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水下戰略核打擊力量上來看,中美之間的差距到底還有多大》
在前面兩篇題為《從驅逐艦數量和總噸位上來看,中美海軍之間的差距到底還有多大?》和《中國為何要建造全球規模第一的護衛艦梯隊?而美國卻已全面淘汰》的文章中,小編分別帶大家分析了中國海軍在驅逐艦數量和總噸位上與美國的差距,以及我國海軍在護衛艦上的絕對優勢。
經過分析和計算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海軍現已下水50艘驅逐艦(有10艘在舾裝),其中包括6艘052C型驅逐艦、25艘052D型驅逐艦(已服役20艘)和8艘055型萬噸級驅逐艦(3艘已服役),以及若干數量的052型、052B型、015B型和052B型驅逐艦,根據各艦型的滿載排水量,我們大致算出中國海軍驅逐艦(包括未服役的)總噸位為38.786萬噸。
而美國海軍那邊,根據統計的資料顯示,美國海軍現包括已下水和服役的驅逐艦總數為總數高達98艘(有4艘在舾裝或海試),其中包括72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3艘在舾裝或海試)、22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和3艘“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1艘在舾裝或海試),根據各個艦型的滿載排水量,大致計算出美國海軍在驅逐艦上的總噸位為90.44萬噸。
從中就可以看出,中美海軍驅逐艦數量上的比值為50:98,差距為48艘,中國海軍驅逐艦數量佔美國驅逐艦數量的51.02%,總噸位對比為38.786:90.44,中國海軍驅逐艦總噸位佔美國海軍驅逐艦總噸位的42.99%,這就是中美海軍在驅逐艦上的差距。雖然美國海軍在驅逐艦或巡洋艦上有著絕對的優勢,但中國海軍也有一項優勢,那就是擁有世界上規模最為龐大的護衛艦梯隊。
根據後面一篇的文章分析,中國海軍現役一共有30艘054A型護衛艦(另有2艘在建造),除此之外,還有超過70艘的056型護衛艦,以及一定數量的054型、053H1G型、053H2型和053H3型護衛艦,總數位居世界第一,這部分艦艇的滿載排水量大致為20萬噸,能夠彌補中國海軍在主戰艦艇上數量的不足,以及在軍費開支有限的情況下滿足自身的需求。
然而,還有網友認為,中美海軍差距最大的不是水面主戰艦艇,而是水下戰略核打擊力量,這才是差距最大的地方,那事實果真如此嗎?以下內容小編將帶大家一一分析,看看中美海軍在水下戰略核打擊力量上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水下戰略核打擊力量作為三位一體核打擊的中堅力量,其強弱能夠直接體現出一個國家的戰略核威懾能力。美國的戰略和打擊力量重心就來自水下,這點與中俄不同,中國和俄羅斯的戰略和打擊重心則體現在陸基,這是由於國情不同所發展而來的。
例如中國和俄羅斯裝備有東風31、東風41和白楊M這樣的陸基車載可移動的洲際彈道導彈,另外中俄還裝備有東風5B和RS-24“亞爾斯”這樣的陸基採用固定發射井發射的重型洲際彈道導彈。而美國在陸基戰略核打擊力量上僅裝備有民兵3系列採用固定發射井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相較於固定發射井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陸基車載可移動的洲際彈道導彈具有可快速移動轉移、隱蔽性高和發射靈活等特點,敵國的偵察衛星和偵察機難以追蹤和發現,有著生存能力強和威懾能力強的優點。
固定發射井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由於位置固定,且採用的是液體燃料推進劑,發射準備時間長,位置固定容易被髮展遭到打擊。那麼美國為何不裝備陸基車載可移動的洲際彈道導彈呢?這其實正和美國強大的水下戰略核威懾能力有關,美國擁有當今世界最強的水下戰略核威懾能力,相較於各種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水下戰略核威懾隱蔽性更高、更難以追蹤和發現,且可以隱蔽在全球各大洋的深處,同時還有著強大毀滅能力。
實際上,上世紀80年代,出於美蘇核對抗和核實戰的需求,美國也曾發展過代號為MGM-134“侏儒”的高機動洲際導彈系統,以彌補井下發射洲際彈道導彈的不足,並於1991年進行了測試,計劃1992年裝備。但隨著蘇聯的解體和美國戰略發展的轉變,美國不再發展這種戰略核威懾平臺,轉而大力發展水下戰略核打擊力量,以獲得絕對優勢的戰略核威懾能力,這也就是美國至今為何還裝備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研製的陸基“民兵”系列洲際彈道導彈的原因。而水下戰略核打擊力量卻經過了首次升級。
