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際交往,有一個很有意思說法:
好的關係應該有點像函式,彼此的距離是可以上下波動的。
距離近了自然遠離,距離遠了又想靠近。
人和人之間的感情,其實很微妙。
走得太近,緣分易盡,離得太遠,關係會淡。
最好的相處之道,是與不同的人相處,保持不同的距離,讓自己愉快,也讓別人輕鬆。
但大多數人,都沒能活出這份智慧。
在陌生人組成的社會里,人際交往的最初,大部分都是為了達到某種利益,主動或者被動與他人建立關係。
換句話說,陌生人間初次溝通,對開啟人際關係的大門至關重要。
有人因為會說話改變命運,也有不少人沒有把握好溝通的尺度,把自己越推越遠。
樓下的劉姨晚年喪子,大家默契地閉口不提,只是每逢活動都會把她拉上。
在一次小區活動中,一位剛搬來的住戶很熱情,主動和劉姨嘮起了家常:
“你兒子是做什麼工作的?你現在也退休在家幫忙帶孩子吧,有空可以多走動認識一下。”
劉姨不想多說,淡淡地回覆:
“兒子前幾年去世,兒媳帶著孩子在孃家住,上學比較方便。”
誰知,對方聽完震驚,又連連追問:
“你們心真大,就這樣把孫子放過去,萬一她要是帶著孩子改嫁,孫子都要不回來。”
接著又喋喋不休勸劉姨,這種事情她見得多了,把孩子要回來自己養,晚年才有保障。
劉姨當下沒有再說什麼,但是從那以後,周圍的鄰居和她來往,都帶了點疏離。
可以理解,一個人想要儘快和與他人拉近距離的心情。
但在感情還未到位,說話做事卻提前越位,只會適得其反。
不管是第一次見的陌生人,還是一年見兩次的不熟悉的人,保持適度的熱情很有必要。
不要試圖窺探別人的隱私,更不要為了討人歡心,去幹涉別人的人生。
一個人本性素養如何,最是直接體現在對陌生人身上。
在私交還沒有到達一定程度的情況下,掌握好說話做事的分寸。
這不僅是對人的禮貌,也是對自我的約束。
網上曾有一個問題:朋友之間哪些現象,說明友誼快走到盡頭了?
有人回答:當你和他掏心掏肺走得太近時。
早些年,我還在雜誌社做心理專欄時,就遇到過不少因為交往過度而鬧翻的人。
有的人以為彼此很熟了,就肆無忌憚去戳他人的軟肋,開玩笑;
或者,相處久了發現對方許多缺點,但一而再而三的包容,每天過得很累;
再比如,理所當然地佔點小便宜,在金錢上沒有分寸,還自以為是不拘小節……
實話實說,都不是什麼大矛盾,但時間久了,誰都會想要遠離。
很多朋友關係越來越糟糕,都是因為太過親密無間,不分你我。
當兩個人關係越來越近,必然就會侵犯到對方的空間。
同時也會變得更加敏感,對方一言一行都落在彼此眼裡,也更容易因為一些小事產生情緒。
相比之下,我更欣賞陳道明的交友觀,他說:
有人說我不愛交朋友,其實不然,只是交往方式不同。
我一直認為,朋友不必甜如蜜。
人到了掏心窩子時,就離分開不遠了。
朋友之間再親密,也要搞清楚雙方的社交邊界,把握一個分寸和尺度。
正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
好的關係應該是輕鬆而自然,簡單而乾淨。
保持舒適的社交距離,才能維持穩定的關係,隨著歲月的流逝,可貴而持久。
在中國,親戚關係很複雜。
好的親戚關係,是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可以更便捷地獲得機會,得到更有力的依靠;
而相處不好的親戚,三天兩頭鬧矛盾,平添許多煩惱。
不用說,誰都想要第一種親戚,該如何做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和親戚往“遠”了處。
以前有媒體評論,王寶強和哥哥的關係不和。
儘管王寶強已經成為一線明星,但是他的哥哥曾被人拍到擺攤賣餅,過著非常普通的生活。
很多人開始質問王寶強:“你這麼有名有錢,為什麼不拿出來幫助讓哥哥過上安穩的生活?”
可實際上呢,家裡的房子是王寶強幫忙蓋的,一回家主動幫忙幹活,唯獨想給哥哥錢,被他拒絕了。
哥哥對別人說:“王寶強對他很好,但只有自己賺的錢,花得才安心。”
哪有那麼多想象中的彎彎繞繞,不過是保有清晰的邊界。
而這,也大概是王寶強兄弟倆對彼此最好的尊重吧。
親情,是每個人難以割捨的情感,也是我們無法選擇的緣分。
所以,學會處理親人間的關係,也是每個成年人的必修課。
有難處的時候及時提供幫助,但該把自己當外人的,還是要把自己當外人。
再熟的親戚,家務事也不要隨便插手,指指點點;
別人不願意說的,不要有事沒事想打聽;
錢財更要分清,避免扯不清。
既不能刻意疏離,也無需過分親熱。
給彼此留點餘地,自己不尷尬別人也舒服,親戚關係才能和諧穩固。
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好像,同睡一張床上的夫妻,越容易成為冤家?
好像,同住一個家裡的父母孩子,越容易發生爭吵?
不得不得承認,這世上的許多衝突,都是因為太過親密,夫妻、親子之間也是。
正是因為這種親近的關係,我們很容易就忘記分寸,以為愛就是不分彼此。
朋友麥子和老公剛結婚那會,兩個人整天膩在一起,誰看了都說羨慕。
可是漸漸地,麥子開始不斷試圖剝奪丈夫,強迫丈夫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
每次逛街、美容都要人陪著去,即使老公已經和朋友約好打球、聚餐,麥子也不依不饒,直到老公推掉約會。
老公稍微有些不開心,麥子就開始質問:“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時間久了,家裡四處瀰漫著緊張的氣息,老公下班後,寧願在車裡呆一個多小時,也不願意回家。
更別說,兩個人結婚5年,分床3年。
都說愛是一個永恆的難題,可是失去分寸卻太容易。
很多時候,婚姻的不幸,不是因為缺少愛,而是缺少自由。
無視對方的個體,一味地入侵、支配對方的空間,再好的感情也會被消耗,最後讓怨恨比愛還深。
人這一輩子太短,遇到一個對的人不容易,更要好好珍惜。
無論是事業還是家庭責任上,應該是懂得珍惜和剋制,保留獨立的空間,做各自的喜愛的事。
相互陪伴,彼此治癒,才是對另一半最好的愛與尊重。
其實,掌握好距離,把握好尺度,是每個人都需要修煉的能力。
這種能力,也是一個人高情商最直接的一面。
每個人都需要清醒認知自己的位置,注意交往的分寸。
親而有間,密而有疏,這樣關係相處起來才能既舒服還長久。
但我們也不必苛求自己完美,與人相處本就是人生最難的課題。
你只需要做到尊重差異,彼此珍惜,張弛有度。
無論世事如何變遷,無論時光如何改變,也能擁有舒適的人際關係,得愜意自在人生。
作者 | 小嗲
圖片 |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