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 敖祥菲
網際網路進入中國,歷史會提到1993年那根接入中科院高能所的國際專線,但網際網路進入市場,一些人首先會想到的,是那塊著名的廣告牌。
那是網際網路專線接入中國的三年後,北京,在彼時的白頤路、如今的中關村南大街南端,矗立著一塊巨大醒目的廣告牌:“中國人離資訊高速公路還有多遠?向北一千五百米!”
多麼振奮人心,這句廣告語,印證了神州大地上即將掀起的蓬勃上網熱潮。
1500米的北端,是當時的網際網路科技熱土中關村所在地,牌子和廣告語背後的人,叫張樹新。
1963年出生的遼寧女子張樹新,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曾是一名科學記者,她在1995年5月建立了那個響噹噹的瀛海威公司的前身——北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並擔任總裁。
她被網際網路科技的後輩們稱為“中國資訊行業的開拓者”。
成立後的短短一年,“瀛海威”成為一個知名度很高的名詞,這家公司與報刊合作闢出專欄介紹網際網路絡的知識和故事,同時,集中在各地投放大量廣告。在大多數人對網際網路絡還是全然陌生時,瀛海威的宣傳向公眾普及了關於網際網路的基本概念。
張樹新使瀛海威成為國內最早提出應在國際網際網路絡上提供中文資訊的網路服務公司,也是最先提供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業務的網路商之一,那時瀛海威的口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成為了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口號,她還是最早將風險投資概念引入中國公司的人之一,藉助資本運營手段在一年內實現了公司規模擴張和資產增值10倍。
瀛海威瀋陽公司專門為瀋陽華新學校五年級的同學開設了網路知識課。(新華社記者 郭大嶽 攝 1998年5月27日發)
1996年10月,中興發正式參股瀛海威,瀛海威的註冊資本增加到8000萬元,張樹新夫婦佔26.5 %的股份。中興發總裁梁冶萍出任瀛海威董事長,張樹新仍然留任總經理。
但不承想,瀛海威的轉折就像網際網路資訊高速一樣,轉眼即至。
1997年,瀛海威受到了來自郵電投資70億元的169全國多媒體通訊網威脅,以及網易、新浪前身四通利方論壇、搜狐網等入口網站的挑戰。
這一年,瀛海威全年收入為963萬元,而它的廣告宣傳費達3000萬元。由於亞洲金融危機,1997年12月,中策公司終止了參股瀛海威的想法,瀛海威開始收縮戰線。
1998年6月,張樹新辭職。5個月後,除了總經理以外的全體瀛海威中高階管理人員集體辭職。
雖然此後又經歷了一輪融資,瀛海威也在2001年宣佈棄守ISP而轉型,仍不可避免在當年9月開始裁員。自此,公司的業務發展一直舉步不前,三年後,這家極具代表意義的中國網際網路先驅,徹底從公眾的視野中消失了。
在瀛海威之後,張樹新並沒有停止“折騰”。她相繼創辦了盛華元通國際投資管理公司、聯合運通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等投資公司,還在2007年出任新創基金會主席。但顯然,這些公司都不如瀛海威知名和具有開創性。
早在前幾年,彼時50歲的張樹新就已很少到公司,而是過起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自稱“閒散人士”的生活。
談及瀛海威失敗的原因,張樹新曾多次在採訪中提到,“它太早了”。的確,1995年,中國網際網路與國際接軌不到兩年,當時中國公眾對網際網路普遍無知無感。張樹新需要不斷向政府官員和老百姓們推銷“Internet”,也因此有了開頭所述的資訊高速路廣告這件極具藝術色彩的事情。
每週六下午,瀛海威公司都免費對網路感興趣或準備上網的人舉辦培訓班。李曉果 攝(新華社1997年6月6日發)
有人說,先行者張樹新是一個充滿理想主義情懷的風車騎士,她試圖創造出一個完美的模板。即便站在26年後回看,當年她設計的網際網路世界圖景,也充滿著大膽且狂想的堂·吉訶德色彩。
她設計的是一個五臟俱全的網際網路世界:登入瀛海威公司的上網客戶端“瀛海威時空”,就能進入這個世界,人們可以在這裡使用“論壇”“郵局”“咖啡屋”“遊戲城”等多種服務。1997年,瀛海威還做了一個名叫“新聞夜總彙”的專案,彙集當天各大報紙的新聞,其形式類似在1998年後才興起的王志東創辦的利方線上(新浪網前身)以及張朝陽、丁磊更晚創辦的搜狐、網易等新聞入口網站。
她甚至還想到了發展電子購物,有預見性地發行了用作網上交易的中國最早的虛擬貨幣“信用點”,這比馬雲創辦阿里巴巴還早兩年。
或許如果她堅持把這些後來被後輩們發揚光大的業務領域做大,結果就會很不一樣,但歷史就是歷史,未來的事,誰知道呢?
