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以後,我總是時時刻刻勉勵自己:再苦再累,也不要把負能量帶給孩子。
作者 | 麥小麥
知乎上,看到一個扎心提問“有個愛抱怨的媽,是種怎樣的體驗?”
一個高贊回答,揭開了很多孩子的傷疤:
“只要媽媽一開口,就感覺生活裡沒了光。”
網友小A就是那個被媽媽奪走陽光的孩子,在媽媽整日的埋怨聲中,壓抑著長大。
別人父母吵架躲著孩子,小A的媽,不僅當著她的面吵,吵完還要一字一句地和她數落一遍她爸,再把怨氣澆到她身上。
“哎,我當初怎麼瞎眼嫁給你爸的,然後又生了你個煩人精......”
“我就是欠你們的,我活該為了家庭付出......”
吃頓飯,媽媽都能為菜價貴,罵罵咧咧十幾分鍾,導致她每次吃,都覺得是自己不配。
用女孩的話說:
“每次媽媽開口,看到她嘴唇一開一合,那種尖利的抱怨聲充斥著耳膜,讓我的內心一片荒蕪。”
媽媽無盡的怨念和指責,像一把尖刀,一次次插進她心裡,讓她不斷陷入自我懷疑和否定中。
她甚至開始“遺傳”媽媽的負能量,看問題也變得悲觀。
嚴重時,還想過自殺。
心理學博士洪蘭研究表明:
從人類演化角度,女性的情緒能量遠遠超過男性,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正如一句諺語說的:“如果常常流淚,就看不見星光。”
一個言語中全是否定的媽媽,自己頭頂都沒有星光,又如何能照亮孩子的人生路?
孩子變差
從媽媽成為“怨婦”開始
一期《超級育兒師》節目,內向的男孩萱萱讓人印象深刻。
與大多活潑、好動的男孩不同,萱萱幹什麼都小心翼翼。
他不僅膽子小、話也少,行為和表現能力都低於同齡的孩子,這讓媽媽很焦慮。
可育兒師仔細觀察後,卻發現孩子問題的根源出在媽媽身上。
原來,平常和兒子相處,媽媽就像一個“幽怨的婦人”,導致家庭氛圍烏雲密佈。
“我告訴你,和你在一起好痛苦啊!”
“看見你,我就崩潰,你能不能消失。”
就像育兒師說的:
“ 在你的家裡,我聽不到你任何積極正能量的語言,你把所有的抱怨都甩給兒子,孩子怎麼可能變好?”
媽媽以為孩子小,聽不懂,殊不知孩子是天生的情緒接收器,對媽媽的情緒尤其敏感。
在媽媽長期怨天尤人的聲音中,萱萱變得自卑又懦弱,讓人十分心疼。
一個負能量滿滿的媽媽,無法讓孩子感受到任何愛意。
因為感受不到愛,他便失去了前進的動力,由此跌入負面情緒的囚籠中,要麼向內封鎖自我,要麼向外用叛逆來找出路。
曾在節目中看過一位青春期的女孩,控訴自己的媽媽。
她說:“我的媽媽長了一張生氣的臉,她的嘴巴里永遠說不出快樂二字。”
女孩的媽媽,每天能從早到晚,從子女到朋友,從超市的魚,到路邊的狗,持續不間斷地抱怨一遍,彷彿全世界都與她為敵。
“你是要像xxx一樣不學好,以後去掃大街麼?”
“不知道隔壁的,沒事養什麼狗,自己都養不活。”
“這個魚一看就給我缺斤少兩,現在的人個個都是缺德鬼。”
......
女孩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學業壓力加重,媽媽非但沒有開導她,反而變本加厲地把她當成情緒的“垃圾場”。
這讓她身心俱疲,倍感焦慮。
媽媽長久以來的負能量,成了阻礙親子溝通的罪魁禍首。
她小時候原本乖巧懂事,可慢慢的她一和媽媽講話,情緒就能被點燃,母女倆常吵得不可開交。
“我活得太壓抑了,讀書上大學我都無所謂了,我就不想聽她說話。”
為了反抗,女孩甚至故意染頭髮、逃課、去網咖,和媽媽對著幹。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父母的抱怨,會在孩子心裡留下灰色地帶。”
那些看問題消極的媽媽,自己看不見生活中的光亮,也讓孩子的頭頂籠罩著烏雲。
感受不到溫暖的孩子,常被困在“灰色地帶”,壓抑著自己的情緒,很容易在成長過程中走彎路。
媽媽的情緒垃圾
是孩子情商最毒的藥
高中有個室友,印象中幾乎沒人喜歡和她玩。
她每日憂心忡忡,看什麼都負面消極,渾身像長滿了刺一樣。
同學新買了手錶,大家都圍著看,她卻看不順眼:“醜人才戴醜表。”
老師在班級讀作文範本,她很不屑,“一看就是抄的。”
同學過生日請大家吃蛋糕,她非要破壞氣氛,“怎麼辦?吃完又要長胖了。”
久而久之,大家一聽到她講話,就自動遮蔽,儘量不去招惹。
有次,她和媽媽打完電話大哭,我不忍心安慰了幾句,才慢慢知道她的故事。
她說,從小媽媽就常和她訴苦,講各種生活的不如意,一講就是十幾年,幾乎每天得聽一遍。
她曾勸媽媽不要總這樣消極,沒想到換來的是媽媽歇斯底里地指責,罵她是白眼狼,不懂體諒媽媽。
這麼多年,她就是媽媽情緒的垃圾桶。
她說:“我討厭我有個‘怨婦’媽媽,但更討厭現在的自己,因為不知不覺中我變成了她。”
媽媽的話彷彿吞噬了她全身的每個細胞,讓她覺得快樂是有罪的,只有自怨自艾才是正常的。
心理學大師弗洛姆在《愛的藝術》裡說:
“母親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活的恐懼都具有傳染性,兩者都會對孩子的全面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相比之下,負面情緒,往往傳染性更強,潛移默化中,孩子很容易被同化。
父母對生活的態度,影響孩子未來的性格,決定孩子人生的溫度。
一個悲觀的媽媽,很難培養出樂觀的孩子,甚至會讓孩子對未來充滿恐懼。
微博上,看過一個女孩悲傷的故事。
女孩的媽媽,自從離婚後,常在她面前大倒苦水,痛斥她爸“窩囊”、怨恨奶奶“心眼壞”,指責女孩是“拖油瓶”.....
