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性最大的弱點就是“貪婪”,得隴望蜀的人永遠得不到好下場。面對不懂得知足的人,千萬不要一昧地憐憫他們,而是要讓他們受到應有的懲罰。
在1948年11月,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徐州為中心,往南至淮河的廣大區域內,同國民黨軍進行決戰,這就是著名的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時期,儘管我黨解放軍早已勝券在握,但對於敵軍有意棄暗投明的同志,我軍仍然十分歡迎。可有一個人,卻被我軍拒之門外。
當時,由粟裕將軍主導的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基本結束,敵軍黃百韜兵團深陷我軍包圍網之下,猶如甕中之鱉,逃無可逃。值此危難之際,黃百韜部下的一名小小軍長,秘密與我黨取得聯絡,稱願意通電全國起義,卻被身在延安的周總理嚴詞拒絕。
黃百韜
周總理怒斥道,“我軍只接受你的投誠,不接受你的起義!”
那麼這名叫孫良誠的兵長究竟是何等人物呢?為何解放軍對他起義的提議置若罔聞?
這還得從頭說起……
孫良誠
劍指徐州 戰役打響
1947年,是解放軍戰爭最關鍵的一年。解放戰爭的推進,使越來越多的民眾從國軍和地方軍閥們的愚昧統治和壓榨中解放出來。隨著覺醒民眾人數的增長,解放戰爭的形式也發生了十分可喜的變化。
為了儘快殲滅國軍主力,當時粟裕提出了暫不渡江,在淮河以北進行大規模決戰的決定。毛澤東對此非常重視,連夜發電報請粟裕一同商量戰策,認定此建議可行。
1948年11月,陳毅、鄧小平指派粟裕為此戰役的指揮官。接過重任的粟裕不卑不亢,很快就確定了淮海戰役的第一槍該打在誰身上——黃百韜。
黃百韜是國軍第七兵團的司令官。黃百韜為人耿直,不擅長溜鬚拍馬,又因為曾效命於張宗昌,故其與蔣介石並不親近。再次,黃百韜對於國軍奢靡的作風十分看不慣。在徐州“繳總”前夕,國民黨還在舉行宴會,歌舞昇平的背後早已埋藏下了失敗的種子。
黃百韜統領的國軍第七兵團其實是一支雜牌軍,在抗日戰爭中各個師都非常驍勇善戰。由於在抗日戰爭中的勇猛表現,讓第七軍團輕看了解放軍。“我們連日本鬼子都打得過,誰會怕幾個八路軍?”
很快,第七軍團就為他們的輕敵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11月10日,解放軍率先出擊,擊潰第七軍團的先行部隊。
11月11日,解放軍將陷於碾莊的第七軍團層層圍困。
11月22日,黃百韜的十萬大軍盡數被殲滅,黃百韜在戰場上吞槍自盡。
就在黃百韜大勢已去之時,其部下的一名軍長秘密聯絡我軍底下黨,聲稱願意陣前起義,卻被周總理嚴詞拒絕,這名軍長正是孫良誠。
十三太保,狼子野心
孫良誠是何許人也?
孫良誠少時投身軍伍,入馮玉祥幕下,是馮玉祥的心腹大將,因此被稱為“十三太保”之一,又為“五虎將”之一。
馮玉祥
孫良誠當時統領的西北軍是一支鐵軍,為馮玉祥衝鋒陷陣,深得馮玉祥信任。然而即使是這樣一名悍將,卻絲毫得不到馮玉祥的尊重愛護。
馮玉祥是個很惱人的上司,有時候更是非常無厘頭。李烈鈞有次在火車上與馮玉祥談事,聊的正酣,馮玉祥卻突然要求列席的手下大將孫良誠跪下。
李烈鈞摸不著頭腦,問馮為何突然發作,是否孫良誠犯下什麼事了?馮玉祥卻大笑著說,沒什麼,就試試自己說話還好不好使。
李烈鈞
孫良誠面對如此羞辱人的要求,表面卑躬屈膝地下跪,內心卻十分不平。他心想:“我在戰場上為你出生入死,到頭來你馮玉祥在外人面前半分面子都不給。”
如此一來,也怪不得心生怨懟的孫良誠後來“另尋明路”了。其實不怪孫良誠,面對這樣反覆無常的上司,別說孫良誠了,就是合作伙伴李烈鈞也感到無奈。
因此,馮玉祥在中原大戰失勢後,身為下屬的孫良誠如何願意下野閒居呢?他甚至認為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於是暗地裡招兵買馬,只為等待一個機會好東山再起。
俗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當一個人習慣了權勢的美妙滋味,又如何甘心過平淡的生活?