如今天天玩著微博、看著明星動態的年輕人們,不知還有幾人知道王志東?不知還有幾人記得,他曾與馬雲、張朝陽、馬化騰、丁磊一同並稱為“中國IT五大掌門人”,以及新浪、網易、搜狐的三大門戶時代,王志東與張朝陽、丁磊共稱為網路三劍客?
2013年11月29日,王志東在北京清華科技園。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有人說,你想不起他、年輕人不知道他,是因為王志東離開自己一手創辦的新浪時間太早了:早在2001年,也就是新浪成立的第3年,他就被踢出局了。
這也是一段被人津津樂道的網際網路往事。
時間倒退回1993年,彼時,畢業於北京大學、在北大方正集團工作4年已出來經歷了一次創業的王志東,雖然這次創業未能成功,卻因能力得到賞識,四通集團為他投資500萬港元創辦四通利方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讓出他任總經理。
1997年,王志東為四通利方引入650萬美元的國際風險投資,成為國內IT產業引進風險投資的首家企業。1998年12月,四通線上完成了與美國華淵資訊的合併,新浪網就此誕生。自此,王志東擔任四通利方與新浪網的總裁兼CEO。
1999年3月底,風頭正盛的新浪獲得了十多家風險投資的2500萬美元融資;10月,又獲得了6000多萬美元的超額融資。隨後,新浪網透過世界盃、科索沃戰爭、悉尼奧運會等重大事件的報道取得巨大成功,一舉成為當時全球最大中文入口網站,沒有之一。
2000年4月4日,新浪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然而次年6月1日,段永基等5位新浪董事突然對王志東宣佈解除他在新浪的一切職務。2001年6月25日,王志東召開媒體會,否認自己辭職,並質疑新浪董事會決定的合法性。
2000年4月13日,新浪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王志東(中)與同事合影留念。圖/新華社發
王志東是個性格內向的人,平時低調內斂,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被出局”,他感到十分憋屈,雖然鬧了一通,卻依然被迫離開自己一手創辦的公司。那一年,王志東僅34歲,而這家公司之後的輝煌與低谷,似乎都與他沒有關係了。
關於王志東被踢出局的原因眾說紛紜,至今未有定論,其中一種說法是,作為技術大牛的王志東不太懂資本套路,持有的股份從20%被一再稀釋,最後徹底喪失掉了公司的控制權。也有人說,新浪上市後,很快遇到全球網際網路泡沫的破滅,新浪股票一路跌到了1美元上下,公司董事與他理念的不同,加之股價暴跌,這或許是王志東最後被董事會驅逐的原因。
王志東雖然深受這件事打擊,但他並沒有一蹶不振。就在被出局的同一年,他創辦了北京點選科技有限公司,而後研發的“競開協同之星”推出後,也被眾多行業所追捧。
要知道,在創辦新浪之前,王志東在方正時期曾用了一年多時間,獨立完成當時國內第一個實用化Windows3.0中文環境——BDWin3.0,成為北大方正1991年七大成果之一;而後又在第一次創業期間,獨立研製成功中文平臺軟體“中文之星”。
“競開協同之星”是一款綜合網路通訊平臺,也很前瞻,後來你能看到的很多網路通訊功能,比如電郵、即時通訊、多人會議、語音通訊等等,都集合在了上面,是不是和現在大家廣為使用的一些通訊和社交工具有相似之處?但和張樹新及瀛海威類似,王志東的點選科技和“競開協同之星”,終究沒能成為又一個新浪和後來的又一個X信。
