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拿下天下,關鍵就依靠著“淮海戰役”。
可以說,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犧牲人數最多、政治影響力最大、戰爭情況最為複雜的戰役,也是具有決定三個戰役中的第二個戰役。
雙方的陣仗都是相當的大,但從領導崗位來看,國民黨這邊陳誠、白崇禧外加各“剿總”司令,乃至各個兵團司令幾乎每天都飛來飛去,亂成了一鍋粥;而解放軍這邊出征的則是毛主席欽點的5員愛將,他們便是淮海戰役前線“總前委”的成員。
漫長的鏖戰過程中,5人也僅有一次聚首,卻主導了彪炳軍史的淮海戰役。
關於淮海“總前委”
最初的時候,在華北解放區的平山縣,有一個名為西柏坡的小山村,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平時就駐紮在這個小村莊當中。
軍委的作戰室內也就十來個人,關於解放戰爭中的很多重要指示,就是從這個小山村中傳出去的。
這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卻在指揮著整個世界上都少有的大仗。
自從淮海戰役開戰以來,毛主席很多天都沒有好好休息了,他始終都在考慮著前線的形勢變化,由於這場戰役的規模幾乎是空前的,所以也需要一個統籌的領導。
因此,毛主席最終作了批示: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這五位同志共同組成一個總前委,所有重要的問題,全都由這五個人討論決定。
經過中央書記處的幾位書記共同研究,大家一致同意成立“總前委”,這也是由此前粟裕“淮海戰役由陳、鄧共同指揮”的建議演變而來的。
就這樣,總前委的指揮部也成立了,總部設立在安徽臨渙鎮,後來,為了圍殲黃維兵團作戰,大家又把駐地推進了一些,安放在一處只有幾十戶人家的小李莊村。
黃維
屋內的空房間也並不多,平時劉伯承住在裡間,鄧小平和陳毅住在外間。
這三位“總前委”成員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朝夕相處的,生活條件也非常艱苦,鄧小平當時比較年輕,所以每天晚上還有洗冷水澡的習慣,他還對劉伯承和陳毅說:
“兩位司令員同志,我的年齡比你們小,身體也稍微好些,所以具體工作可以讓我多做一些,夜間值班也讓我多來值一些。”
從“總前委”成立開始,便一直髮揮著重要的作用。
那會黃百韜的軍團已經被包圍了,可是還沒有被殲滅,只要黃百韜軍團還有氣息,那麼毛主席必然會異常牽掛這裡的戰事,他最初預計在11月15日的時候將黃百韜軍團殲滅,可實際時間卻只能延後。
在“總前委”的統帥下,華野16個縱隊外加中野7個縱隊和地方人馬六十多萬人,在七百多里的淮海戰場上馳騁。
在這段時間裡,鄧小平總是將“千軍萬馬置於黨中央的視線下”,無論戰場的形勢有多麼的兇險,又有多少變化莫測的情況出現,鄧小平總是不辭辛苦下到部隊當中,將部隊真實的情況向毛主席寫報告。
11月25日,為慶祝淮海戰役第一個階段的勝利,中共中央專門向總前委發來了賀電,當賀電傳來的時候,小村莊鑼鼓喧天,可此時的鄧小平依舊一臉嚴肅,他還在認真寫著報告。
12月12日, 黃維兵團全殲在望,蔣介石十分信任的杜聿明也宛若甕中之鱉,已經喪失了逃脫的可能性。
杜聿明
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中央軍委給“總前委”5位成員發來了指示電,大概意思便是:
黃維兵團應該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殲滅了,而邱清泉、李彌等人的部隊還需要一些時間,在黃維兵團被殲滅以後,5位成員可以召開一次共同會議,討論一下未來的總體計劃,順便商量將來的渡江作戰計劃。
可能是毛主席也考慮到粟裕和譚震林不一定能抽得開身,於是他又在電報中加上了:
如果粟、譚不能去開會,那麼則由劉伯承至粟裕的指揮所,與二人見面,瞭解一下華野的情況,並詢問粟裕的意見,並希望劉伯承能夠在12月20日到25日這段時間裡來中央會談。
“總前委”在淮海戰役中唯一一次碰面
5位成員在接到中央指示後的第四天,黃維的兵團就已經徹底沒了呼吸,淮海戰役第二階段的勝利已經取得,大局已定。
不過,此時的華野部隊依舊在陳官莊一帶壓縮包圍圈,為了不讓粟裕和譚震林離開指揮的位置,劉伯承最終決定,將總前委會議地址安排在華野指揮駐地附近的蔡凹村。
這裡距離小李家村有一百多華里的距離。
戰役結束後,劉伯承等人迅速給部隊安排了接下來的任務,隨後和陳毅、鄧小平共同前往蔡凹村去和粟裕會和。
當年,劉伯承和粟裕從江西中央蘇區分離以後,到現在已經是十幾年沒有見了,可他們之間似乎早就形成了一種別樣的默契,正如淮海戰役中體現出來的那樣,即使相隔甚遠,雙方還是能密切配合,共同拿下戰役的最終勝利。
這十幾年的時間也同樣如此,他們奮鬥在不同的戰場,如今終於迎來了大好的局勢,二人見面,自然是感觸良多,非常興奮。
在當年12月17日一早,另一位“總前委”成員譚震林也從山東兵團的駐地趕了過來,也就是這一天,淮海戰役最關鍵的5位指揮人物才第一次全員到齊,共同商量著戰事。
譚震林
這個時候,機要人員敲門而入,並且送上了一份來自中央軍委的電報。
鄧小平接過來一看,這次電報不是關於戰爭形勢的指示,而是一封“表揚信”。
上面大概寫著:這段時間大家也幸苦了,於是凡是華東、中原參戰的部隊,一律每人發放豬肉1斤和香菸5包,若是不吸菸的人,可以用其他的等價物品代替,款項由華東、中原兩個軍區共同承擔。
看來,中央軍委專門發電報來,也說明了對這次慰問大會的格外關注。
鄧小平也高興地對其他人說:“看來,我們要認真組織這次慰勞會餐活動了。”
其實,這件事還有一個小插曲。
當初,解放軍在圍困杜聿明集團地時候,華野代司令員粟裕在部署休整工作的時候,便考慮到廣大指戰員總是連續作戰,也十分的疲憊,因此特別為每人準備了幾包香菸和半斤豬肉。
可是,參戰人員的數量實在是過於龐大,僅僅在華野中就有42萬人,香菸和豬肉肯定是不夠用的。
因此,粟裕等人便向中央軍委發出了請示,在裡面說:由於部隊連續作戰,經常吃不到油煙,非常疲憊,因此建議華東局和軍區首長能夠代勞慰問部隊。
周總理看到電報後,當即向毛主席和朱德總司令建議,當時淮海戰役已經打了一個多月了,前線指揮員浴血奮戰,粟裕等人提出的建議可以採納,每人半斤豬肉還是有點少,可以增加為一斤。
毛主席和朱總司令都表示了同意,因此才有了那一份電報。
現在,正好在五個人湊齊的時候電報來了,大家都非常高興,戰士們奮戰了這麼久,終於能夠好好美餐一頓,休整休整了。
這場會議在12月17日開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按照毛主席最初的意思,會議是要討論如何殲滅杜聿明集團的內容,不過按照當時的情況,杜聿明集團已經是苟延殘喘了,所以這個問題並沒有成為會議的主要議題。
這一天當中,大家主要研究了淮海戰役結束後渡江戰役的具體作戰部署和整編方案。
到了晚上,劉伯承和陳毅帶著討論結果一路開著車向北走,他們要去西柏坡向黨中央和毛主席彙報接下來的作戰程序;鄧小平則獨自返回了小李家村;譚震林也回到了山東兵團的駐地,而粟裕則留在了蔡凹村。
不久之後,當蔣介石收到了杜聿明集團全軍覆沒的訊息,他也知道此時南京已經直接暴露在人民解放軍之下,他說道:“完了,一切全都完了,半壁江山沒了!”
