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11月9日發表題為《美軍未準備好對抗中國》的文章,作者為美國蒂爾集團負責分析業務的副總裁理查德·阿布拉菲亞。全文摘編如下:
數月來,與武器相關的重大新聞兩次成為頭條新聞。首先,在美國倉促從阿富汗撤軍的過程中,留下了一小批輕型飛機和其他武器。接著,美國、澳大利亞和英國結成名為AUKUS的聯盟,為澳大利亞海軍打造一支小型核潛艇艦隊。
這些事態發展展示了衝突光譜的兩端:平亂和大國競爭。它們還表明,全球衝突和武器採購往往遵循一個週期模式:數世紀以來,各大國都在這兩極間來回搖擺。現在,隨著“重返亞洲”戰略成形,美國恰恰處於這一週期的中間——過去20年來優先考慮可用於平亂戰爭武器的做法沒有給它帶來任何好處,因為與中國發生對抗的風險越來越大。畢竟,太平洋地區不是平亂系統的用武之地,要威懾中國,這些武器是無用的。
在阿富汗使用的武器完美詮釋了戰爭光譜的一端需要的是什麼。被遺棄的輕型軍用運輸機、老舊型號的直升機、戰術無人機系統和螺旋槳輕型攻擊機適用於偏遠地區發生的低強度衝突——也被稱為平亂戰,這些武器沒有任何威懾效果。它們只用於作戰,一旦被遺棄,其用途幾乎為零。其技術並不複雜,沒有某些零配件,很快會變得無法操作。
相比之下,AUKUS聯盟的潛艇處在衝突光譜的另一端。它們對於威懾中國等勢均力敵的對手是有用的。其航程要遠得多,火力要強得多,最重要的是,生存能力要強得多。
這兩類具有新聞價值的武器之間沒有重疊。核潛艇在針對塔利班等組織的平亂戰鬥中幾乎毫無用武之地。高階戰鬥機、高超音速導彈和隱形轟炸機也是如此。被遺棄在阿富汗的小型運輸機、老舊的“黑鷹”直升機和“超級巨嘴鳥”渦輪螺旋槳飛機與大國對抗也毫不相干。它們將是太平洋戰爭中的負債,而不是資產。
這兩類武器以及將它們帶到你報紙上的新聞反映了衝突的週期——不僅在美國,也在其他大國。在發生過拿破崙戰爭、兩次世界大戰或冷戰等重大沖突後,許多國家認為,強大的敵人已透過某種方式被永久制服,勢均力敵和近乎勢均力敵的對手不再是問題所在。他們假設鑑於全球安全需求和資源限制,武器和部隊結構決策應側重於平亂。然後,一個需要更認真對待的對手出現了,表明所有這些假設都大錯特錯。
如今,隨著美軍撤出阿富汗並基本撤出伊拉克,美國兩黨對中國這個崛起中大國的擔憂日益加劇。與以往的週期一樣,大國往往對勢均力敵的對手的出現感到意外,比如一戰爆發前數十年內英國和法國面對德國的崛起。與此類似,將中國視為一個威脅也相對突然。
美軍並沒有為與一個強大且還在不斷變強的潛在對手發生對抗做好特別充分的準備。過去20年中,重金流向輕型裝甲車、防彈衣、戰術和短程偵察系統以及短程運輸直升機。幾乎沒有在令一個大國強大的戰略工具上花多少錢。
阿富汗撤軍行動執行不力是一場人間悲劇。但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都做出了同一個明智決定:讓美軍退出與超級大國對抗甚至與重大地緣政治關切毫無關係的戰爭。
現在,國防預算再次把重點放在使美國之所以是一個大國的武器系統上。特朗普政府的最後一份預算和拜登政府的第一份預算為研發測試和評估提供了有史以來最大金額的預算,而這部分經費能創造出新的高科技武器併為創造出新系統提供技術基礎。
這一強有力的國防預算軌跡——重新強調能力更強的高科技專案和其他戰略工具——是一個歷史週期的一部分,也是美國反思這一週期模式、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並繼續專注於重大的長期國家利益的一個機會。
來源:參考訊息網