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空時評,空哥帶你看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據彭博社11月10日報道,美國前財長薩默斯在倫敦經濟學院的一次演講中說,全球市場似乎即將迎來長期停滯,或者說是“日本化”。有何玄機,下面,空哥帶你看一看。
彭博社報道截圖
首先,薩默斯口中的“全球經濟”,指的並非真正的全球,而是特指美國和歐洲等的發達國家,排除了包括中國和印度在內的其他發展中國家,甚至一些非西方的發達國家,也被排除在外,比如日韓等。
這當然跟說話的場合以及主旨有關,不過也透露出西方一些精英人物的傲慢,其思維還停留20多年前的世界經濟格局中,骨子裡是看不起非西方國家的。
事實上,在2010年到2020年的十年中,全球經濟總共增長了約18萬億美元,其中中國增長了約9.5萬億美元,印度增長了約1萬億美元,僅僅這兩國就佔了58%,貢獻了一半以上的全球經濟增長。
而美國在過去十年中的增長約為6萬億美元,貢獻了全球大約1/3的增長,僅次於中國,佔到了西方國家近90%的比例,說明歐盟國家在這十年中幾乎是原地踏步。
所以說,薩默斯口中的全球經濟停滯,與其說針對的是美國和歐洲,不如說專指美國,來得更準確,因為歐盟經濟已經停滯十年了,不是現在才開始停滯的。
在歐洲家門口就敢說人家十年來增長不力,全靠美國拉動,如今美國也力不從心了,你們要好自為之,美國人的傲慢,也是沒誰了。
其次,怎麼理解“日本化(Japanization)”這個詞,概括來說就是“三低三高”,即低利率、低通脹、低增長和高福利、高貨幣、高債務並存的經濟常態。
日本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經濟泡沫化,以及隨後的泡沫破滅,都是自己作死,跟廣場協議沒有必然的聯絡。
泡沫破滅的根本原因不是別的,是市場利率高企下的槓桿率反轉,也就是原來在加槓桿,大家拼命借錢消費或投資,突然一下子猛烈地去槓桿,這種情況不要說有泡沫,就是沒有泡沫也受不了。
泡沫破滅後,應該按照市場規律進行出清,也就是該破產就破產,越徹底越好,一次性地去槓桿到位。如果不到位,甚至還要強行加槓桿,那麼,經濟就會陷入“日本化”。
這個邏輯是這樣的,如果人為干預,不讓市場主體破產,那麼欠的債該還的還得還,於是只能接著去槓桿,陷入長期通縮的泥潭,居民和企業都要還債呢,也沒錢消費和投資,導致經濟低迷。這就是日本低通脹和低增長10年,再加20年的原因。
這時候政府一看,這哪行呢,於是就發行國債,由政府來消費和投資,以拉動經濟增長,由政府部門來加槓桿,走出通縮的泥潭。這就是日本如今高福利、高債務的原因。
沒想到這麼一搞就是30年,國債越借越多,只能借新債還舊債,成了一個龐氏騙局,國債水平呈指數級上升,提高利率是不可承受之重。這就是日本低利率、高貨幣的原因,所謂高貨幣,就是債務高度貨幣化,也就是大規模量化寬鬆。
總結所謂經濟“日本化”的成因,就是低利率環境下經濟加槓桿,吹大泡沫以後,應該刺破泡沫,進行市場出清之時,卻人為干預不讓去槓桿,甚至還要強行加槓桿。
這不就是10年間歐盟做過的事嗎,像希臘等“歐豬五國”早就該破產了不是嗎,歐洲經濟早就已經“日本化”了。
而如今美國正在步日本、歐盟的後塵,做著相同的事,經濟陷入“日本化”在所難免。
唯一不同的是日本雖然政府部門在加槓桿,但是民間部門在去槓桿,同時還在增加儲蓄率,所以總槓桿基本保持平衡,通脹表現比較溫和。
但是美國則不同,不僅政府部門在加槓桿,民間部門也在加槓桿,儲蓄率也在持續下降,自2020年3月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總槓桿率最高上升了50個百分點,雖然近期名義GDP增長較快,槓桿率有所下降,但是已經晚了,再說下降的力度也不夠,通脹呈現出失控的苗頭。
美國通脹率同比變化圖
如今拜登政府剛剛簽署了基建法案,後續還有擴大開支的法案等待國會透過,政府部門加槓桿的腳步不會停下來,美國國債水平將會不出意外地呈指數級增長。
通脹水平將會在民間部門停止加槓桿之後,才會消停下來,迴歸到標準版的經濟“日本化”。而在這之前,可以看做是美國經濟“日本化”的PLUS版本,或者叫高通脹版本的經濟“日本化”。
不知道這樣解讀小夥伴是不是滿意,歡迎留言討論。
這正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如此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