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胡歌終於現身參加活動了。
接受採訪時,主持人問他是否願意回到20歲?
胡歌略加思考,然後回答:我還是不要回去了。
還解釋了原因:“如果回到20歲,從20歲到40歲,我依然會失去很多;回到20歲就不能見到現在的這些朋友了。”
這個回答讓人一瞬間破防。
39歲的胡歌,如今顯得心智非常成熟。
寥寥數語,便讓人感受到了他內在的狀態:對過往喜悅臣服,對當下自在接納。
但縱觀胡歌的經歷,如今這般輕盈灑脫,並不是與生俱來的。
他曾自卑,不敢演自己
胡歌曾回憶童年時期說:
自己“特別內向”、“近似孤僻”,像貓一般。
幼年的他,與父母、祖父母擠在30平方米的房子裡生活,基本沒有獨立的空間。
而母親奉行挫折教育,從小教育他做人不要太張揚,對他的要求非常嚴格。
胡歌沒考到80分就會捱揍,就算他考了100分,母親也不會輕易表揚他。
在母親犀利注視下,他漸漸養成了順從和壓抑的性格。
也因如此,年僅5歲的胡歌,就被父母送進了“小熒星藝術團”進行強化培訓。
然而,他骨子裡的自卑性格,並沒有因為這段學習經歷而改變。
那五六年裡,他的內心充滿恐懼,害怕面對臺下眾目睽睽的人群。
平時登臺演出,也都只是被動地聽從安排完成例行的任務,絕不享受學習和表演的樂趣。
但他,從那個時候起,學會了表演戲裡的角色。
儘管陽光開朗的角色和自己的性格不太相符,他也能代入去演出人物的特質。
為了迎合這個世界,他悄悄地把“自我的本性”隱藏起來,扮演別人眼中的“乖小孩”。
所以,那時候的他,雖說積攢了一些舞臺表演經驗,但自我力量卻極其薄弱。
他把自己小心翼翼地藏在“保護殼”裡,生怕展現自己的部分多了,就要遭受懲罰。
但他越躲藏,內在的需求就藏得更深。
而外在那個保護殼,就揹負得越重。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胡歌都不太敢做自己。
即便23歲的胡歌,憑藉《仙劍奇俠傳》李逍遙一角一炮走紅。
但沒有活出自我的他,過得沒有真實感,也沒有發自心底真正的喜悅。
命運,撞碎了他的“保護殼”
剛出道就紅得發紫的胡歌,看起來一切都在往高處走。
可是,命運偏偏降臨給他一場災難。
2006年的一天,胡歌還在拍攝《射鵰英雄傳》,像往常一樣結束了工作。
因為第二天有活動,就只能連夜趕路,司機漸漸出現朦朧的睡意,意外的是一輛偌大的貨車重重地突然撞擊過來。
助理當場身亡,而胡歌也全身被玻璃割傷,右眼皮還徹底被撞裂。
隨之而來的便是,100多處縫針,2次全麻手術,前後十幾次臉部修復手術……
事故後,他除了對助理的去世感到深深自責,從來不說自己經歷過什麼,將所有憂傷埋藏在心裡,曾一度沉淪,險些抑鬱。
當時正在拍攝的作品,也因這場車禍暫時停機。
漫長的手術恢復期後,在2007年8月復出再次表演車禍前的胡歌。
因為臉部有疤痕和凹槽,補妝的次數增加,他的神色開始木然,常常發呆,不再像從前那樣精神飛揚。
那段時間,胡歌第一次開始因為臉而不自信,事業也因此遭遇了瓶頸。
所幸,他並沒有被苦難折服。
他的韌勁,讓自己絕地反擊。
逐漸的,他開始閱讀《李叔同說佛》、《慧燈之光》、《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等等內在成長書籍。
透過大量攝取書裡的智慧,慢慢學會了接納過去,不再沉浸在過去的苦難和悲傷裡,而是以最真實的狀態尋找新的動力和方向。
他開始放下曾經的偶像光環,重新思考自己的演員身份;
對待疤痕,他不再用劉海遮擋,而是袒露真實的面容;
那些浮華和名利,他也能放就放,去騎行西藏、去建鄉村小學、去做自己感到有意義的事。
他越來越敢做自己,也越來越清醒自己想要什麼。
車禍看似撞碎了他的臉,其實是撞碎了他“內在的面具”。
因為這場不幸,讓一個壓抑的靈魂,開始釋放出自己的力量。
既活下來,就不能白白活著
“既然活下來,就不能白白活著。”
這是經受過苦難和自我探索的胡歌,對生命嶄新的領悟和解讀。
