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年盛夏時節,在遼寧省康平縣張家窯林場西側,沙漠邊緣,林場的護林員無意中發現了一些奇怪的地面建築,有碑,碑上刻有奇怪的文字,還有一些青磚,但這些磚形體與現代的磚明顯不同,個頭要大很多,隨即向領導彙報,領導看了之後覺得很像一處墓地。
茫茫林海之中,怎麼會有墓地呢?是不是古人留下的墳墓?然後又向上級報告。
很快,遼寧省瀋陽市博物館獲得了訊息,根據他們的描述推測,很可能就是一處古代墓葬。不過他們也疑惑不解,古墓怎會出現在那裡呢?帶著將信將疑的心情,一支考古隊整備完畢,驅車前往。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穿山越嶺之後,他們來到張家窯林場,在護林員引領下,來到了林場的邊緣。
這個地方處在長白山的主峰上。而林場的西邊與沙漠接壤。
經過初步勘探,他們確認,這裡的確是一座古代墓葬。又根據地面遺蹟判斷,應該是遼代契丹人的墓,而且規格不低。
契丹是起源於東北遼河流域的遊牧民族。
公元907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成為契丹可汗,916年始建年號,建國號"契丹",定都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公元947年,遼太宗耶律德光率軍南下中原,攻佔汴京(今河南開封),於汴京登基稱帝,改國號"大遼"。983年復更名"大契丹"。公元1125年遼國被金朝所滅 。
遼末,遼宣宗耶律淳建立北遼,與西夏共同抗金,後被金滅 。
遼強盛時期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一帶,南到河北中部的白溝河 。
契丹族本是遊牧民族,後吸收中原的農耕技術,為了保持民族性將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分開管理,主張因俗而治,開創出兩院制的政治體制。並且創造契丹文字,儲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國、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國的文化,有效地促進遼國政治、經濟和文化各個方面發展。
遼朝軍事力量與影響力涵蓋西域地區,因此在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更將遼朝(契丹)視為中國的代表稱謂 。
透過檢視周邊地形來看,這個古墓面朝廣闊的沙漠,背靠長白山,是典型的風水寶地:前有明堂,後有靠山,還有天然的蒼松翠柏掩映其間,實乃佳境也。
風水學,是中原漢人文化遺存,自唐朝興盛開來,綿延不息。看來這座古墓的主人和遼朝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和同化。
我中華博大精深,任何異族另類皆可熔化而歸為一統。
2
前期勘探獲悉,這座墓葬埋蔵得很深且有斜坡墓道,可見規模很大,以目前的人手和工具,不足以對它展開搶救性發掘,必須調集人馬,增加裝備。
在増援人馬到來之前,他們利用這段時間對周邊區域又進行了試探性勘探。他們認為,這座墓不應該孤獨存在,應該是一個家族墓葬群。
果然,他們又在上方山坡上相繼發現了三座年代較遠的墓葬,應該是該墓的長輩們。長輩在上,晚輩在下,自上而下,依次類推。
這種墓葬形式我在山西呂梁臨縣見過,是臨縣趙家塔明清趙氏先祖墓葬群,立於黃土高原之上。自明到清,自上而下。
3
很快,人手聚齊,發掘工作即行展開。
按慣例,先從墓道位置開始發掘。由於地處沙漠邊緣,墓葬之上封土多為黃沙,這為發掘工作帶來了諸多便利,所以進度很快。數天之後,墓室已初見端倪,是券頂磚室墓,有前室和後室。由於滄海桑田,千年歲月,導致墓室區域性坍塌,內部灌滿泥沙。
突然,有人在頂部發現一個盜洞,現場的氣氛陡然緊張起來,空氣彷彿凝固了一般。該墓難道被人盜過?可地處茫茫原始森林之中,沙漠邊緣,位置偏僻,什麼有如此能耐,竟然曉得這裡有古墓呢?
時值夏日,茫茫森林並沒有為大家帶來多少涼意,沙漠上的滾滾熱浪不時來襲,真是冰火兩重天啊!
可隨後的發掘似乎有點出人意料之外,泥沙之中,眾多器物相繼出土,好像又並沒有被盜,有瓷器、玉器等,猶以兩隻白底黑花玉壺春瓶最為珍貴。
這種現象著實令人費解。那盜洞是幹什麼用的呢?既然進來了,為什麼不帶點私貨出去呢?難道不是為了盜墓,而是另有目的?
或是被守陵人發現了,來之不及,倉皇而逃?總之這是好事,估且不去管它,也許答案在後面呢。
4
這還僅僅是前室。
隨即後室的清理工作開始了。後室是寢室,乃墓主人長眠之所。只見一方木棺立於墓室中間,由於年代大過久遠,木棺腐爛比較嚴重,經不起觸碰。
出於文物保護考慮,考古隊決定對棺槨採取實驗室考古的方式進行,因為重要的文物肯定在棺槨裡,不能有任何閃失。於是找來本板,把棺槨四面八方固定起來,用吊車起吊裝車,運回瀋陽市博物館再行開啟。
這樣,大家分頭行動,一路人馬留在這裡繼續進行發掘清理工作,力爭不放過任何細節,以期獲得更多的歷史資訊,然後再對其他三座墓葬逐一進行發掘。
棺槨順利地運回了博物館實驗室,對室內溫度進行一番調節之後,開棺在即了。
大家即興奮又好奇,非常想知道棺裡都有什麼寶貝,同時又充滿擔心,旅途勞累,不會運回一個空棺吧。
——烏鴉嘴!
