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主席要不要換人,最近白宮似乎舉棋不定。其實我們從經濟和金融原理的角度看,不管誰當美聯儲主席,美國物價飛漲的局面都將失控。理論上加息可以抑制通脹,但美聯儲如果真要加息,不但美國物價飛漲的局面無法得到抑制,美國經濟還可能因為錯誤的政策而陷入崩潰。
最近中國和美國都公佈了各自10月份的CPI和PPI,其中美國10月份CPI創下了30年以來的新高,達到6.2%;中國10月CPI是1.5%。而美國10月PPI是8.6%,中國則高達13.5%。從資料上看,兩國都有一個數據遠高於對方,但背後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中國10月份CPI終結了此前同比漲幅一路下跌的趨勢,比如9月份時是0.7%,8月份是0.8%。所以這是一個積極訊號。很多人有一個誤解,認為CPI漲幅越低越好,這是錯誤的認知。在經濟學上,CPI保持溫和上漲是最為理想的。什麼是溫和呢?大概是2%-3%之間。
物價不漲不是更好嗎?還真不是。大家看看過去十多年的歐洲經濟、日本經濟就知道了,他們的政策制定者一直在為長期低通脹而發愁,因為CPI保持長期低迷所帶來的結果,是經濟的長期不振。經濟不振帶來的後果就是老百姓不能充分就業,很多人失業。與低物價比起來,你選擇哪個?
在描述經濟與物價關係時,只有3種現象,那就是:物價漲,經濟漲。這叫通脹;物價漲,經濟跌。這叫滯脹;物價跌,經濟跌,這叫通縮。而人們期待的物價跌、經濟漲的現象是不可能發生的。並不是所有的物價上漲都叫通脹。
中國10月份CPI上漲1.5%,終於終結了連續下跌的態勢。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初步消除了增速持續下滑的風險。為什麼要加一個“初步”呢?因為10月份CPI剛剛調頭,還沒有形成一個穩定的上升趨勢。
再來看美國經濟,美國的新冠疫情至今都沒有得到控制,但是美國經濟資料今年以來似乎非常強勁,為什麼?主要是因為美國的CPI一路飆漲。10月份的資料已經創下了30年以來的新高,這當然是不正常的。藥方怎麼開呢?按照傳統的政策思路,這時候美聯儲應該宣佈加息。但實際上,加息對降低美國物價水平很可能是無效的。為什麼呢?
加息控制物價水平的原理是這樣的:當市場需求量增加的時候,物價就會上漲。而需求增加的背後,是經濟活動的日趨活躍。這也被叫作“經濟過熱”現象。透過加息,可以增加社會融資的成本,從而降低經濟的活躍度。這麼一來,物價就得到了控制。
但是美國物價飛漲的原因,是美國市場需求暴增的結果嗎?
顯然不是。最近幾個月,美國超市無貨可賣的現象愈演愈烈,政府甚至號召老百姓降低消費慾望。美國物價飛漲的根本原因是生產不足、供應不足導致的,而不是需求暴增導致的。所以這時候如果美聯儲宣佈加息,並不能抑制物價上漲,很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因為加息將導致美國經濟活力下降,企業更不愛生產了,從而進一步加劇市場的供需矛盾,導致物價進一步上漲。
這麼說來,美聯儲是不是可以採取降息措施來平抑物價呢?也不行。剛剛講過,理論上降息導致的結果是刺激經濟,讓它更加活躍。這麼一來,市場需求就會增加,那麼物價不僅不會跌,反而會進一步上漲。而且,因為美元是國際通行貨幣,如果美元再降息,那麼用美元計價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會進一步上漲。大宗商品是什麼?通俗講就是各種原料。原料漲了,最終商品價格能不漲嗎?所以說,美聯儲現在遇到了極為棘手的麻煩。
再來看PPI。通俗理解,PPI就是企業的生產成本。中國10月份PPI高達13.5%,美國則比我們低得多,是8.6%。實際上這2個數據都不低,都不正常。中國PPI那麼高,一個眾所周知的原因是,今年以來各種原材料價格飛漲。但是現在煤炭和化工原料的價格首先被控制住了,都出現了大跌。一旦價格趨勢得到扭轉,那短期內就很難再次瘋漲。所以可以預料的是,接下來中國的PPI漲幅一定會回落。而PPI的趨勢如果確立,那麼未來持續下滑也是可以預料的。為什麼這麼說?價格和市場心理之間是相互作用的關係。
但是對於美國而言,他們的PPI迎來拐點了嗎?
沒有任何證據可以支撐這一點。而一旦美國PPI繼續大漲,美國經濟遇到的麻煩將更大。這又是中美之間的一個差別。中國PPI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出口需求導致企業不得不接受上游原材料價格的大漲,反過來巨大的需求又推升了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而美國呢?美國PPI暴漲同樣不是企業開工量大增的結果,是美元氾濫導致的原材料價格上漲。
所以總體來說,接下來美國經濟遇到的麻煩大得很,沒有藥方。而中國經濟呢?不需要開大的藥方。當然,中國的PPI也依然面臨著威脅,要想降到比美國目前水平還低的程度,這是相當困難的,因為美元氾濫的事實還沒有改變。對中國而言,美國加息是非常好的事情,對我們更加有利,原材料成本可以降低下來。但對美國而言,加不加息都是艱難的抉擇,搞不好會加速美國經濟的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