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秘密計劃要和你說,現在只有你知我知”
1965年10月24日,收到毛主席口信匆匆趕來的周總理,聽聞主席交代的事情後,一刻也不敢怠慢地趕到毛主席的辦公室。隨後毛主席將自己身邊的工作人員都撤了出去,確保周邊再無其他人後,開口說出了這番話。
經過短暫的溝通後,周總理神情嚴肅地出了門,而在不久後,一個計劃就此啟動,緊隨而來的是一個小鎮被從地圖上抹去,6萬人悄悄也消失在荒山野嶺中。但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事情是,經過8年的努力,土建專案完成度達到85%,安裝工程完成了60%的這項計劃,卻在最後的臨門一腳,被緊急叫停了。
這究竟發生了什麼?毛主席與周總理如此重視的專案,為什麼會在最後一刻被緊急叫停呢?
工程拍板,6萬人在一座小鎮消失
上世紀60年代,中蘇關係惡化,蘇聯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在同一時間,美國與越南戰事正酣,戰火隱隱有燒到我國南部的趨勢。而與此同時,美蔣勢力以及一些周邊國家對於中國也是虎視眈眈,這使得我國不得不就此考慮備戰問題,並透過三線建設,好讓我國擁有更強的應戰能力。
1965年10月24日,毛主席緊急叫來了周總理。
主席對周總理表示“現今,國際形勢問題太過嚴峻,為了預防美國與蘇聯的雙重核威脅,我們應該做好萬全準備,建立一個屬於我們自己的地下核長城,讓我們國家就此擁有還擊的能力。”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周總理就此進行了精心的策劃,因為彼時我國的各項重大工程都集中在沿海,倘若核戰爭一旦打響,工業等方面都將會受到極為嚴峻的打擊。
因此,根據中央指示,科學家、國防專家等秘密勘探工作組,透過對雲南、貴州、新疆等西南地區,90餘個廠址進行周密的考察,最後提出了17個方案。
根據彼時的“靠山、分散、隱蔽、進洞”的要求,綜合考慮,在幾經篩選後,最後將816核工程的建造地點,敲定在了擁有烏江這條“炸不爛、炸不跨”運輸線的重慶涪陵。
在洞體正式開挖之前,為了保持隱蔽性,附近的居民大多都搬遷到了別處,在距離“816”附近的方圓幾十公里內都沒有人煙。除此之外,數以萬計的青年人被編入代號為“8342”部隊,拿著調令坐上了火車。
彼時的很多人都對於這一號碼感到好奇,因為彼時保衛黨中央與毛主席的是8341部隊,與8342部隊只有一個數字的差別,所以每每在火車停車之時,不少好奇的戰士都會詢問“我們是不是去北京?”“到地方了嗎,我們是去哪裡?”
但是對於這些探尋的戰士們的問題,負責引領的人,經常是神秘的笑笑不回答。專列將眾人拉到重慶,又開進神秘的大山中,隨後坐一晚上的船才抵達目的地。工程開始之初,進廠的眾人一連上了一週的保密課,並被要求籤署保密協議。
這其中,各個戰士們都被告知一條鐵的紀律,“要一輩子守口如瓶,不管是誰問,都不許告知自己做了什麼”。在參建期間,所有人都不允許互相打聽,更不許寫信透露這其中的一切事項。而正是在這一對保密要求近乎“嚴苛”的工作環境中,一對兄弟在這裡工作了數年,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碰面才知道他們原來離得那麼近。
為了保證隱蔽性,在洞口設定了3層護衛,進洞的車輛需要對口號,併為了不引起懷疑,此處都宣稱是“國營建新化工機械廠”,而對外的通訊,地址只有“重慶4513信箱”。
從外邊看,白濤鎮的“金子山”除了多了一根高高的煙囪,別的和其他的群山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從實際上在這一龐大山體的掩護下,這一山洞中,戰士們正在為“816”的建設正在努力。
在洞體施工期間,每個戰士都有自己負責的工作。但洞內的施工環境十分複雜,稍有不慎就會有塌方的危險,並且,在那個科技並不發達的年代,戰士們在工作時,能得到的保護都十分少。因此,對於這一工作環境,不少戰士十分形象的形容為“五面石頭夾著一塊肉”,而這塊肉指的就是戰士的身體。
不僅如此,在一些工種中,還需要承擔著巨大的危險。譬如在負責對洞體頂部的混凝土進行加固時,如果沒有巨大的心理素質,恐怕會因為被嚇得腿軟爬不上去,可爬上去後,稍有不慎將會粉身碎骨。
據曾經在這裡邊工作過的李發立回憶,在從事這一工作的時候,戰士們都是揹著一個用於照明的大手電筒,在腰上繫好繩子,帶著手套,在鋼筋上攀爬到頂,小心的對頂部進行加固。
雖然這一工作並不難,可是危險係數卻很高。因為部分洞體延伸到地下有20多米深,稍不注意就會有生命危險。
工程停建“軍轉民”,閒置洞體種蘑菇
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大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隨著彼時中美正式建交,以及彼時國家現代化武器裝備的研製的進步。這一項專案是否還有繼續下去的必要就成了待定的問題,因此經過多方考慮,中央就此下達了緩建的通知。
