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你,中國最強的的快遞公司是哪家,你會想到什麼?四通一達? 還是順豐?真實答案超乎大多數人的預料,那就是中國郵政!
另外,它不但是中國第一,還是世界第一。
了不起的中國郵政
在大多數人尤其是城市居民的眼中,中國郵政已經成為了一個近乎消亡的符號,儘管如今電商行業如火如荼,帶動快遞行業空前繁榮,然而這場行業盛宴中,似乎已經沒有了那抹綠色身影的位置,它就像一個慢悠悠的老人家,正在被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快速超越,但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根據國內各大快遞公司的年報顯示,2020年,申通的總營收為215.7億,韻達為335億,圓通349.1億,相比起這三家,作為行業龍頭的順豐優勢明顯,1539.9億,藉著行業的東風,幾大快遞公司看起來都是賺得盆滿缽滿,那麼看起來已經日暮西山的中國郵政呢?
據統計,中國郵政集團2020年的總營收是6645億。你沒有看錯,比這幾個後生加起來都多得多得多。
在2020年的福布斯世界500強企業排名中,中國郵政力壓阿里巴巴、京東等網際網路公司,殺入世界前100,行業內橫向對比的話,中國郵政也是吊打包括歐美在內的各國各大快遞公司,連續四年全球行業第一。
是不是出乎你的意料?你以為它是輛五菱宏光,沒想到卻裝著柯尼塞格的發動機。
其實中國郵政並不是從一開始就這麼牛叉,它有過輝煌,有過低谷,也有過絕地反擊的逆流而上。
80年代的時候,我國郵政和電信是繫結在一起的,合稱郵電局,基本上涵蓋了我國所有的通訊業務,那個時候,郵政可是高富帥,郵政業務貢獻了80%的收入,當時的電信還是個灰姑娘,要靠郵政來養著。
但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都不用三十年,僅僅十年之後,雙方的角色就互換了。
時間來到90年代,隨著電話的普及及網際網路的傳入,電信業務迎來了井噴式的發展,曾經的灰姑娘踩著現代科技的水晶鞋,搖身一變成了白富美。而反觀郵政這邊,由於業務受到衝擊,此消彼長,每況愈下。
1998年,全國郵電業營收共3500億,而郵政貢獻了多少呢?287億,僅僅只佔8%,曾經的高富帥變得潦倒落魄,淪落到要靠電信妹妹來養它。
不過中國電信沒有給郵政“少奮鬥30年”的機會,毫不戀棧,果斷分手,1998年,通訊系統進行體制改革,郵電分營,郵電局拆分為相互獨立的郵政局和電信公司。
分營之後的第一年,中國郵政疲態盡顯,當年就虧損179億,是全國國企虧損之首。中郵之所以在短短十年之間,急轉直下,除了受到了電信產業的衝擊之外,還有來自於其內部的原因。
自誕生之日起,中國郵政其實一直在做一件艱難而又虧本的事,一項叫做“信達天下”的事業。
情繫萬家,信達天下
如果你想郵寄東西,你會選擇哪家快遞,圓通,韻達,還是順豐?如果郵件的目的地是,偏僻遙遠的鄉村或山區呢?此時在你的選項框中,恐怕只剩下了一個答案,那就是中國郵政。
從誕生之初,中郵追逐的從來就不是速度,他們一直致力於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國土上,編織一張無所不及的大網,透過這張大網,可以將信件或包裹送到每一個國人的手中,無論你身處哪個偏僻孤獨的角落,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山間還是海島,從最南端的海南到極北的漠河,從戈壁到珠峰,只要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中國郵政。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在那個沒有電話和網際網路的時代,一封封家書,一筆筆匯款,透過中國郵政的系統,緩慢而又堅定地傳遞著,那些或泥濘或平坦的小小郵路,連線起了一份份鄉愁,一縷縷牽掛,以及一段段“錦書難託”的愛情故事。
而對於那些身處深山峻嶺,與世隔絕的人們來說,中國郵政就是他們跟外界的一根紐帶,他們透過這根紐帶,瞭解這個世界的變化,獲知親人的訊息,而組成這根紐帶的,是一個個平凡的郵遞員,他們或騎車,或牽著騾馬,或乘坐簡陋的小船,穿行於懸崖密林、江河湖海、雪山戈壁,走出一條條崎嶇難行的窄小郵路。
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東南部,有一座叫做樓蘭的小縣城,由於地處荒漠,人煙相對稀少,四通一達、順豐京東等國內主流的大型快遞公司都無法到達那裡,只有中國郵政的綠色工作車數十年如一日,來往於這片貧瘠的土地,為這裡的民眾搭建了一座溝通外界的橋樑。
1985年,王順友接過父親的工作,成為了四川木裡縣的郵遞員,這個縣城深處大山,29個鄉鎮中有28個不通公路,郵遞員就是他們連線外界的紐帶,全縣郵路長達584公里,來回一趟要半個月,在這條路上,王順友要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穿過河谷和原始森林,他遇到過狼襲,碰到過劫匪,也曾被受驚的馬兒踢斷了腸子,但他從未退縮,一干就是32年。
