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作家梁曉聲曾說:“教養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教養,是最容易獲得的高貴,也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
人這一生,與其苦苦追求錢財和地位,不如努力修行,獲得內心的安寧和豐富。
通常來說,真正有教養的人,有以下三種高貴的氣質。
02
第一,華麗中的樸素。
《菜根譚》有言:“袞冕行中,著一藜杖的山人,便增一段高風;漁樵路上,著一袞衣的朝士,轉添許多俗氣。”
在一群達官顯貴之中,如果有一位穿布衣的人出現,會顯得很高貴;在漁夫樵夫之中,有一個大官出現,反而會大煞風景。
高貴,不是穿華麗的衣服,不是談論深奧的問題,而是“合時宜”的打扮和謙卑的姿態。
有一次,梅蘭芳去參加朋友的宴請。剛剛到朋友家,發現齊白石也在,於是主動上前握手。
當時,齊白石生活比較落魄,雖然受到了邀請,卻毫不起眼。
有一段時間,梅蘭芳拜在齊白石門下,學習繪畫。因此,梅蘭芳非常謙卑地叫了一聲“老師”。
一句“老師”,讓齊白石的形象高大起來,周圍的人,對他肅然起敬。
其實,這次宴席上,真正高貴的人,是梅蘭芳。他尊重了“布衣”,也堅持了謙卑做人的態度。
諸葛亮在沒有追隨劉備之前,住在茅屋裡,就是普普通通的農夫。可是,他的學識,讓他的茅屋“蓬蓽生輝”。求賢若渴的劉備,三顧茅廬,把“布衣”當成了貴人。
《陋室銘》裡寫道:“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真正有教養的人,一直在努力賺錢,但是他不會顯擺自己,而是過節儉生活。打扮素雅的人,在華麗的地方,反而更加高貴。
03
第二,鬧市中的安靜。
東漢隱士管寧,和華歆一起拜師學藝。
兩個人在一張席子上讀書。窗外,有一個穿著禮服的人,坐著有圍棚的車經過,華歆放下書,走到門外去看。
管寧沒有理會這一切,繼續讀書。
等華歆回到席子上的時候,管寧把席子割斷了。從此,兩人不再是朋友了。
割席斷交的故事,不僅僅告訴我們,要專心讀書。還啟發我們,要在鬧市中,尋找安靜的心靈。
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
一個人在車水馬龍的地方,還像坐在書房裡冥思一樣,就能夠感觸到天籟之音;能夠把眼前的花海,置之度外,就進入了快樂的世界。
很多人,一心想要歸隱,住到荒郊野外去。其實是不完全正確的。只要一個人的內心是熱鬧的,住在任何地方,都會惶惶不安。
小時候,我家在山區,村莊裡只有三四戶人家,但是家庭之間,常常吵架。幾片青菜的事情,都能吵鬧好幾天。
普天之下,哪有淨土?真正的淨土,就是你的心啊。
能夠控制內心世界的人,怎能沒有教養?一切隨心,一切舒心,安靜從容。
04
第三,慾望中的志向。
“自古以來,玩物喪志”,道理很明白,可是我們要如何擺脫呢?
老祖宗有言:“君子雖不玩物喪志,亦常借鏡調心。”
真正有教養的人,也會有金錢、地位的慾望,但是他們常常會找機會親近大自然,調節自己的身心。這就是“返璞歸真”的大智慧吧。
每個人都會好色。要不是如此,為什麼我們要戀愛呢?
有人說:“所有的一見鍾情,都是見色起意。”
因為喜歡美色,所以苦苦追求那個美貌的人,然後結為夫妻。
一旦結婚,就收斂自己的色慾,做到“君子好色而不淫”,對家庭負責。夫妻相伴到白頭。
每個人都需要金錢和房子。如果不是這樣,柴米油鹽、衣食住行就成為了大問題。
有存款,是一個人最大的底氣。手裡有錢,就不怕風雨來襲。能讓自己活得更加自由,去追求詩和遠方。
一旦財富達到了某種程度,就學會放慢腳步,並且積極施捨,幫助困難的人。
慾望是激發鬥志的“源泉”,無慾無求是人生的理想狀態。在兩者之間,找到了平衡,就能夠進退自如,有理想,但是不被理想迷惑。
05
結束語。
如何提高自己的教養?
《易經》裡的爻辭講:“厲,吉。”厲,是嚴厲、嚴格,吉是吉祥、自由。
一個人的教養,不是空穴來風的,而是嚴厲約束自己的言行,努力讀書,修煉出來的。就像一塊廢鐵,經過熔鍊和捶打之後,就變成了可用的器具。
不懂得自我約束的人,做事沒有章法,難免會走彎路,變得自由散漫。
提高教養,關鍵是修煉自己的內心世界:一是用心去關愛別人,感受別人的痛苦,分享別人的喜悅;二是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善待家人;三是多讀書,一輩子都在進步之中,提高道德修養。
具體來說,不在人多的地方吸菸,不大聲喧譁;主動對人微笑;理解別人的情緒;控制自己的慾望;把自己碗裡的米飯分給窮人......都是教養的體現。
人啊,越謙卑越高貴,越樸素越高貴,越安靜越高貴。
記住,心放得低低的,氣質就會高高的,精神就會貴貴的。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