這背後更多和美國充足的軍費開支有關,充足的軍費開支使其有更多資金投入在水下戰略核打擊力量的建設上,要知道建造戰略核潛艇耗費的時間和資金不亞於建造一艘核動力航母,就拿美國最新研製的“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來說,該級核潛艇是美國海軍用於取代“俄亥俄”級核潛艇的新一代核潛艇。
其首艦已經於2019年開工,該級艦艇美國海軍一共計劃建造12艘,預計將耗資1250億美元(包含48億美元的研發費用),平攤每艘造價超過100億美元,首艘的造價將高達120-130億美元。這樣的造價其實已經和美國海軍最新服役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相當,根據預算,美國海軍建造前3艘“福特級”核動力航母將耗費360億美元,平攤每艘120億美元。所以,高昂的造價也是一般國家所投資不起的,就拿俄羅斯來說,俄羅斯海軍雖然也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戰略核潛艇,但數量上遠遠不及美國海軍。
從規模上來看,美國海軍現役一共擁有18艘“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其中前4艘,由於太過老舊,已經被改裝成為攻擊型核潛艇。所以,美國海軍現役一共擁有14艘戰略導彈核潛艇,“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水下排水量為1.875萬噸,可搭載24枚“三叉戟IID5”潛射型洲際導彈。
14艘“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將一共能搭載336枚“三叉戟IID5”潛射型洲際導彈,如果以一枚“三叉戟IID5”潛射型洲際導彈搭載10枚分導式核彈頭來計算,那這14艘“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將能夠搭載3360枚核彈頭。
不過根據海外學界的研究資料顯示,2020年美國部署在戰略核潛艇上的核彈頭總數為900枚,這也就是意味著,平均每枚“三叉戟IID5”潛射型洲際導彈搭載為2.67枚核彈頭,這和每枚“三叉戟IID5”潛射型洲際導彈搭載不同數量和不同當量核彈頭有關,或並非所有的核潛艇都處於常態化部署狀態有關。
而我國方面,在水下戰略核打擊力量上就明顯要弱於美國了,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現役一共有4艘094A型、2艘094型和1艘092型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總數為7艘。其中092型(改裝後)、094型和094A型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分別能攜帶12枚巨浪2型戰略洲際導彈,總計能夠攜帶86枚巨浪2型戰略洲際導彈。
如果按照每枚巨浪2型戰略洲際導彈能夠攜帶10枚分導式核彈頭來計算,總計能夠投送860枚核彈頭,如果按照美軍平均每枚導彈搭載2.67枚核彈頭,能夠搭載237枚核彈頭。不過考慮到巨浪2型戰略洲際導彈射程和體型都要遜色於“三叉戟IID5”潛射型洲際導彈,以及並非所有的核潛艇都常態化部署,我國的水下戰略核打擊的核彈頭數量可能在100枚以內。
總噸位上,美國“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水下排水量為1.875萬噸,14艘“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總噸位就高達26.25萬噸。而我國的094型和094A型戰略核潛艇水下滿載排水量為1.1萬噸左右,092型則為8000噸左右,總噸位7.4萬噸,從資料上看似沒有想象的那麼打。但從技術水平上來看,隱蔽性和續航能力等方面,我國的戰略核潛艇與美國的差距更大,如094A型核潛高大的龜背在潛航時流體力學噪音大,遠洋執行任務容易被美、日海軍反潛聲納偵測發現。
所以,我國的水下戰略核威懾能力與美國的差距絕非是資料就能直接體現的,只有未來096型核潛艇亮相以後,恐怕差距才能被縮小,與此同時美國海軍的“哥倫比亞”級核潛艇恐怕也已經服役了,要想追平並非一朝一夕的事。總之,我國在戰略核潛艇與美國的差距起碼在30-50年,要知道美國首艘“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服役時間為1976年,放到今天依舊比我國的094A型戰略核潛艇有著更強大的威懾能力。
這也就是我國為何要大力發展陸基核反擊力量的原因之一,在戰略核潛艇落後的背景下,大力發展陸基核威懾能力能夠有效提升我國的戰略核威懾能力。如果再對比的資料再包括攻擊型核潛艇,那差距就更大了,我國的攻擊型核潛艇數量僅有美國的零頭,要知道美國裝備的全部是核潛艇,沒有常規潛艇,由於篇幅有限,這裡我們就不一一分析了。
注:以上資料僅供參考!
(潛望者2021年11月16日著,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