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朱棣和李世民有很多相似之處,兩人都是開國之君的兒子,也都不是開國太子。兩人皆是文治武功非凡的盛世之君,朱棣開創了“永樂盛世”,李世民締造了“貞觀之治”,就連他們的廟號都是一樣的,皆為“太宗”(朱棣的廟號一直到嘉靖年間才改為成祖)。
甚至連他們坐上皇位的方式都是一樣的,朱棣是發動“靖難之役”,從自己的親侄子手中奪取的皇位,李世民是發動“玄武門之變”,滅了自己的太子哥哥,然後從自己父親手中奪取的皇位。讓人覺得疑惑的是,和李世民同樣敢作敢為的朱棣,為何不敢像李世民一般直接從朱元璋手中奪位?
永樂大帝
朱棣是沒到李世民那份上
李世民自幼就英明果敢,他雖然是李淵的次子,但是他為唐朝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不世之功,其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是遠遠超過他的兄長李建成的。可以說李淵的天下,有一半是小李同志打下來的。唐朝建立之初的那些強悍對手,比如竇建德、王世充、劉武周和薛舉等,都是給小李滅掉的。
在皇位面前,父子之情、兄弟之義往往就不那麼牢靠了。對於在位的李淵和將要繼位的李建成來說,李世民不僅僅是兒子和弟弟,也是威脅。尤其是李建成,他和李世民之間最後只能留一個,如果李世民不滅李建成,那麼他就會被李建成給滅掉。小李同志當時真的是無路可走了。
玄武門之變
朱棣和李世民不一樣,明朝建立的時候,他還沒滿8歲。陳友諒不是他滅的、張士誠也不是他平的。直到他10歲的時候,他才和眾兄弟一起被封王。然後就是一直在老朱的安排下學習各種知識。待他學到20歲的時候,被老朱命令離開京城,前往北平就藩,這才開始獨當一面。當時的殘元勢力依然不可小覷,老朱對小朱的期望就是守好國門、拱衛京城。
從洪武二十二年到洪武三十一年,小朱一直在奮鬥,多次率軍親征漠北,其表現也可圈可點,因此深受老朱信重。在這期間,皇長子太子、皇次子秦王和皇三子晉王先後離世,身為燕王的小朱直到老朱快入土的時候,才成為諸王之長。要說老朱對小朱是真心不錯,臨死前還特別關照小朱,讓其“統率諸王”,並用“攘外安內,非汝其誰”來肯定他。對於小朱來說,他在洪武年間並沒有非要反的理由。
明初藩王分佈
政治制度給了李世民方便,卻沒給朱棣方便
唐朝是先建立,然後再征服四方的,建立之初始終沒有一個安定的環境來全力搞內政,很多制度都是沿用的隋朝的,其中也有很多制度是不完善的,比如約束皇子的制度。唐初的王爺們不僅有食封和入朝參政的權利,還能開府,每個王爺都能有自己的一套班子,一幫不可小覷的勢力。比如說小李,他在享受秦王之高爵時,還擔任了尚書令(相當於丞相)、右翊衛大將軍等職,讓他在軍政上都有很重的發言權。
沒有過多約束的制度給了小李不斷髮展的機會。正是在各種功業的加持下,小李被老李封為天策上將。小李所領導的天策府位在諸兵府之上,這下就相當於天下兵馬大元帥了。不僅如此,老李還允許小李在天策府自行設定官屬,像文學館這種機構都可以隨便開。小李因此聚攏了諸多傑出人才,比如房、杜等。把當時的秦王府比喻成一個小朝廷,絲毫不過分。只要小李能坐上那個位置,他自己的班底隨時可以支撐一個王朝的運營。
文武之才、高出前古
