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美國最“高冷”的州。
2015年9月2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結束70週年,本應是普天同慶的時刻,但作為反法西斯國家的美國卻有點兒焦慮,因為根據多家媒體的報道,白令海峽附近竟然出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海軍艦艇編隊。
雖然只有5艘艦艇,但作為首次出現在美國周邊海域的中國海軍力量,其政治意義遠大於軍事意義。
長此以往,美國之所以高喊“航行自由”,根本原因在於美國作為綜合國力鶴立雞群的超級大國,有著一騎絕塵的海軍力量。說白了,就是美國能到別國近海耀武揚威,但他國卻難以以牙還牙地對美國本土造成對等傷害。所以靠著“一枝獨秀”的實力,美國長期以來有恃無恐、樂此不疲。
但如今中國按照美國的航行自由原則給了美國同樣的“關懷”,像極了習慣了欺負老實人的小混混被忍無可忍的老實人反殺,美國內心的焦慮是難以掩飾的。
而更令美國尷尬的是,中國還根據美國3海里領海的原則進入美國太平洋艦隊在阿拉斯加的重要補給港——阿圖島12海里內,航行過程相當安全和專業,令內心一萬隻羊駝來回奔騰的美國最終無話可說。
作為和中國地理距離最近的州,阿拉斯加無疑是中國海軍串門的首選之地,這裡也一直以來都是美國對抗中俄的前沿和跳板。
然而,“廣大”阿拉斯加人民並未因為突出的戰略價值而與有榮焉。相反,他們一直以來都有與美國分道揚鑣並展翅高飛的鴻鵠之志。
原因無他,因為阿拉斯加是美國買來的。
相比於其他國家靠武力開疆拓土的手段,美國買買買的擴張手段確實獨樹一幟。從1776年美國宣佈獨立開始,除了常規的武力奪取,高達638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國土全部是美國砸錢購買甚至“搶購”所得,總花費高達7720萬美元。
理論上說,作為美國買來的土地,阿拉斯加並不孤單。但問題是,美國購買阿拉斯加時,不僅沒有一如既往的興高采烈,反而一度非常痛苦和嫌棄,原因不是因為貴,而是因為貴且沒用,畢竟當時的美國並不缺冰箱。所以面對這種國家級別的“衝動消費”,作為納稅人的美國人民紛紛表示我去年買了個大手錶,尤其是對負責購買談判的美國國務卿威廉·西華德,收到的咒罵和嘲諷之聲經久不衰、繞樑不絕。
所以,既然昨天的你對我愛答不理,那麼今天我就一定讓你高攀不起。而且相信沒有美國的頤指氣使,阿拉斯加的明天一定和雪地裡的阿拉斯加犬一樣瀟灑快活。
聽起來挺扯淡的,事實上也確實扯淡。因為阿拉斯加區區72萬的人口,根本就沒有高冷的資本。而且更重要的是,美國當年買斷阿拉斯加,也從未考慮過阿拉斯加人民的感受,除了被沙俄拉攏“被迫”消費的被動,美國更多的是看重了阿拉斯加的戰略價值,而這也是沙俄不顧一切地想要一走了之的根本因素。
除了數萬年前印第安人跨越白令海峽進入美洲的歷史,丹麥航海家維特斯·白令在1741年發現白令海峽並航行至阿拉斯加灣。
而早在白令發現白令海峽和阿拉斯加之前,沙俄探險家就已經完成了對楚科奇半島和白令海峽的探索。
從1480年掙脫金帳汗國統治以來,繼承蒙古“噬土成性”基因的沙俄就開始了一發不可收拾的擴張,生活在東歐平原的遊牧民族哥薩克很快成為沙俄擴張的重要助手。
1582年,第1批哥薩克越過了烏拉爾山脈,開始了在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瘋狂擴張。在沙俄的猛烈擴張下,西伯利亞汗國和喀山汗國等土著政權紛紛灰飛煙滅,清朝猛烈反擊並迫使其簽訂《尼布楚條約》後,沙俄侵略者兵分兩路,一路向西折返,並勾結極盛一時的準噶爾汗國興風作浪。另一路則繼續向北探索,向堪察加和楚科奇等北部擴張,為沙俄殖民阿拉斯加創造了可能。
1745年,沙俄獵人在阿留申群島建立了穩固的狩獵基地,開始了俄國對阿拉斯加的殖民。彼時的英國在殖民了加拿大之後,也在不顧一切地一路向西,但阿拉斯加冰天雪地的氣候條件,還是“勸退”了其它殖民者,於是沙俄笑到了最後。