果然,抗日戰爭爆發後,孫良誠東山再起,搖身一變又成了國民黨麾下一員。然而利慾薰心的孫良誠轉身便輾轉投入汪偽政府。
即使效命於汪偽政府,孫良誠仍舊不忘擺出一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表情,向著蔣介石暗送秋波。隨後不久日軍投降,兵敗如山倒,孫良誠卻憑藉著他的兩面三刀又加入了蔣介石麾下。
風往哪邊吹,就往哪邊倒。如同孫良誠這類趨炎附勢的小人,做白眼狼,做陳世美,做牆頭草,低著頭,卻要直著腰。
出賣黨員,起義被拒
淮海戰役的成功,並不僅僅歸功於正面作戰的戰士們。還有一群人,他們隱姓埋名,為前線戰鬥開闢道路,掃清障礙,他們就是地下黨員們。
1948年,蔣介石任命孫良誠為第一綏靖區副司令。由於孫良誠之前數次反水的經歷,在國軍中他不被待見,受盡嘲諷。此外他對於蔣介石安排的虛職極為不滿。
當時的中共中央敏銳地看透了這一點,認為有策反孫良誠的可能。這時,一名叫周鎬的地下黨員站了出來,他主動請纓前去策反孫良誠。
周鎬
周鎬是一名十分傳奇的人物。他在國民黨軍統中曾擔任過少將,在國民黨軍統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是因為周鎬的優秀,導致他被上級多有猜忌,隨後鋃鐺入獄。
在1946年,出獄後的周鎬對國軍徹底失望。此時,他受到中央地下黨感召,成為了一名中共地下黨。
淮海戰役時,周鎬正好擔任孫良誠的一名高階參謀,這為策反孫良誠提供了一個天賜良機。於是,周鎬主動請纓策反孫良誠。
當時華野軍隊步步逼近,孫良誠面對這樣的局面束手無策。他的心腹謝慶雲更是如此。周鎬抓住機會,成功說服王清瀚等孫良誠的心腹,勸說孫良誠投誠。
面對中央軍拋來的“救命稻草”,孫良誠最先想到的卻是討價還價。孫良誠聯絡中央軍稱願意陣前起義,卻被周總理嚴詞拒絕。
淮海戰役的勝利早成定局,孫良誠願意陣前起義不過是他想保留自己的實力的一種手段罷了。他妄想起義能夠保留他的軍隊,保留他的領軍人身份。他的小九九被周總理一眼識破。
真正自主陣前起義的國軍們都是被共產黨感化,跟隨自己的信念的一種自發行為。對於自私自利的孫良誠,接受他的投誠已經是中央寬宏大量了。
因此周鎬聯合王清瀚等孫良誠心腹,孤立孫良誠,向他施壓。無法,孫良誠只好選擇投誠。
事實上證明,一個毫無底線的人根本不值得信任。
孫良誠投誠之後,解放軍極為優待。為了能快步爭取人民的解放,勸降劉汝明刻不容緩。孫良誠自告奮勇前往劉汝明軍中做勸降工作,由周鎬陪同,前往劉汝明軍中。
劉汝明
可誰能料到,孫良誠會臨陣反水呢?
