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重卡正在迎來發展最好的時光。
“雙碳”目標下,行業逐漸意識到:交通領域排放標準的升級只能“治標”,“排放大戶”重卡的新能源化已成“治本之策”。
“玩家”紛紛入局,新能源重卡成“寵兒”
一直不溫不火的新能源重卡在“雙碳”目標下正隱隱顯出爆發的態勢。
中央定調要支援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各省市出臺政策促進交通行業的節能減排。碳排放日益嚴苛的當下,新能源重卡正成為時代的“寵兒”。各大重卡企業新能源重卡生產及交付步伐逐漸加快。
包括一汽解放、東風商用車、中國重汽、陝汽、上汽紅巖、北奔重汽、三一重工等在內的重卡企業都已有新能源重卡面市。
2021年6月9日,上汽紅巖充換一體純電動重卡批次交付儀式在貴陽隆重舉行;9月,上汽紅巖150輛充換一體純電動重卡在河北滄州交付。
2021年10月13日,全球首個萬輛級氫能重卡產業鏈專案上汽紅巖汽車有限公司內蒙古分公司揭牌奠基,上汽紅巖新能源產品還獲得了500輛新能源重卡訂單。
2021年6月10日,一汽解放2000臺充換電一體電動牽引車簽約儀式暨首批交車儀式在唐山舉行。9月,一汽解放釋出新能源戰略,未來要在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3條技術路線發力,生產重卡產品。
2021年6月16日,大運重卡60臺氫燃料重卡正式交付給保定智通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該批車輛於8月正式投入雄安新區建材通道容易線砂石料運輸工作。
2021年6月24日,福田智藍新能源與豐都鑫乾物流運輸公司簽訂100臺換電重卡採購合同,共創全國換電重卡落地運營第一大單。
……
據不完全統計,僅2021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重卡已簽約超越15000臺,創歷史新高。
資料顯示,2021年新能源重卡市場以大增之態連續奔跑了9個月,其中有7個月漲幅過百。2021年前10月,新能源重卡累計銷售5590輛,同比增長170%,累計增幅較1-9月(136%)擴大34個百分點,繼續高速增長。
新能源重卡正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
低碳已成趨勢,新能源重卡“多路快進”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已經確立了以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以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系統、驅動電機和動力電池為“三橫”的“三縱三橫”佈局。
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自然也就成為新能源重卡發展的三條重要的技術路線。
其中,純電動重卡依託電力驅動實現零排放,且具有電機驅動帶來的噪音降低、換擋便利、振動減小等特點;在部分應用場景中帶來的經濟效益明顯,電力消耗成本遠低於柴油車;重卡電動化使得車輛資料更容易採集及上傳分析處理,可進一步提升技術服務,最佳化交通領域的能源供給。
但純電動重卡的劣勢也是顯而易見的。充電時間長,運營時間短、續航里程不足等都是其發展過程中不可迴避的短板。另外,電動重卡自身體積大、對充電功率的要求高,建設充電站的成本也相對更高。
換電模式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普通純電動模式的缺陷。它能夠解決充電緩慢、里程焦慮、運營低效、載貨減少及初始投資過高等痛點,在礦山、煤炭、港口等固定運輸專線、支線倒短以及一些封閉性場景,換電重卡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
不過目前我國換電重卡也存在明顯瓶頸。比如電池缺乏統一標準,不同換電重卡車型的電池佈局、大小、安裝位置、介面等都不太統一;換電站數量少等。這些如果不盡快解決,不但嚴重製約電動重卡發展,也會引發使用者對換電模式的質疑。
相比於純電動重卡,混動模式的重卡透過發動機和電機來進行協同工作,有更高的燃油效率,相比燃油車輛更環保。同時,它還能夠彌補電動重卡續航里程短的缺陷。
但混動重卡購買成本較高,想要實現長久發展也需要考慮車輛執行的特殊工況,最佳化電池電量配比、驅動電機功率選型等。不過,也有專家認為,當補貼完全退坡,混動的優越性將會完全顯現。因為使用者會算自己的賬,混動重卡的價效比不言而喻。
氫燃料電池與純電動模式一樣,均能實現零碳排放,在“碳中和”背景下有更廣闊的發展前途。
氫燃料電池能量密度更高,與純電動重卡要背幾噸重的電池相比,氫燃料電池自重低。同時,氫能重卡還具備更長的續航里程、更短的加氫時間、更輕的重量、更大的效能提升空間等優勢,更適合長距離運輸。
但氫能重卡也面臨成本及技術的限制,氫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技術仍被國外把控,儲氫運氫及加氫站的建設也還需繼續推進,商業化落地尚待時日。
由此可見,三條技術路線各有千秋,也並非完美。至於企業選擇哪條路線推進,市場都是最好的憑證。
資料顯示,2021年前10月我國新能源重卡銷量中電動重卡佔比在九成以上,處於主導地位。
與此同時,氫燃料電池重卡和混合動力重卡佔比分別為7.78%和0.34%,燃料電池車型佔比有明顯上升,混合動力車型佔比則有所下降。
電動重卡之外,氫燃料重卡的比重正在逐步提升,業內對氫能重卡的認可也在逐日增加。
哪條路線是新能源重卡發展的真正未來呢?這個尚未可知。
但多線並進的情況將會成為當前新能源重卡發展的現狀,業內企業也在使出渾身解數驗證每條路線的合理性與可實現性。
在目前運輸行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無論哪種路線的新能源重卡對使用者來講,僅靠自身承擔購買和後期使用、維護費用都有點難。行業呼籲國家補貼,但一直以來都收效甚微。
畢竟,補貼也只是過渡手段,產品的選擇最終要靠市場的檢驗。未來需要走的路還很長。但新能源重卡的發展已成大勢,這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