僅僅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蔣介石宣佈下野,由李宗仁出面出任“代總統”,這個時候,南京國民政府幾乎已經處在了土崩瓦解的階段。
而國民黨那邊,統領大軍的基本上都是黃埔軍校出來的實權人物,他們在整個淮海戰役中的開會討論特別多,不要說密切配合,很多時候不幫倒忙已經不錯了。
由於私心太重,每支部隊都希望能夠儲存實力,最終都沒能抵擋住解放軍的進攻。
而且從指揮系統來看,基本上也是混亂不堪,最為簡單的例子便是,當黃維在雙堆集已經快扛不住的時候,蔣介石這才在慌亂中找到胡璉前去救場,結果胡璉去了看到一團糟的景象,也知道自己縱使是有三頭六臂也無力迴天了。
胡璉
最後,這兩位國民黨的高階統帥一人乘坐一輛坦克車分頭逃竄,最終胡璉負傷逃脫,而黃維則成為了俘虜。
所以說,別看國民黨高層將領經常湊在一起開會,可他們失敗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因為在指揮上出現了問題。
早在濟南戰役失敗以後,蔣介石固守鄭州、徐州、濟南三城的戰略計劃便宣告破產,他也曾經考慮國改變固守大城市的戰略,還下決心要放棄徐州,所以最後徐州到底守還是不守,蔣介石一直都處於一個舉棋不定的狀態。
一直到1948年10月下旬,國民黨國防部才召開了軍事會議,部署了所謂的“一點兩線”防禦策略,開始加強徐州外圍的守備。
而且,在淮海戰場上,解放軍這邊的統帥毛主席直接放權給了“總前委”,甚至也明確提出了,無論大事小事,戰場形勢要緊,5個人商量一下作出決策就好了,在變幻莫測的戰場上,這無異於是最合適的做法。
而蔣介石這邊則是高度集權,大到部隊的調動,小到一些小型戰役的摩擦,都需要經過蔣介石一人的決定,這也導致了蔣介石根本沒有辦法湊在一起集中精力解決問題。
每天都要開一次“官邸會議”,或者他本人“靈機一動”,就下了手諭,他對於戰場的形勢分析肯定沒有一線將領來的直接。
解放軍”總前委“的五位成員則一直都保持著十分密切的配合,平時雖然不見面,但在佈局的時候都會考慮到其他部隊的情況,大家一直朝著一個目標而努力,戰場上有了什麼情況,大家馬上就能討論出結果,選擇最優解,從效率上都高出來很多。
就算蔣介石把決策權交出去,派系之間的矛盾也是他無法解決的問題。
戰役發起以前,蔣介石便讓桂系的白崇禧去蚌埠統一指揮徐州戰場,原本白崇禧同意了,結果快到點了又出爾反爾。
雙方經過了多次的明爭暗鬥,蔣介石才無奈的把自己的嫡系部隊黃維兵團給調到了淮海戰場,而且也僅僅編入了兩個實力較弱的軍,這也削弱了黃維兵團的作戰能力。
除了“蔣桂之爭”,嫡系部隊內部更是矛盾重重,平日裡就習慣了拉幫結派,在打仗的時候也經常爾虞我詐,有些部隊不僅要盯著解放軍,還得盯著自己人。
這樣的指揮框架和毛主席決策的“總前委”差距實在太大,這也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國民黨軍隊雖然佔據著優勢,最終卻敗得一塌糊塗。
淮海戰役是從1948年11月6日開始,一直到次年初才結束了,整個過程大概有兩個月的時間,華野和中野這兩大野戰軍在毛主席五位愛將的指揮下,共同殲滅了敵人1個指揮部、5個兵團、22個軍外加56個師,這些人數加起來,已經超過了55.5萬人。
而蔣介石估計也不會相信,這些解放軍統帥,在整個淮海戰役的過程中,僅僅在末期有過一次碰面。
參考
[1]馬力. 淮海戰役總前委誕生記[J]. 世紀風采,2018(11):15-22.
[2]姜華峰,王永寧. 淮海戰役總前委的由來及其歷史貢獻[J]. 軍事歷史,2004(01):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