他嘗試著穿越生命的功課,成長自己的內在。
隨著《琅琊榜》、《偽裝者》的熱播,胡歌再次爆紅,以至於他不得不又扮演一個符合大眾期待的“胡歌”,被動地接受那些狂熱的追捧、滾燙的名利。
但這時的胡歌,開始變得不一樣了。
對名氣的回升,他抱持高度的警惕,比從前更低調、謙卑。
他急流勇退,讓自己慢下來,沉下蓄力。
隨之,又給觀眾交出更完美的答卷:《如夢之夢》裡的5號病人、《南方車站的聚會》裡的周澤農……
倘若再次翻看胡歌的影視作品,我們會發現:如今的他,氣質迷人而獨具味道,眼裡閃爍的都是重生的力量。
胡歌也曾有感而發:
“我的劇場變成了透明的,好像一個巨大的魚缸,外面圍滿了人,在他們各種表情的注視下,我慢慢走上了舞臺。
我想,演一條不會眨眼、永遠醒著的魚好了,讓觀眾想看、隨時都可以來,最終自己卻成為了一條萬眾矚目卻從未下過水的魚。”
任由世界變幻沉浮,他內在都抱持一份力量與沉穩。
事業如此,愛情也一樣。
年近40的胡歌,身邊很多人催他結婚,但他不著急。
他說,以後自己的愛人和靈魂伴侶是一個人,就好了。
這個人如果沒出現,那麼他就回到家和自己的5只小貓作伴,也能享受生活的愜意。
像是卸下了沉重的殼後,留下的坦然和灑脫。
這正是他自我力量釋放後,連線到的“新世界”。
當你開始向內生長,美好就來了
再看戲中的胡歌,不論多厚的底妝,都無法遮蓋他眼角的傷痕。
但他一直在由內而外,向著更好的自己在成長著。
正如他自己所說,“如果皮囊難以修復,那就用思想去填滿。”
他在心靈世界的主動成長,必定讓他變得更強大。
心理學家弗洛姆認為,所謂“自我力量”,就是隨著年紀、閱歷增長,我們慢慢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情緒、想法、認知和願望,再將它們整合起來,我們就逐漸成為了獨立的個體,擁有了“自我”。
當你像胡歌那樣,啟用自我潛在的力量,才能從內在的根處,成長為更獨立和強大的自己。
1、坦然面對過去,與當下保持連線
過去的那些苦難和傷痛,也許早已經在我們的身體裡生長著,甚至是我們深夜驚醒的噩夢。
無論生命給我們安排了怎樣不堪回首的撞擊,最好的應對策略就是接受。
當我們學會了全然的接受,生命中的問題,至少立刻減少一半。
而且,這也是愛的開始,是改變的開始,是希望和美好的開始。
人生彷彿一幅畫卷,正在一幀一幀展開,過去的已經發生,未來的還沒來到,我們能把握的,就只有當下。
觀呼吸,是和當下保持連線最簡單的正念練習:
第一步,選擇一個安靜的地方,以舒適的姿勢坐下來,保持立身中正,想象一根繩子固定在你的頭頂;
第二步,前後左右晃動你的頭部,找一個自然舒適的平衡點,坐定;
第三步,閉上雙眼,覺察呼吸狀態,保持自然的呼吸;
發現注意力有所偏離,也不必焦慮,只需要將注意力重新引向呼吸即可。
關注此時此刻身體的感覺,再把注意力跳出大腦的環路,就像嬰兒一般,帶著好奇與新鮮,去體驗世界的自然之美。
長期堅持練習,我們就更能敞開心胸涵容過去,活好當下。
2、找到自我支援的狀態,開始向內成長
在某些情況下,我們因為恐懼引發自我和外界的衝突,會不自覺被外界的期待和框架所束縛,不敢發出自己的聲音,或是強迫自己承受痛苦。
這看似維繫了自己和外部的友好關係,但卻迴避和壓抑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從而對自我造成了損耗。
真正有“自我”的人,往往可以接收到內心“我不願意”或“我想要”的訊號,然而,按照自己的意願付諸行動。
當你感到身體疲憊就選擇休息,在關係裡感到痛苦就能抽離,對自己不想做的事也能果斷拒絕,你就是在成長,就是在喚回“自我”,就是找到了一種自我支援的狀態。
德芬老師說,向內探索,看清生命的真相。
是的,親愛的。
當你蓄積力量向內生長,整個世界都將黎明升起!
策劃 | 餓魚
編輯 | 艾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