1784年,沙俄在科迪亞克島建立了第1個永久定居點,隨後開始沿海岸線向東擴張。雖然阿拉斯加冰天雪地,甚至一部分還在北極圈內,但南部由於北太平洋暖流的滋潤,氣候相對溫暖,為沙俄殖民者的堅守創造了可能。
彼時的英國、法國與荷蘭等國分別成立了主導東方擴張的東印度公司,這讓沙俄深受啟發,於是在1799年成立了俄羅斯美洲公司,簡稱“俄美公司”。
作為沙俄的“東印度公司”,俄美公司也忠實發揮了打砸搶燒的殖民精神,在遠東不斷興風作浪的同時,甚至企圖侵略夏威夷群島和加利福尼亞,遭到了英國和美國的警惕,隨後沙俄不得不收縮觸角,重點經營阿拉斯加。
但問題是,身在高緯度的阿拉斯加生態系統本就脆弱,而沙俄卻為俗稱“軟黃金”的皮毛而來。所以在俄美公司無節制的捕殺下,阿拉斯加皮毛和漁業資源等很快枯竭,俄美公司利潤直線下降,再加上礦石資源等始終沒有發現、遠離沙俄統治核心以及英美等國家的強力競爭等因素,阿拉斯加越來越成為沙俄的雞肋。
1853年,沙俄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慘敗,自拿破崙帝國覆滅以來積累的威望一夜歸零,外部危機驟然加劇,尤其是緊鄰英屬加拿大的阿拉斯加,在英國威脅下更是惶惶不可終日。
在這樣的情況下,沙俄高層逐漸萌生了拿阿拉斯加賣了換錢緩解經濟危機,並引入第三國力量阻擋英國入侵遠東的想法,於是國際蒸蒸日上的美國進入了沙俄的視野。
彼時的美國剛剛打完了南北戰爭,百廢待興還很缺錢,但為了擴張領土更為了對加拿大形成半包圍的地緣優勢,於是經過激烈爭論後,阿拉斯加最終以72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
從今天的角度來看,720萬美元買斷阿拉斯加何止是賤賣,簡直是賠錢甩賣,今天的俄羅斯看著對岸的槍炮也確實悔青了大腸。但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甩賣阿拉斯加,在當時確實是美俄雙方都眉開眼笑的雙贏交易。
對於沙俄而言,除甩掉了阿拉斯加這個早已榨不出油水的包袱,透過美國的接盤且橫插一槓,遠東的安全從此有了保證。
雖然沙俄大手一揮,丟掉了面積達171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土地,但緊接著沙俄就在1856年的第2次鴉片戰爭趁火打劫,先後奪走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國土,尤其是獲得了海參崴這個遠東深水港。
而對於美國而言,阿拉斯加的作用則更加舉足輕重,在靜夜史看來主要有:
首先,美國獲得了171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國土,相當於美國國土的20%。而在金礦及化石能源等資源陸續被發現後,阿拉斯加成為名副其實的資源寶庫;不僅如此,漫長曲折的海岸線、淺且廣闊的大陸架環境以及北太平洋暖流的存在,使阿拉斯加成為美國乃至世界範圍內漁業資源都非常豐富的地區;
其次,阿拉斯加的“加盟”,讓美國從此成為名副其實的北冰洋沿岸國家,在北極事務上有了舉足輕重的話語權。
最後,因為和俄羅斯的遠東地區隔海相望,因此阿拉斯加也成為對抗俄羅斯的最前沿,尤其是冷戰時期,這裡是抗蘇的第一線。配合西歐方向的咄咄逼人,俄羅斯感受到的是腹背受敵的壓迫。
對於美國而言,任何一個理由都足夠捨身忘死,而對阿拉斯加而言,每條理由都包含了對美國的咬牙切齒,尤其是作為第一線的定位,直接影響到了阿拉斯加的發展。
雖然阿拉斯加的人均GDP排名在美國排名並不靠後甚至還有點兒先進,但這是建立在阿拉斯加區區72萬人口之上的,在經濟總量這個問題上,“後進”的阿拉斯加一直很穩定。
因為高寒的地理條件根本不適合農業發展,畜牧業也夠嗆,所以當成為美國一員後,美國應當多多扶持阿拉斯加的工業發展更上新臺階。
但問題是,嚴寒的氣候同樣留不住人,而本就工業基礎薄弱的阿拉斯加,在美蘇爭霸以及美俄對抗的大環境下,經濟尤其是工業發展一言難盡。
所以,對阿拉斯加而言,擺脫美國,除了資源能自給自足,能擁有北極話語權,更能在事實上斬斷和美國的聯絡,避免成為大國縱橫捭闔的犧牲品。