提到中國IT、網際網路行業,乃至整個中國商界,有一位創業者無論如何都繞不開,雖然他從未登上過富豪榜單,卻帶出了中國第一家民企全球500強,他就是被稱作“IT教父”的柳傳志。
2013年11月12日,柳傳志在北京辦公室內。圖/新華社發 李賀 攝
柳傳志創辦企業的經歷不可謂不傳奇:他在40歲“高齡”才“下海”辦公司,同樣的年紀,如今很多新一代的網際網路CEO們已經退出公司一線了;柳傳志在幹了20年後退出實業,轉向投資,幾年後再度出山力挽狂瀾,最終在2019年末的75歲時退休。
37年前,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做了13年磁記錄電路研究的柳傳志,在計算所所長曾茂朝的支援下,走出“象牙塔”,從一個12平方米的傳達室開始,開始了一段不可預知的旅程:創辦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聯想前身)。
1986年,柳傳志(右)和同事在北京計算機新技術發展公司(聯想集團前身)門口留影。圖/新華社發
也許有人會問,為何40歲的中年人會想到去創業?柳傳志對此回憶,沒覺得自己老,倒覺得恰逢其時。那時的中關村,正初現繁榮景象:幾乎一條街上的公司都在搞批文,買賣彩電、電腦,這令中關村在北京城裡擁有了“電子一條街”的名聲。
創業剛開始,大家根本不懂什麼是市場、怎麼做營銷,柳傳志賣過電子手錶、旱冰鞋,批發過運動短褲……在混亂的狀態下運行了一段時間後,他和聯想透過漢卡真正賺到了第一桶金。
幾年後,柳傳志和幾個人手裡攥著30萬港幣,來到香港,一開始也只能和在國內一樣,先從做貿易開始,積累資金、瞭解海外市場。
1990年,聯想自有品牌微機在德國漢諾威電子技術交易會上大獲成功,最終獲得國家認可,取得PC生產許可證,聯想品牌的微機在國內市場推出。
然而很快,被柳傳志稱作“最大的一個坎”來了: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PC市場的格局發生鉅變,國家取消了進口批文,關稅大幅下調,IBM、康柏、惠普等大批國際知名電腦品牌紛紛湧入中國市場,當時最大的國產品牌“老大哥”長城電腦倒下了,曾有媒體報道,擔心“聯想還能撐多久”。
柳傳志曾直言,在此情況下,聯想有兩個選擇:一是乾脆去賣外國品牌的機器,二是尋找自身問題,調整自己,站起來迎戰。柳傳志和聯想選擇了後者。
1994年,柳傳志放手一搏,聯想成立微機事業部,扶持時年僅29歲、正打算出國深造的楊元慶執掌聯想PC。
2001年,聯想拆分為聯想集團和神州數碼,柳傳志正式將這兩間公司的指揮權分別交給了楊元慶和郭為兩位年輕的領軍人物。與此同時,聯想總公司聯想控股進軍風險投資領域,成立了聯想投資(現君聯資本);2003年,聯想控股進入私募股權投資(PE)領域,成立了弘毅投資。
2004年,楊元慶能夠完成聯想對IBM PC業務的併購,少不了柳傳志對他的支援,正是這筆最初不被人看好的蛇吞象式的交易達成,才有了後來聯想在全球PC市場的快速發展。
聯想集團完成併購IBM個人電腦業務後不久,柳傳志第一次宣佈過退休,辭去聯想集團董事長職務,他將接力棒交給了楊元慶,自己則專注於聯想控股等投資業務。
可誰也不曾想到,僅4年之後,65歲的柳傳志再度出山。2009年初,因國際金融危機及企業自身管理上的問題,聯想集團業績大幅下滑,國際化道路嚴重受挫,聯想集團迎來了史上首次虧損。柳傳志說“聯想就是我的命”,重新出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原董事局主席楊元慶擔任CEO。好在“柳楊”組合力挽狂瀾,僅2個季度就兌現承諾,使PC業務成功扭虧。