當劉汝明聽到孫良誠訊息之後,獨自接見了孫良誠。孫良誠面見了劉汝明之後,對蔣介石又生幻想。因為當時,劉汝明嚴厲斥責他,“你怎麼敢背叛國軍?投降共產黨?”
面對劉汝明得詰問,孫良誠嚇得要死,腦子一抽,完全出賣了周鎬等人,“都是周鎬和王清瀚要我這麼做的!"
“周鎬是何許人?”
“他早就投共了,以前是軍統局的少將。”
劉汝明聽到周鎬的特務身份開始害怕,對周鎬避之不及,便將周鎬王清瀚兩人送到蔣介石處。
蔣介石聞聲震怒,親自下令處死周鎬。周鎬犧牲時年僅40歲。
罪無可赦,罪有應得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孫良誠的陣前反水可謂是罪無可赦,他拒絕了中共的好意,害死了周鎬在內的一眾地下黨員。面對一分誘惑,孫良誠撕毀諾言,背叛對他施以援手的友軍;面對國共的嚴刑拷打,周鎬等烈士卻誓死守衛秘密,為信仰付出生命而無怨無悔。
面對孫良誠這樣一個反覆無常的小人,就連蔣介石也根本不想任用。眼不見心不煩,蔣介石索性將他投入獄中。後來為了防止他再生枝節,蔣介石將孫良誠釋放。
1949年4月,孫良誠出獄後,從無錫逃往上海。
他自知自己臭名遠揚,害怕被解放軍抓捕算賬的他,便在上海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
此時的孫良誠還沉浸在劫後餘生的竊喜之中,他毫不知情,有一個女人正探尋著他的蹤跡,試圖讓他付出應有的代價。
這個女人,正是孫良誠出賣的黨員之一,周鎬的遺孀——吳雪亞。
對孫良誠來說,周鎬的生命只是無數他踏上權勢之路的敲門磚墊腳石之一。可對於可憐的吳雪亞來說,周鎬是她的愛人與丈夫,是她三個孩子的父親,是她的小家的頂樑柱。
周鎬烈士為了國家大義不幸犧牲,身為女子的吳雪亞唯一能做的只有找到孫良誠,揭發他的罪惡行為,讓他付出應有的代價。
不知經過多少艱難險阻,她終於找到孫良誠的下落,並向軍管所告發了孫良誠投誠劉汝明,害死周鎬等烈士的事實。隨後,孫良誠便被解放軍抓獲,送到山東禹城解放軍接受改造。沒過兩年,孫良誠就突發中風,腦溢血去世。
孫良誠的結局悽慘不是沒有道理的。
面對侵害國土,殘害同胞的侵華日軍時,孫良誠甘為走狗賣國賊。
面對我軍擯棄前嫌拋來的橄欖枝,孫良誠卻沒能預見國家命運的大勢已經掌握在中國共產黨的手裡。孫良誠為了權勢依舊投入國軍的懷中,卻不知他走向的道路,與光明背道而馳。
結語
我們常勸告那些犯錯的人,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可是面對無可救藥的人,心軟是沒有用的。
孫良誠此類人,他們不會明白中國共產黨揭竿起義對抗侵華日軍的家國大義為何;
他們不會明白周鎬等烈士為之拋頭顱灑熱血的信仰為何;他們更不會明白一個人活在世上安身立命的良心底氣為何;他們一輩子活在虛偽的滔天權勢中,仍利慾薰心,迷失自我,卻永不悔改。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參考文獻
[1]魯南.一次鮮為人知的淮海戰役策反失利事件[J].黨史縱橫,2011,(6):42-43.
[2]鮑林.還原淮海戰場上一場驚心動魄的策反——從一份手稿看淮海戰役中對國民黨第[3]12軍第112師的策反工作[J].浙江檔案,2016,(12):44-49.
[3]魏明剛.戰爭年代的粟裕大將[J].黨史博採(紀實版),2002,(3):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