為了爭取獨立,阿拉斯加從被美國買下的那一刻事實上就開始了。如今,阿拉斯加的獨立運動更是蔚然成風,尤其是阿拉斯加獨立黨,作為美國最重要的幾大分離勢力之一,也是阿拉斯加州的第三大黨。長期以來,他們在“阿拉斯加優先,阿拉斯加永恆”的格言指引下,一直試圖以公民表決方式尋求阿拉斯加脫離美國。
但問題是,在阿拉斯加47.2萬的註冊選民中,共和黨佔到了11.9萬,民主黨佔到了7.1萬,就給阿拉斯加獨立黨的只剩下1.3萬。這點兒人別說暴力奪權了,就是組織個像樣的集會都捉襟見肘。
長期以來,雖然美國身為超級大國,但內部的分離主義運動從來都層出不窮。尤其是印第安人的抗美運動,只是在強大的美國暴力機關面前,任何分離主義都只能“載歌載舞”而不是兵戎相見。
阿拉斯加獨立,首先是缺人。事實上針對缺人的問題,聯邦政府一直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於是在買下阿拉斯加後。美國就鼓勵大量國人到阿拉斯加定居,最終導致白人佔到了阿拉斯加總人口的2/3以上。
在人口嚴重不足且基本盤長期穩定的情況下,阿拉斯加的獨立基本就是自娛自樂的過家家。再加上阿拉斯加沒有強大的工業體系支撐和遠離美國千里的飛地屬性,註定了美國從來就對阿拉斯加的獨立運動不以為意。
對美國而言,本土的分離主義勢力似乎更值得注意。早在阿拉斯加被買下之前,作為美國經濟前二的加利福尼亞州和德克薩斯州就已經開始了掙脫美國“契約”桎梏的努力,畢竟它們除了之前都是墨西哥的一部分,這個啥時候甚至建立過“孤星共和國”,兩州GDP發展水平更是長期傲視群雄,所以對長期補貼窮兄弟,被迫“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套路早已深惡痛絕。
所以,兩州獨立浪潮從未止步,這與千里之外的阿拉斯加無疑是遙相呼應的。但問題是這兩個土財主從來雷聲大雨點沒,鬧獨立本質上是要聯邦的更多利益傾斜,所謂“會鬧的孩子有奶吃”,所以阿拉斯加似乎也只能緊步後塵。
畢竟除了美國說一不二的暴力機器,從南北戰爭以來林肯將“美國”闡述為“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結果”的理論基礎,都決定了各州即便萬事俱備,也只能等待東風的到來。
而美國衰落的東風,似乎還為時尚遠。從二戰結束之前開始,美國就開始了冷戰時期的一系列農業佈局,比如在1944年成立了佈雷頓森林體系,在1947年推出“馬歇爾計劃”,在1949年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形成了美國的霸權之基。
而後因越戰的拖累,美國在1971年宣佈美元與黃金脫鉤,並在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後於1974年,最終建立了美元石油霸權。
在美元石油霸權的支撐下,美國實體經濟大量外逃,最終將美國推向金融帝國的不歸路。而想要維持帝國的平衡,就必須以美軍維持各國對美元石油霸權的控制。畢竟沒有了美元的空手套白狼,美國哪裡能維持奢侈的生活?
雖然歷史證明,蘇聯綜合國力極端強大仍然難逃分崩離析的尷尬命運。但美國和蘇聯從來不同,獨特的區位和與美國懸殊的體量,註定了美國的州不可能成為蘇聯加盟國第二。
不過對於人跡罕至的阿斯佳而言,雖然可能性低但不代表著沒有可能。雖然沙俄殖民阿拉斯加時,沒有同其他殖民地一樣大量遷入俄羅斯人進行種族換血,使今天的阿拉斯加人既對美國沒有歸屬感,也對俄羅斯沒有認同感。
但俄羅斯隔海相望的區位,註定了俄羅斯能夠近水樓臺先得月,給予阿拉斯加比加州和德州更直接和大量的支援。
但阿拉斯加的獨立,豈是一朝一夕之功?縱然有俄羅斯等外部勢力的支援,但除了阿拉斯加獨立黨,大部分阿拉斯加人並不喜歡同美國揮手告別,畢竟美國不僅給了阿拉斯加安全,更給了阿拉斯加地位。想想今日想加入美國而不得的波多黎各,阿拉斯加的獨立運動明顯是凡爾賽了。
所以,阿拉斯加有獨立浪潮不假,但更多的就是自娛自樂地玩玩。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