2011年11月2日,柳傳志卸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擔任聯想集團名譽董事長。2015年,柳傳志帶領聯想控股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成功上市,2019年12月18日,聯想控股宣佈董事長柳傳志退休,由寧旻接任聯想控股董事長。
如今的柳傳志,除了偶爾指導指導商界晚輩們,或許也早應該享受著天倫之樂。
2010年11月30日,柳傳志在武漢“聯想之星創業大講堂”講述自己的創業經歷。圖/新華社發
回看柳傳志從40歲開始到75歲35年的創辦企業之路,他留下的一大寶貴財富是他的“經營之道”——做企業就是“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三件事。
柳傳志愛惜人才、敢於大膽培養接班人是出了名的,除了大家廣泛熟知的楊元慶、郭為這兩名年輕大將,聯想投資、弘毅投資和融科智地的三位負責人也都是柳傳志的“接班人”。
而在柳傳志看來,聯想做投資、選專案遵循的也是“事為先、人為重”的原則,即先看這個行業好不好,其次,進入該行業、看企業的時候,首先要看企業的班子、管理者,要看得比較透。據媒體報道,在他退休前,每個專案投資之前,他都會抽出時間會見被投企業的當家人,透過交談了解被投企業管理層的情況,對此進行評估。
提到中國網際網路和科技圈的大佬,還有一位不得不提,這就是十幾年前在中國互聯網遊戲界叱吒風雲的陳天橋。他一手創辦了盛大網路,曾帶著盛大穩坐網際網路頭把交椅,也曾是中國最年輕的首富。
陳天橋1973年出生在江西,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高考考進復旦大學經濟系,並在1993年獲得上海市當年唯一的“上海市優秀學生幹部標兵”,提前一年本科畢業選擇進入上海陸家嘴集團,第二年就當上了子集團副總經理。
1999年,陳天橋透過中國股市著名的“519行情”,即網路科技熱潮帶來的國內股指30天大漲65%,輕鬆賺到人生第一個50萬,並從中嗅到網路科技的潛力,決定“ALL IN”網際網路,由此創辦上海盛大網路發展有限公司,一段商業傳奇就此開啟。
在盛大剛建立,加上他妻子、弟弟等一共就5個人的時候,陳天橋就已將自己的宏大想法——要做中國網路的迪士尼、建立中國最大的網路動漫社群,在招人時一併丟擲。
很快,他透過建立一個叫Stame.com的虛擬社群,積累了百萬使用者量,並以此獲得中華網300萬美元的投資。
不幸的是,網際網路泡沫的破滅也令剛誕生不久的盛大瀕臨破產。那時,陳天橋看好角色扮演類遊戲,正好有韓國Actoz公司拿著《傳奇》來中國找他。陳天橋覺得這是個機會,可投資方中華網卻並不同意,並稱如果引進他們就撤資。
陳天橋決定孤注一擲。最後,中華網撤了資,陳天橋拿著東拼西湊的30萬美元獲得了《傳奇》中國獨家代理。從此,《傳奇》成就了盛大,也成就了陳天橋的傳奇。
遊戲上線後,一時間爆火,註冊使用者近6000萬人,同時線上人數超過60萬人,盛大成為全球最多線上人數的網路運營商。因為《傳奇》,只有百名員工的盛大在2003年的淨利潤就有2.73億元。盛大隨即於2004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並且伴隨股價不斷上漲,年僅31歲的陳天橋憑藉90億身家成為中國首富。
遺憾的是,陳天橋的事業轉折也發生在2004年。
據媒體報道,在一次上海飛往北京的航班上,陳天橋突發“心臟病”。下了飛機他直接趕往醫院,醫生告訴他,他胸部的劇痛來自驚恐發作症,並囑咐他以後要遠離那些讓他感到緊張的事情。從醫院出來,陳天橋獨自一人坐在一條長凳上,他心裡很清楚,盛名之下的壓力太大、太痛苦,他累了。