明朝就不一樣了,老朱是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建立明朝的,他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來考慮朱家子孫的事情。老朱是極聰明的人,他是不做則已,要做就做好的人。僅僅是因為他還沒想好怎麼去規劃兒子們的事情,他竟然可以很長一段時間不給兒子們取名字,就拿朱棣來說,直到他7歲的時候,才有了自己的名字。老朱甚至把20世子孫的“命名規範”都給定了出來,他為每個兒子分別定下了20代人的輩分表。
另外,老朱雖然實行了分封制,賦予藩王們部分特權,但是卻在圍著諸項特權畫了不少圈圈,圈圈內,藩王們怎麼幹都行,倘若想越過圈圈,沒門!簡單來說,也就是給你一塊地方,然後賦予你一定的權利,讓你把這塊地管好,至於其他的,你就不要想了。正是在這種制度的影響下,小朱直到老朱去世時,都沒能在朝野形成李世民那樣的強大影響力。
明太祖給兒子們的子孫定下的輩分
軍事制度幫了李世民大忙,朱棣只能看著
唐朝建立時,在軍制上沿襲的還是從西魏傳下來的府兵制,可因為戰爭頻繁,李淵始終未能把府兵制給整好,從而把軍權抓好、抓牢。像李世民、李元吉等人,都能越過當時不完善的府兵制,然後培植各自在軍隊中的勢力。玄武門之變前,小李身邊聚攏了諸多優秀將領,比如秦瓊、侯君集、尉遲恭、張公謹、公孫武達、段志玄和王君廓等人。
甚至連十二軍(當時天下分為十二道,每道設一軍)中都有不少統兵大將和小李關係賊鐵,比如奇官將軍長孫順德、平道將軍柴紹、玄戈將軍李神通、鼓旗將軍楊恭仁、井鉞將軍劉弘基、招搖將軍安修仁。這些人佔了十二軍的一半,至於另外的一半,有跟李建成好的,有和李元吉好的,也有忠於李淵的,還有中立的。把這裡面的比例稍加分析,就可見小李在軍隊中的勢力有多可怕!
唐朝建立時的外部環境
小朱就沒有小李這種條件了。老朱雖然給了小朱部分軍權,但是明朝有衛所制度的存在,絕對優勢的兵力是牢牢掌握在朝廷、皇帝手中,每個藩王手中掌握的兵力根本無法和遍佈天下的衛所兵力相比。光兵力多不說,老朱還充分運用制度優勢,大舉提升了朝廷對衛所軍的掌控力。老朱在京城設立五軍都督府,在地方設立都指揮司,這兩個機構只是擁有統兵的權力,而沒有調兵的權力,調兵權由兵部把控。
一旦地方有事,老朱可以第一時間抽調事發地四周的衛所兵,然後指定統兵大將,迅速讓軍隊集結起來。拿京城所在的應天府來說,周邊共有將近50個衛所,密度何其大?且其中安排的都是精兵中的精兵,戰力非一般士兵可比。靖難之役期間,小朱開始能控制的軍隊甚至不超過一千人,即使在成功掌控北平城後,手裡能用的兵力依然只有幾萬。反觀朝廷一方,動輒派出數十萬大軍。如果不是朝廷失策,怎麼看,小朱都沒成功的可能性。
明朝建立時的外部環境
結語
綜上所述,甭管是李世民,還是朱棣,要反,首先得師出有名。李世民在李淵在位時反,大家都能有一定的理解度和包容度,畢竟他是被情勢所迫,如果他不反,他就得亡,畢竟世上沒多少“聖人”,能夠用自己的生命來成全對手的。朱棣如果在朱元璋在位時反,除他自己的小圈子以外,無人能理解和包容,畢竟朱元璋對他甚好,各方面都沒逼他去走那一步。
另外,大家都是聰明人,實力才是行為的基礎,李世民在軍、政上都擁有著強大實力。只要他下定決心,他就很可能成功。反觀朱棣,他在洪武年間積攢的實力並不強大,即使他有決心,他也很難成功。最後,李淵和朱元璋是兩種人,李淵對朝廷內外的掌控力遠不及朱元璋。總之,只要朱棣腦袋沒壞,他就不敢學李世民,直接在洪武年間反。
參考文獻:
《明史》
《舊唐書》
《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