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泰坦尼克號》演繹了傑克和露絲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很多人都知道,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兩人的愛情故事也有現實原型。但很少有人瞭解現實中“露絲”的故事。
露絲的原型名為海倫·丘吉爾·坎迪,不同於熒幕上的花季少女,海倫在登上泰坦尼克號的時候已然是一名53歲中年女子。在海難中幸運生還的她,本身是一名作者,她記錄下了當時在船上上發生的故事,將其撰寫為文稿。這篇稿子也是影片《泰坦尼克號》的原型。
遺世獨立的海倫
電影中的露絲出身落魄貴族,為了維持自身的貴族關係,在父母的壓力下嫁給了富商卡爾。海倫同樣家境殷實,自幼便接受著良好的教育,有著較高的文化修養。
由於自身的修養,海倫不同於同時期的女性,她們的心裡只有相夫教子,而海倫的思想更加獨立,敢於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業。
記者、作家、設計師等工作她都有涉及,並且深受女權思想影響,創作了《女人如何自力更生》一書。那時候的女權思想還沒有變質,不像田園女權一樣,每天打著公平的旗號要求特殊的優待。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此書受到無數家庭主婦們的追捧,一經問世便驚動全球,一度躋身美國當時的暢銷書榜單。
可這樣一位成熟獨立的女性,也有著一段不幸的婚姻。與“露絲”相同,出於聯姻的目的,海倫也在20多歲嫁給了一名商人,愛德華·坎迪。他們兩個一個是富家子女,一個是富商巨賈,看似門當戶對、天作之合。
但愛德華生性殘暴,固守自封,對海倫先進的想法和觀點都極其反對,有時候還會拳腳相向,海倫的婚姻裡充斥著爭執、家暴等元素。為了照顧兩個孩子的感受,海倫沒有跟丈夫離婚,她就在這樣的生活中忍受了十年。
十年之後,海倫終於忍無可忍,選擇了離婚,帶著兩個孩子自力更生。由於當時的社會也不認同婚姻離異,一位帶著兩個孩子的單親母親,寸步難行。
她當過記者,畫過設計稿,也寫過書,用盡了渾身解數,極力在社會上尋找立足之地。幸虧幼時受到的教育有所沉澱,她在作家這條路上小有成就,稿費足夠母子三人生活。她在設計師這一行業也頗有建樹,因為自己沒有足夠的資金開設門店,海倫只留下自己的聯絡方式,之後上門進行室內設計。
沒想到這種做法反而引起了貴族和官員們的追捧,她的生意雖然不多,但接觸的都是社會高層,拿到的薪酬也不低。甚至美國總統羅斯福也找過她,讓她設計一下第一夫人的坐席。
歷盡艱辛,海倫終於把孩子都拉扯大。之後兩個孩子各自外出打拼,她選擇獨自在歐洲生活。
1912年,她接到了一則來自美國的電報,上面說她的兒子遭遇了火車事故。海倫念子心切,購買了最近一趟去往美國的船票。這艘船的名字叫RMS Titanic,中文譯名泰坦尼克號。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當時的海倫還算富裕,兩個孩子都不用自己養了,剛剛發行的書也銷量不錯,因此拿到了一筆不低的稿費。估計是晚上劉皇叔給她託夢了,她咬咬牙買了一張頭等艙的票:我打拼了一輩子,就不能享受享受嗎!