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陳天橋都活在痛苦中,他不敢開車,也不敢坐飛機。但在這段時間裡,他仍帶領盛大網路,一步步接近心中那個巨大的娛樂夢想:他收購新浪19.5%的股票;收購起點小說、榕樹下、晉江等一系列線上小說網站;還在2005年研發出了盛大IPTV盒子,比後來的各種盒子早了十年。
到了2009年,他的健康再次告急,而這一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嚴重,持續時間也更長。他常常半夜驚醒,心臟怦怦跳個不停,疾病給陳天橋帶來強烈的焦慮感,這讓陳天橋意識到,必須離開了!這是唯一的解決辦法,離開那些讓他感到焦慮和緊張的環境,這個環境就是他一手建立起來的盛大。
要離開自己親手建立的公司談何容易?他的妻子雒芊芊鼓勵他說:“大多數人一生只能攀登一座高峰,但你或許可以攀登第二座、第三座高峰。”2010年,在又一次驚恐症發作後,陳天橋一家移居去了新加坡。之後,他將盛大私有化,並出售自己的股份,在公眾視野中消失了很久。
近幾年,當陳天橋的名字再次出現在公眾面前,卻是與腦科學緊密聯絡在一起。他不僅建立了個10億美元的腦科學研究基金,還親自學習當今最先進的腦科學技術,對每個申請基金的專案做詳細的考察研究,連自己兩個女兒在他的影響下也要立志當神經學家。
陳天橋拿出基金裡的2億美元投給了加州理工學院,設立了陳天橋雒芊芊腦科學研究院(TCCI)。在國內,TCCI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上海周良輔醫學發展基金,聯合成立了上海陳天橋國際腦疾病研究所,確保加州理工學院的學術研究能和華山醫院這個中國最頂尖的神經外科醫療機構良好合作。
他說:“假如我真的把大腦搞通了,我只要把大腦存在一個地方,永生的可能性也是完全存在的。”這或許也是多年後的後輩們離開公司一線,攀登下一座山峰想要探尋的答案。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空人物轉瞬即逝,但歷史有時候又神奇奧妙,把曾經拋在時間長河的又重新捲回帶著向前,彷彿昨日重現。
30年後的今天,奔湧向前的網際網路浪潮,又捲起了一波密集的大佬“退休”浪潮。
先是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在2020年7月卸任拼多多CEO,今年3月把董事長一職交給了陳磊;接著是張一鳴在5月釋出內部全員信,宣佈卸任位元組跳動CEO一職,由聯合創始人梁汝波接任;10月15日,隨著搜狗正式併入騰訊,王小川正式卸任搜狗CEO;而在10月的最後一天,快手聯合創始人宿華也辭去CEO一職,由另一位聯合創始人程一笑接替擔任。
巧的是,這幾位“80後”的網際網路創始人年齡都集中在40歲上下,正是年富力強之時,卻紛紛宣佈“退休”,這在他們上一代的網際網路創始人中並不多見:如今,“60後”的李彥宏、張朝陽,“70後”的馬化騰、丁磊、周鴻禕等上一代網際網路大佬們仍奮鬥在公司前線。
其中當然有時代、民族與國家發展的大背景,又有網際網路產業與市場變遷的中觀因素,更有企業及個人轉型與更新的微觀視角。
就像最初“退休”的初代網際網路科技大佬們,或許只是他們的聲音跟創辦的公司暫時分離了,淡出了具體公司事務,但和漫天群星一樣,或許再過30年後,網際網路科技“江湖”還會重新翻湧起他們的傳說……
樣,或許再過30年後,網際網路科技“江湖”還會重新翻湧起他們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