1984年,此時“816”核工程專案,已經完成了85%的土建工程,60%的安裝工程,只需要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建設,就能將這一專案竣工,正當所有人都在等著“816”工程再次開啟的時候,此時國家卻下達了停建的通知。
至此,大量的技術人員,從816陸續被調走,而各個分廠也因此必須學會自己自己找謀生辦法。
為此,眾人對此嘗試了諸多的辦法,但凡有希望就一定會嘗試。這其中,曾一度負責“816”採購物資的供應處,透過市場調研發現,在當時的市面上,人們對於鐵釘的購買量十分大。所以在確定市場後,眾人就從上海引進了當時最先進的裝置製造鐵釘。
除此之外,一些擁有技術的人們發現,在當時電視的市場相對來說是比較空白的,所以閉路電視是當時的緊俏貨,所以不少有這方面技術的人員,就透過製造裝閉路電視系統謀生。
還有部分人發現“816”的部分閒置洞體十分潮溼,在這些地方種植蘑菇十分適宜,並且蘑菇的口感很好,想來種蘑菇會是個不錯的生計。所以在看準這一點後,說幹就幹的眾人,當即買回材料與相關書籍種蘑菇。可是在那個社會里,蘑菇的市場並不好。所以儘管這些蘑菇在眾人的呵護下,長勢十分喜人,卻依舊無法掙到錢。
在一開始的時候,“軍轉民”這條路上,走得並不順利。而這樣沒有希望的日子,直到數十噸化肥這一重大專案的上馬,這才轉變了近萬名員工,沒有方向不斷嘗試的狀態。
在獲知這一情況後,從中看到希望的眾人,為了爭取這一大化肥專案,都紛紛行動了起來,經過一連數日的努力,眾人為此準備了近兩噸重的論證資料,厚厚疊在一起。
1985年10月,“816”的職工們,頂著“中國核工業建峰化工總廠”的名字,帶著足足裝滿一輛麵包車的資料,與其他幾家競標企業一起同臺爭取。
但因為建峰廠的準備充分異常,且有理有據,所以這一專案最終被816的職工們拿下,至此讓留在“816”的職工們的生活都好了起來。
而在同一時期,大量返鄉的工作者們,雖然已經融入了平常的生活中,但是在彼時,一些國民黨特務依舊活躍著,甚至在這些不擇手段的特務眼中,但凡跟816相關的一星半點資料,都比黃金珍貴,在那個人均工資只有幾十塊的年代裡,特務們願意為了這些資料,一張出5000人民幣的高價。
因此,在曾參與過“816”建設的戰士們的檔案中,都會攜帶著一張“知密鑑定”,在文中強調要對這些返鄉的戰士們,進行思想教育。
除此之外,因為這一專案的嚴格保密,還有人因此落下了一生的遺憾。在此執行任務的黃正春,因為保密協議不能輕易返回家,即便是接到了父親的病危通知書,卻依舊不能返鄉,所以儘管他異常思念自己的家人,卻只能每晚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靜靜的望著家的方向。可讓他沒想到的是,等到他再次回家之時,正好是父親的出殯儀式。
而在黃正春的父親去世之前,還滿是渴望的問醫生,自己能不能再多活一段時間,因為再過幾天就是黃正春的生日,自己想為兒子過了生日再走,卻不成想這一耽誤,父子就是永別。
守口如瓶的老人,一場遲來的真相
而今,伴隨著歷史的遠去,覆蓋在“816”核工程身上的神秘感也逐漸被揭開。2002年,816核工程正式解密,但在一些老人心中,“816”工程是自己應該守一輩子的秘密,因此饒是記者亦或者是工作人員對他們進行採訪的時候,很多人都選擇了對此閉口不談。
2010年,“816”地下核工程專案,得以被公開在世人眼前。
儘管這一專案並未完工,但是從洞口望去,這一筆挺寬闊,看不到底的洞體,以及完全隱藏在山體的20餘公里的洞體,半個足球場大的核反應堆大廳,由鋼筋混凝土澆築的房頂內部,可以抵禦5000噸級原子彈地面打擊,100噸級的空中氫彈攻擊的抗壓強度,這種種資料和震撼的畫面呈現出來的時候,還是引起了世人的震驚。
除了國內諸多對此感到好奇的遊客們,大量曾經在此工作過的人們,也紛紛帶著自己的家人重回故地。
而當他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探訪,瞭解他們在這麼多年來親手建築的是如此龐大的建築,知曉自己打的洞是為了彼時國家用於建築核工程的時候,這時這些退伍幾十年的老兵們無一不熱淚盈眶。
在816洞體外,有一座名為“一碗水”的烈士陵園,在這裡有76位沉睡的烈士。
彼時的惡劣環境中,依靠鋼筋、炸藥等工具,用人力一點一點地向大山深處推進挖掘,這也促使了在修築期間,有大量的戰士因此壯烈犧牲。
還有烈士,因為在行車的過程中,因惡劣的天氣使然,車子失控墜入河中,不幸犧牲,而他們的平均年齡還不到21歲。但因為彼時的保密協議,很多烈士家屬都不知道。
對於那段艱辛的記憶,曾再次工作的李發立和戰友們表示,他們將會再次重返“816”,“核反應堆大廳是我們親手建造的,我還沒看夠;犧牲的戰友還守在816身邊,我想念他們……”
儘管,這座地下核工程並未投入使用,但是在那個年代,無數人為此,以尤為頑強的意志,以堅不可摧的信念,用血和生命鑄造成的“816”,他們的精神足以被世人緬懷,也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