登上船後,海倫身上獨立堅強的氣質以及出眾的文化修養,讓她在53歲的高齡成為人群的焦點。她的回憶錄中寫到,在船上一共有六個人追求自己。當然了,這六位也都不是傑克那樣的貌美少年,基本都是四五十歲的中年男子。
放到現在,海倫就是那廣場上最吸引老頭的領舞老太太,一曲酒醉的蝴蝶豔驚四座。其中海倫印象最深的兩個人,一個是商人休伍倫,一個是建築師肯特。他們兩個共同組成了影片中窮小子傑克的形象。
她推開了門,揮著青春,是一個人。長久以來,習慣了風吹雨打、經歷過人生百態的海倫,終於在輪渡上再次接觸到紙醉金迷的生活。
她的思緒突然回到了少女時期,回到了自己出嫁之前,那時她還沒遇到那個禽獸丈夫,還不需要整天想著把兩個孩子養大,還是一個整天無憂無慮的公主。她的腦海中迅速架構出自己與愛人的浪漫情節,幻想著自己還是一名少女,幻想著他們在船頭迎風飛舞。
是的,電影裡最為經典的那一幕,只能出現在海倫的幻想中。實際上,泰坦尼克號的船頭是禁止乘客進入的,那裡一直都有船員把守,就算是硬闖過去,在半路就得被攔下。
只有在這艘船上,海倫才能暫時拋下生活的重擔,放下對兒子的牽掛,忘掉這個社會對自己的不公。在這裡,她才可以回到無憂無慮的狀態。
黑白如彩色,醉生夢死,望梅止渴。海倫沉浸於泰坦尼克號的一切,燈紅酒綠、觥籌交錯,人們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在他們的言語裡,他們活成了自己最想要成為的樣子。
做過幾天生意,就可以說自己已經在歐洲建立了商業帝國;在工地搬過幾天磚,就可以說埃菲爾鐵塔是自己建的;按了幾下鋼琴,就可以說自己可以比肩肖邦莫扎特......虛偽的人們給自己編織出一副不適於自己的軀體,然後孜孜不倦、樂在其中地拼命飾演。虛構自己,吹捧他人,泰坦尼克號的頭等艙充斥著歌功頌德,到處都是和顏悅色。
最重要的是,在這裡,海倫有著許多追求者,這讓她意識到自己仍有著很大的魅力,再次感受到了青春。她深深地陷入到了這種純粹的愛情,這是她在失敗的婚姻中未曾感受到的。柔情似水,佳期如夢,海倫沉醉其中無法自拔。此時,泰坦尼克號也來到了有冰山的區域。
世紀絕唱,泰坦尼克
泰坦尼克號確實可以稱得上世紀巨輪的稱號,其號稱永不沉沒也是有底氣有依據的,但再高的配置也敵不過命運驅使、造化弄人。
電報員沒注意到那條關於冰山的資訊,瞭望員忘了帶望遠鏡因此無法觀測到冰山,船長也下達了一個錯誤的命令,讓泰坦尼克號的側面與冰山完全接觸。
有人把泰坦尼克號進行數字建模,並且做了一次模擬實驗,還原了當時撞擊冰山的場景。結果表明,在那種情況下,就算船長兩眼一閉,不管不問,讓船直接撞上冰山,泰坦尼克號都不至於沉沒。
用船的正面撞擊,損壞的只有船體前部的水密艙,滲入船體的海水也會被存在水密艙裡。船體材料的堅硬程度足以支撐殘破的軀體堅持到美國。
但可惜那時船長並沒有閉眼,做出了一個最具爭議的決定,也是為數不多能讓泰坦尼克號沉沒的決定:全速倒退、滿舵轉彎。
那時候,船身已經離冰山太近了,全速倒轉的引擎終究沒能拉下奔赴冰山的泰坦尼克,還把船身前進的勢能卸得所剩無幾。都說長痛不如短,如果船身速度足夠,可能就蹭過冰山,船身側面不會損到很大的損害,可速度降低之後,輪船不足以撞斷冰山的角,反而讓冰塊在船身上劃出一道極長的口子,船體進水嚴重,超過了水密艙最大負荷,釀成了悲劇。
船長經驗不足,電報員的麻木,瞭望員的大意,一個個失誤,一次次巧合,讓泰坦尼克號這一龐然大物隕落在北冰洋附近。
災難發生時,休伍倫第一時間來到海倫旁邊,給了她極大的安全感。休伍倫為她穿上救生衣,攙扶著她去甲板逃生,但海倫卻心繫肯特,執意回去尋找。