媽媽的話聽多了,悲觀的情緒在女孩心中野蠻生長。
長此以往,導致她在人際交往中,敏感又多疑。
明明男友是誇讚她,她總能從中聽出嘲諷;明明男友是關心她,她卻覺得是背後有詐。
因為過於卑微,加上她總是憂心忡忡,相戀多年的男友,最後受不了離開了。
她痛苦地說:
“我媽說過的每一句難聽的話、每一聲沉重地嘆氣我都記得,這讓我對未來極度惶恐。
我害怕也遇到爸爸這樣的人,更怕遇到奶奶這樣的婆婆,我可能一輩子都沒辦法結婚。
不知怎麼的,我也學會了用我媽那一套來攻擊別人,所有人遇到我都受不了要逃離。”
教育專家指出,母親的言行會影響孩子與人交往的方式,處理情緒和感情的方式,甚至是看待世界的方式。
媽媽一兩句負面的話,看似無足輕重,但積累多了,會像一劑毒藥慢慢侵蝕孩子的身心,讓他們遇事的態度變得悲觀,處理事情的方式也變得極端。
當媽媽把情緒垃圾,肆無忌憚地扔給孩子,便給孩子製造出陰暗、壓抑的氛圍,影響孩子的性格和情商,讓孩子人生的底色變得灰暗。
一個正能量的媽媽
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暢銷書《窗邊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徹子,就有一個溫暖、陽光的媽媽。
雖然徹子生長在一個生活困苦的年代,但她從沒聽到媽媽半句怨言。
即使是別人施捨的食物,媽媽依然會當成美味的糕點,心存感激地接受,高興地帶回家和孩子分享。
徹子因過於活潑好動、擾亂課堂秩序,被學校勸退,媽媽也從來沒有指責抱怨過。
而是選擇給徹子換了更適合的學校,鼓勵徹子勇敢地表現自我。
媽媽對待生活的樂觀與堅強,對徹子的鼓勵和支援,一直浸潤著徹子幼小的心靈,為徹子源源不斷地輸送勇氣和力量。
最終,她從一個淘氣的“問題”小孩,逆襲為人氣作家、電臺主持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
媽媽溫暖的滋養,指引她獲得了精彩的人生。
想起過莫言在散文《母親》裡的這樣一段描述:
“讓我難以忘卻的是,愁容滿面的母親,在辛苦勞作時,嘴裡竟然哼唱著一支小曲。
當時,在我們這個人口眾多的大家庭中,勞作最辛苦的是母親,飢餓最嚴重的也是母親。
但母親的樂觀使我陡然獲得了一種安全感和對於未來的希望。”
縱使生活給了我們一顆酸檸檬,樂觀的媽媽,也會把它切成檸檬片,加上蜂蜜水,倒給孩子喝。
一個樂觀溫和、快樂有愛的媽媽,才是孩子一生的貴人。
網上有個段子:“上帝給沙漠裡的人半杯水,樂觀的人會感激有了半杯水,消極的人卻會抱怨只有半杯水。”
那些在沙漠中,依然感激上帝給了半杯水的媽媽,大多都擁有一種力量,那就是鈍感力。
當發生不好的事情時,變得鈍感,不去反覆回想,儘快從情緒中走出,做一個主動選擇遺忘的媽媽,何嘗不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曾聽過一句話:
“人生無常,總會遇到我們無法控制的外在因素,當我們無法改變世界時,我們至少能夠做到改變自己。”
一個心態好的媽媽,是孩子成長最大的福氣,更會讓孩子把快樂的能量傳遞下去。
點個贊吧,願我們都能笑對風雨,用愛和陽光,為孩子的人生注滿溫暖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