跟孩子聊天,他也不像小時候那樣什麼都跟我說了。
我意識到,這其中肯定有我不知道的原因存在。
對抽動症的大量理論研究讓我篤定:這種病肯定跟家庭環境脫不了干係,但到底是哪個環節出錯了,還是我哪裡做得不對,我理不出頭緒,這一點就算醫生也無法幫你診斷。
我開始學習心理學,瞭解越多,越意識到,這不是孩子一個人的問題,也不光是我的問題,而是我們這個家庭的問題,需要我們一家人共同來解決。
03
門“吱呀”一聲關上後,一個家裡面發生了什麼,外人無從知曉。
可家庭中那些隱秘的“結”,往往會透過弱小的孩子以病症的方式呈現出來,越小的孩子呈現的越直接。
順著時間溯流而上,兒子出生後,這個家裡第一次大規模的震盪,發生在他兩歲的時候。
曾經,我們是一個普通的三口之家。我跟老公都有穩定的工作,孩子被我們帶在身邊,日子過得平靜而溫馨。
後來,老公的妹妹投資了一個創業專案,開始頻繁向我們借錢,再後來,老公給他妹妹做擔保,又貸款了很多錢。
因為信任老公,所以我一直沒多過問。直到2014年7月,一個晴天霹靂炸響了。
老公的妹妹涉嫌詐騙,被抓進坐牢。老公也涉嫌其中,被警方調查後,雖然沒參與詐騙,但擔保貸款的錢都變成了老公的債務。
我稀裡糊塗像做了一場夢,夢醒後,無端端揹負了三百萬的債務。
老公要離婚,債務他自己承擔,我覺得錢可以再賺,孩子不能沒有爸。
於是我們賣掉了唯一的一套房子,傾家蕩產,四處舉債,像逃難一樣。
沒有住的地方,我又得出去賺錢,不得不把孩子送到離家一個小時車程的鄉下我媽家。
這期間,我基本沒回去看過兒子。
怎麼說呢,不是不想兒子,但我更不想面對我媽。
我媽的錢也被陷進去了,她恨老公一家、恨我。我沒辦法承受我媽那種語言攻擊,她跟我說話我就想撞牆。
我是逃了,可兒子呢?他經歷了什麼,承受了什麼,忍耐了什麼,什麼樣的種子在他心裡萌發,我不知道。
我自顧不暇,首要任務是活下去。
04
兒子在鄉下上了一年幼兒園,到中班時,我們條件稍微好了一些,正好又租到一間公租房,旁邊有一家價格可以承受的幼兒園,於是,我把兒子接了回來。
我跟老公依然要日夜工作賺錢,沒辦法,只能讓我媽跟我婆婆輪流來幫我們帶孩子,一人半年。
也就是在回來的第二年,中班升大班的暑假,婆婆回山東老家,我媽來接班後,兒子開始出現抽動。
這幾年一直反反覆覆。緩和期過後,又一波的爆發,出現在去年5月,那段時間,正是我媽跟我婆婆同時住在我家的時候。
兩個老人都很愛孩子,但她們自身的性格、愛孩子的方式卻截然相反。
我媽屬於那種霸道控制型的,說一不二,一點就著,她對我婆婆的厭棄、怨恨一點不加掩飾,像個機關槍一樣。
而婆婆呢,柔弱怯懦,對孩子呵護備至,要星星不會給月亮。因為自知女兒害了我們全家,因此面對我媽的指責也只能處處忍讓,經常私底下偷偷抹眼淚。
我那個年幼的兒子生活在怎樣的境況之中呢,一邊是幼兒時像媽媽一樣帶大他的外婆,一邊是無限接納寵愛他的奶奶;一邊是外婆的控制,一邊是奶奶的縱容;一邊是外婆對奶奶的攻擊苛責,一邊是奶奶對外婆的退讓隱忍……
他愛外婆,也討厭外婆;他可憐奶奶,卻又無可奈何。
他困惑、糾結、撕扯,最終讓自己變得身心偏離。
他是在代替我承受這份關係中的巨大壓力。
抽絲剝繭之後,我發現,我才是漩渦中的核心,我手中握著讓一切停下來的按鈕。
可是,我該如何去做呢?
留在我身上的成長烙印,要經歷怎樣的淬鍊,才能一 一抹去?