肯特見到海倫,再次把她帶到甲板,並且把她塞進了救生艇裡,出於紳士風度,他讓一旁的女人和孩子登上了救生艇,自己卻留在了船上。
海倫突然意識到這可能是他們見的最後一面,於是把兩個定情信物交到了肯特手裡,一個是帶有她母親畫像的象牙飾品,另一個是銀質的小酒瓶。在把海倫送上救生艇之後,肯特站在頂層甲板,此時已經沒有多餘的救生艇,他也拉不下這張臉去搶女人小孩的位置,所以他就靜靜地站在甲板上,準備聽天由命。
不像熒幕上傑克和露絲的蕩氣迴腸,海倫在第一時間就坐上了救生艇,也沒有機會對心愛的肯特出手相救。沒有you jump,I jump,沒有 木板告別,沒有吹哨求救,跟電影相比,海倫和肯特的故事稱得上平淡。只有分別時的執手相看淚眼,但在他們兩個人心裡,他們永遠是彼此的珍寶。
肯特再次被發現時,他已經在大西洋上漂流了許久,船員打撈上來他的屍體,海倫給他的小酒瓶和小象牙還完好無損地裝在他的上衣口袋。
世紀巨輪終成時代的眼淚。船上的工作人員為自己的傲慢買了賬,號稱永遠不會沉沒的巨輪就這麼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兩個人的愛情也因此夭折。
塵埃落定,洗盡鉛華
她關上了門,兜售著傷痕,又是一個人。最終,海倫和休伍倫在這次災難中幸運生還,但肯特卻永遠留在了冰冷的大西洋。當初面對兩人的追求,海倫選擇了肯特。而災難過後,孑然一身的海倫與休伍倫再次聯絡。
可能是海倫的一廂情願,也可能自己已有家室,抑或是追求失敗懷恨在心,在海倫的泰坦尼克號回憶錄問世後,休伍倫否認了故事的真實性,並極力與海倫撇清關係,後來海倫幾次試圖與休伍倫聯絡,全都被拒絕。而六人中的其他的倖存者也否認自己追求過海倫。
經歷過死亡,海倫更加明白生命的難能可貴。正如影片中傑克說的一句話,“我喜歡清晨醒來面對未知的一切,不知道自己會遇上誰,也不知道將到哪裡去。生命是上天的饋贈,我不想虛度年華,隨遇而安,珍惜生活,享受每一天。”
海倫再次擁抱了生活,用自己的腳步丈量世界,用自己的眼睛去見證歷史,用自己的心去感悟人生。
後來一戰爆發,海倫選擇去救助遭受苦難的人們,她來到義大利前線,作為一名戰地護士,幫助協約國傷員治療。在這期間,她救下了一名身中子彈的美國士兵,他的名字是歐斯內特·米勒爾·海明威,後來寫了一本小說,講了一個從鯊魚口中搶肉的故事,書名是《老人與海》。
一戰結束以後,海倫被義大利皇室授予了紅十字勳章,她的注意力轉移到了紅十字會組織。她開始周遊世界,一邊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撰寫成書,一邊流轉於世界各國的紅十字會組織,幫助他們完善制度條約。
她還在北京居住了兩年,記錄了許多中國的風土人情,將其刊登在國家地理雜誌中。並且在柬埔寨對吳哥窟進行了細緻的研究,發表了一篇專業的報道,因此她也曾被柬埔寨國王親自召見。
漂泊天涯,四海為家。海倫一邊周遊世界各國,一邊將泰坦尼克號的經歷寫成回憶錄。80歲以後,海倫停下了不斷探索的步伐,回到家裡,與兒孫一起生活,享受天倫之樂。十年之後,90歲的海倫於家中去世。
由於她出版的回憶錄裡,沒有提到任何人的名字,一律用“他”和“她”代稱,因此世人只知道“她”指的是海倫自己,並且猜測“他”指的是休伍倫。
在海倫去世之後,她的兒孫發現了她的秘密手稿,她與肯特兩個人之間的愛情故事才被世人得知。並且作為二人定情信物的銀質小酒瓶,也被拍賣,被一名英國人收藏。
1997年,一位名叫詹姆斯·卡梅隆的人看到了海倫的故事,並據此拍攝了電影《泰坦尼克號》。如果海倫和肯特看到自己變成了熒幕上的傑克和露絲,一定也會很欣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