各種儀器準備就緒,開棺開始了。
5
先從中間下手。上面的棺蓋板其實早變成一塊一塊了的朽木了。
用竹籤輕輕地撬起第一塊棺板,哇啊!黃金啊!
只見一塊金燦燦的黃金呈現在大家眼前,仔細分辨之後,確認它是一隻黃金腰帶扣,方形的,有孔,一帶還殘留有黃色絲質編織帶。
金光閃閃的黃金猶如新的一樣。黃金恆久遠啊!
由於墓室灌滿泥土,朽爛散裂的棺槨自然也難逃其咎了。所以,棺槨裡也全是泥土。泥土與文物混雜,給清理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完全是以毫米的速度向前推進,抽絲剝繭,剔牙繡花一般。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了。
這個腰帶是由很多金塊串連而成,帶扣上的紋飾之精美程度,令人嘖嘖稱讚。整條腰帶清理出來之後,奢華至極,一副王者氣派。
在墓主人黃金腰帶的兩側,又各發現了粗大的黃金手鐲兩對,上面刻滿紋飾。
看來墓主人的確不是一般人啊!
在黃金手鐲的邊上,又出現了金器,黃金戒指,很大,好像就怕別人不知道他有錢似的。墓主人很會顯擺。或許這也是身傷的象徵吧!平民百姓誰敢用皇金啊誰用的起!
為了加快進度,幾個人同時進行清理,從頭到腳。
突然,有人發現了奇怪的東西——銀質金屬網,由於氧化,已經全部發黑,一片一片夾雜在泥土之中,殘破不堪,很難保全。
絲質的衣服也隨之出現了,怎麼辦?原以為衣服早已腐爛,可沒想到打了大家一個措手不及。這可又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啊。
此次實驗室考古,可謂舉步維艱,前所未有啊。
記得揚州發現隋煬帝和皇后的合葬墓時,也遇到過類似問題,在墓中發現了一頂皇后的鳳冠。可惜,鳳冠被泥土結結實實地包裹著,根本無從下手,冒然提取,定會對文物造成致命損傷。無可奈何之下,他們便把鳳冠連同泥土一起打包,送到幾千裡之外的陝西省西安市博物館進行提取再修復。眾所周知,陝西是文物大省,他們對文物提取更有經驗,且文物修復技術也是一流。後來經過幾個月的清理修復之後,皇后鳳冠重放異彩,昔日光華再現,舉世震驚!
不得不說,南京市文物局也是大手筆啊,畢竟皇后鳳冠太重要了,不能有失。
言歸正傳。驚喜不斷。
——哇啊!我的天啦!這是什麼?竟然還有黃金面具。負責清理頭部的人,傳來了情不自禁的讚歎聲。
只見一張真人臉一樣大小的黃金面具五觀朝下,破土而出。眾人驚呆了。
這是一張男人的臉,應該是根據墓主人的形象精心雕刻而成的,非常寫實。標準的契丹男人形象:短額,咪咪眼,高顴骨,細長的鼻子,薄薄的嘴唇。
墓主人到底是誰?如此高規格的墓葬,肯定與契丹王室有關。
金腰帶,銀網路,黃金面具,簡直是帝王葬制啊!
遍佈全身銀網路,應該是類俊漢朝的金縷玉衣,是皇家身份的象徵。
但奇怪的是,金面具明顯偏離頭部位置,而且是朝下的,好像是人為所致。那是什麼人要這麼幹呢?而且,隨後又發現了幾顆牙齒,也不在頭部位置。透過齒齡推斷,墓主人屬於英年早逝,年齡在25歲到26歲左右。那他又是怎麼死的呢?病死?還是戰亡?又或死於宮廷鬥爭?
我們再結合前面的盜洞。這個墓有人進來過,應該是墓主人下葬後不久發生的事情。他進來幹嘛?又不為盜墓取寶,那是為何而來。我想肯定是為復仇而來。古人破棺戮屍,以洩私憤,很正常。伍子胥就這麼幹過,武則天也這麼幹過。
所以,墓主人死後入葬這裡,屍體被人為動過了。他生前肯定得罪人了,以致於死後都不得安生。大家認為呢?
可惜,墓中沒有墓誌銘等足以證明墓主人身份的器物,非常遺憾。
四座遼代契丹墓全部發掘完畢後,總共出土了500多件珍貴文物,為研究遼代的政治、經濟、文化提供真實可靠的實物依據。
(本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