05
我是獨生女,家境還算不錯。
從小別人就對我說,你看你家就你一個孩子,將來所有的東西都是你的,你爸媽對你多好,供你上大學。
可我心裡想的是,如果我有個兄弟姐妹,至少還可以逃一下,可是沒有,一切只能我一個人承受。
我的父母是愛我的,但他們也有自身性格的缺陷,尤其是我媽,從小委屈大的,所以事事好強凌厲,沒被愛過,也不懂愛。
對於童年,我的記憶瑣碎,能回憶起的是許多個蒙著羞恥的片段。
我長得不難看,笑起來兩個酒窩。一次,一個我媽認識的人見到我說,你女兒成績好,長得又這麼好看,這兩個酒窩就值多少錢了。
我媽嘴裡嗤地一聲,“屁!值什麼錢。”
剛開始發育的時候,我聽見我媽對別人說,這死丫頭胸都開始大了。
我好想找個地縫鑽進去。我不知道我哪裡錯了,但就是覺得自己好像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
我大學畢業後,她要我立馬結婚。在她眼裡,我是不值錢的,不早點出手就沒機會了。她對我的另一半要求低得難以置信,只要能娶我,離婚的,瘸腿的,都行。
後來,我跟老公在一起了,父母居然驚訝老公條件那麼好,賺得又比我多,怎麼會跟我在一起呢。
的確,他們在經濟上沒有虧待我,身體上的暴力也不算多,但在心裡給我烙下的不配得與羞恥感,成了我日後揮之不去的陰影。
一直以來,我對我媽都是愛恨交織。曾幾何時,兒子所經歷的糾結、困惑、撕扯,也正是某一刻的我所經歷過的。
因為兒子,我開始去探索生命中最隱秘,也最核心的部分。
06
我看書、思考,當然,最直接的震撼是參加了心理學和內在成長的課程。因為後者直接帶我穿越認知,來到感知。
當時上完形「生命的覺醒」時,我第一個念頭是,這課我媽要是上過就好了。
在「生命的重塑」中,我跟一切舊的、壞的、傷心的告了別,從此刻起,我要修正自己的人生劇本,畢竟,我不是父母的續集,也不是孩子的前傳。
而後「生命的舞動」,在無我、合一的巔峰體驗中,我感到我的出生是被整個宇宙歡迎的,無關乎父母。我那麼美麗,值得擁有世間美好的一切。
一個人,要如何抹去成長中的烙印?現在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
那就是,透過不斷的自我成長,將分離的認知與感知糅合,讓新的體驗沖刷掉過去那些記憶中關於陳舊自我的背景。如此,你會發現,當再次面對相似的情境時,你的反應不一樣了。
就像前幾天,早上我錯把我媽和我一樣的手機當成自己的拿走了。我媽發現自己的手機不見了,用鄰居的手機打給我,劈頭蓋臉將我一頓罵,不到一分鐘的通話時間,我連插嘴的縫隙都沒有。
我本能地緊張起來,一種熟悉的感覺再次襲來。
可就持續那麼幾秒鐘吧,我立刻察覺到了自己的狀態。我意識到,她的咒罵是因為我讓她擔心了,她是害怕手機像以前一樣丟掉,並不是我犯了多大的錯。
於是我說,那我把手機給你送回去吧。到家開門的那一刻,我媽正在門口,氣勢洶洶地,見到我笑眯眯地看著她,彷彿剛剛發生的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她有點意外,有點無措,愣了一下,也嘿地笑了。
對一個成年人來說,向不完美的父母索愛,就像追著跌停股討債,只會讓自己更痛苦。
唯一的辦法就是,你自己改變。而後你會發現,周圍所有的一切,因你的改變而開始不一樣了。
07
兒子從發現抽動到現在,沒吃過一點藥,甚至沒帶他去過醫院。
因為愛家裡的每個人,年幼的他不得不在一種隱形的衝突裡求生存,他替我們揹負了太多。
幸好,這些年來,隨著我的改變,帶來了家庭關係的改變,他的症狀日益緩解。我相信,即使將來他依然有這個症狀,也是可以和平共處的。
上週發了個圈,字字由心而發:要把內在修補回來,必須經歷看似大逆不道的自我樹立,衝破束縛,讓自己完整。而只有完整的自己,才可能給出真正的愛,才有能力修補她的破碎。
忽然意識到,把自己重建好,也許這就是我存在的價值。
—END—
編輯此文的時候,淚水止不住地流。
看到小小的孩子為家庭承擔這麼多,
看到這位媽媽如此堅韌,
我被深深感動了,
也為完形拯救了一個又一個家庭深深感恩!
大楊老師說:
“心裡的痛苦,會透過身體的痛、麻、酸、脹釋放。”
我想,一個人巨大的心理壓力,
也是透過身體行為、動作展現。
一個有苦難言的小孩子,更是如此。
陳焰老師說:
“父母是為孩子遮擋風雨的屋簷。”
這位母親,
用自己本能的母性拯救了孩子,
托起了孩子。
母愛,
就是這麼平凡而偉大!
讓我們一起,祝福孩子!
也祝福全天下的孩子,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