浙江省最南邊的泰順縣,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境內千米以上高峰有179座,在這裡,山區信使陳曉明每天要揹著15公斤重的郵包,步行30多公里,挨家挨戶地送郵件,38年來,他已經走過30多萬公里的郵路,對於這份工作,陳曉明很珍視,每到一個村子,總有一大幫村民在村口翹首企盼,他知道背上的郵包中,不只是郵件,那都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感情。
在山東微山湖上有一條水上郵路,一圈走下來共60多公里,郵遞員王少朋寒來暑往,一人一船一郵路,一走就是14年,被村民們親切地稱作湖上鴻雁。
像這樣的人和事在各條大大小小的郵路上還有很多,他們跋山涉水,翻山越嶺,只為了將資訊傳遞到等待的人手裡,你說這事業廉價嗎?一封信只有幾毛錢,確實廉價,但它又是無比珍貴的,這些郵遞員串聯起來的,是那個時代絕大部分中國人的家、親情和連線。
至於說這項事業賺錢嗎?肉眼可見,肯定是不賺錢的,但有些事,必須要有人做。在中國郵政的官網上,仍然可以看到那兩句話,“情繫萬家,信達天下”,中國郵政一直在踐行著這句話,並且做得很好。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郵就已經在全國鋪設了5.4萬個營業網點,35.5萬個便民服務站,10萬個村郵站,鄉村覆蓋率高達驚人的100%,甚至在珠峰大本營、南極科考站,乃至太空站,都有中國郵政的營業網點。一句話,其他快遞送不了的,中郵能送。
絕地翻盤
中國郵政堪稱“瘋狂”的網點建設,也讓它的財政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由盈利轉為虧損,最後被電信一腳踢開。此時的中國郵政只能靠著政府輸血勉力維持,但這並非長久之計。在各方呼聲下,2007年1月,郵政局進行體制改革,政企分開,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正式掛牌,開始獨立自主經營。此後的中郵開始走上了一條高歌猛進的逆襲之路。
首先是同年3月,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正式成立,這標誌著中郵集團快遞業務和金融類業務,雙管齊下的基本格局開始形成,而這也是中郵絕地翻盤的大殺器。
此後幾年內,中郵金融業務系統逐漸完善,中郵證券、中郵基金、中郵人壽,紛紛掛牌,而中郵集團也靠此迅速扭轉局面,轉虧為盈,營收突飛猛進,在國內一眾快遞公司中一騎絕塵。
有人可能會問了,就算要開展金融業務,也需要佈局,需要時間進入市場,中郵是如何做到這麼快地取得成效呢?其實這跟中郵之前做的那些“賠本買賣”有很大關係,數十年的經營,網點遍佈全國每個角落,組成了一個空前絕後的經營網路,而且中郵的金融業務在民間有著很深的群眾基礎。
網際網路時代成長起來的這一代,應該沒有幾個人經歷過“郵政匯款”這件事,在幾十年前的中國,郵政匯款是最為主流的“打錢”方式,它使用限制少,收款人沒有銀行卡,沒有手機,都沒有關係,它是按照平郵地址找到你的,當然不是簡單粗暴地把錢直接寄過來,而是以匯款單的方式,收到匯款單的人再去櫃檯取錢。
這一套流程,現在看起來可能有些落後和複雜,但在那個時代,它代表的,是無數在外打工人員的一份心安,以及整個家庭的希望。
此外,中郵多年來可靠穩定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這也是它的金融業務能快速開啟市場的重要原因之一。
總結來看,龐大的經營網路,深厚的民間基礎,以及優秀的口碑,是中郵的金融業務得以快速開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其他金融企業無法企及的優勢,可以說,前幾十年默默耕耘郵遞業務的中郵無心插柳之下,不知不覺間為自己的金融業務打下了基礎,也為自己的再度崛起埋下了伏筆。這一波,中郵在大氣層。
金融業務掙到錢後,繼續反哺郵遞業務,如今的中郵集團,配置齊全,海陸空全面發展,擁有33架自有貨運飛機,174列火車,以及11.5萬輛郵政車,和93萬員工,在無人機配送等高科技應用上,也是一直走在最前沿。
不過,相較於其他的快遞企業,中郵最厲害的還不只是這些硬體,而是它龐大的資料資源。中國郵政有五個最頂尖資料庫,分別是郵政基礎地址庫,包含了全國所有範圍的詳細地址資料及郵政編碼;全國組織機構庫,包含了100多個行業的企業資訊;個性化名址庫和精名名址庫,這兩個資料庫是透過大資料對郵政業務,進行分析整理而成的精準資料庫;最後是國際名址庫,包含了1億多條的國際名址,覆蓋240個國家和地區。這五大資料庫,就是中國郵政在大資料時代領跑全球的底氣。
我們現在看來,中國郵政幾十年來所做的事,不僅僅是一場商業行為,它更像是一項惠及天下的公共事業,維繫了那個年代所有中國人的情感和民生,就像1981中國郵政所發行的那枚郵票上,周恩來總理親手題寫的那八個字一樣:“傳郵萬里 國脈所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